西安迷墙
文:
马俊
| 图:马未啸
在我的视野之内,只有一两个跟我一样骑车观光的游客。迷雾的天气中,他们如同水汽一样飘过,然后连同自行车偶尔颠簸的声音一起,稀释在雾气中。离开北门往西走,城内外都有些荒凉,目光所及之处只有白茫茫的雾和黑魆魆的城砖。竟然生出些许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绝望来。曾经有人说,当游客在西安的历史古迹前大呼小叫的时候,边上的当地人总会在心里低声说一声“瓜娃”(傻小子,无恶意)。 我想,我彻底陷入了西安的迷墙。 烟火人间和过客情结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巧合地遇见西安的狂欢之夜,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纠缠它的历史。如果一个外来的旅行者爱上了西安,那么十有八九,坊上这一片地带在他的记忆中烙上了情结。站在鼓楼幽暗的门洞里看,北院门的回民街上满眼都是热气腾腾的吃食。光是看着,也觉得身上暖合起来。如果说在西安的城墙上你会进入虚空中的遐想,那么回民街就是拉着你走回烟火人间的天堂。 街道的地面上油腻腻的,散发着经年累月的烟火味。街道两边,烤牛羊肉串的,烤羊杂的,一把大蒲扇常年在手,不停挥动,嘴里还忙着吆喝。还有各种点心,糯米的团子、面粉的糕,香喷喷地蘸上玫瑰、百合等香料。一个香港来的学生旅行团里,十多岁的女孩子成群结队,她们像蝴蝶一样飞舞在各种吃食的摊铺前,时不时发出一阵欢呼。她们的快乐单纯得令人羡慕。这样的快乐,在这样一条街上比比皆是,不少肩膀上的背包高过头顶的旅行者,从住地赶了很远的路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在喝下一碗汤水后那声满意的叹息。 饭店一字排开望不到头,牌子也大同小异,无非就是“百年清真老店”、“老马家清真面馆”之类。饭店的门口都架着一个大锅,锅里全是切成方块的亮晶晶的东西。起初以为是肥肉,很是佩服西安人吃肉的勇气和本领,后来才知道是加了油和辣椒的凉粉。做得当然谈不上精致,引人饕餮的气氛却是烘托出来了。 饭店门口没有人特意招呼你进去,你却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热情。那种热情,是藏在看着你的时候会意的眼神里的。他们知道你是一个旅行者,知道你会欣赏他们给你端上的一碗烩菜,会学着当地人的样子满不在乎地大喊:来一把羊肉串。只有南方来的人才会小心翼翼地说,给我十串烤羊肉。西安人和熟悉了西安的人是不会这样的,他们都是吃完之后数签子算钱,两毛钱一串。外来的人常在西安吃饭时闹出笑话。我们第一天到西安,就直奔同盛祥一家分号吃饭。在我们眼大胃小地点了一大堆之后,服务员拿眼角瞄了我们一眼,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吃不掉。在他端上了两个巨大的海碗之后,我们才啼笑皆非,明白他并没有怠慢的意思。过了两天,在回民街的一个小饭店,我们又不留神叫上来两大碗烩菜。在店老板和服务员的注视之下吃完之后,他们说,我们吃掉了四个人的份量。他们并不知道,住在索菲特酒店的那几天,几乎每个凌晨我都会到旁边的东新街夜市吃上一碗。我得承认,烩菜的确很好吃。 不少人在西安的某个地方吃过几餐之后,回到自己的城市就开始念念不忘,甚至会一本正经地怀疑,如果人有前世,自己的前世应该是一个西安人。要不然,怎么就那么怀念那一碗味道浓郁的羊杂汤,怎么就那么喜欢自己带着满身羊膻味心满意足地走过北院门街头的那座牌坊呢。 但是旅行者终究还是过客,他们往往是坐在老孙家的大堂里面,花上半小时细细地把坚硬的馍撕成碎片,就着那一碗浓汤泡出来的羊肉泡馍喝上一壶南方人称为酒酿的稠酒。或者更多的是去吃改良过的西北菜,在新文豪杂粮食宅里面吃这个店特有的蹄膀。甚至回民街,也并不是西安人习惯光顾的地方了。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