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里的徽州
文:
张迎
| 图:朱海
有人往地图上黄山周围深情一指,过往与梦在那。 Way说唐模是个美丽的村庄,特别是进村的水口,参天樟树上啄木鸟的“笃笃”声,十多年前他也听过;Hey说最难忘的还是宏村的月沼,现在拿着画板的“写生”们,好似描画着与他擦身而过的青春;Lynn说遗憾没能够跟我一起去茶场,她很想知道茶树的鲜叶有着怎样新绿的清香。 地理上的徽州已经遗失,只能模糊地说它包括今天安徽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绩溪,以及江西的婺源。但徽州永在:是那一片静水青山;是那一片烟灰沾染的白色房子;是那一片淳厚儒雅的人心。 春天,徽州浸泡在浓郁的茶香里,一旦靠近,就心旌摇荡…… 春天的徽州,是茶的故园。 每到清晨,黄山毛峰的原产地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的山林必是雾霭封锁,若遇见溪水,能见氤氲在水面流淌。5、6岁孩子一般高的黄山大叶种茶树举着诚意的新绿站满山冈,错落的毛竹、映山红、水杉是它们的陪衬。它们中也有百年的“茶精”,也有下种三年才可开采的新树。惊蛰前后,甚至更早,就是去岁冬夜里的一阵雷声,都会将茶农和最老道的茶客从梦中惊醒,想象这会是怎样一个茶季。 选绿茶是要计较出生地的,哪片山林的才是最地道正宗的货色,与当年创茶时的口味一般无二;出生日期也要精心计算,根据海拔高度以及茶树品种,有的茶开采自清明前后如黄山毛峰,也有的开采于谷雨前后如太平猴魁。比如黄山毛峰生于4月5日前后,可是大不相同。就在3月底4月初,最爱黄山毛峰的Lynn同往年一样认真地算计,2005年3月黄山附近尚有大雪,茶季晚于往年。一般情况下Lynn喜欢4月6日的茶,2005年选4月13日的才能不错。明前茶因是茶树越冬后第一番长出的芽叶,故金贵娇嫩、价格不菲,但毕竟是春光初至,对Lynn这样的品茶人来说太清淡了;而清明后一两天的茶色泽好,口感温润,不淡不涩,正是春天的味道;到了谷雨前后,茶树叶片长大,它所接受的阳光日渐丰厚,茶汁也就日渐浓郁。 茶树并不管你如何费力地甄选,从冒出新绿到秋天,都不会停下来。它们往复地出芽、长叶、试图长高,却在每岁的秋季被修剪固定在5、6岁孩子的高度上,以便于采摘。 忙碌的茶人们在春天甚至不眠不休,从薄雾的清晨忙到后半夜,这样操劳直到谷雨,然后是整个夏天。清晨起,嫩绿的鲜叶就收入他们的竹篮或背篓,早上采下午制,下午采也不能过夜,必须趁夜炒制。现在黄山毛峰的加工还是依照着创茶时的基本工序,杀青-理条-揉捻-粗烘-足烘-提香,虽然规模大点的茶厂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 在歙县的唐模、呈坎,黟县的宏村、屏山等地,除了你穿过的那个游客芸芸的村庄,除了有着巨大冬瓜梁的宗祠,有着精美石雕、砖雕、木雕的大宅院,有着几百年踩得光亮无比的石板路,还有一个隐藏着的与茶息息相关的春天的村庄——就在那些不会为游人光顾的村头村尾,也许就在为你导游的姑娘家,在“四水归堂”的天井里,一缸清水正能映见“五岳朝天”的马头墙,而在水缸旁边支着铁锅,她就在傍晚直到凌晨的某个时候,手法纯熟地炒制着春茶。跟浙江无处不龙井一样,原谅黄山脚下处处毛峰。这些绿茶虽然离原产地远了,但因都在黄山山脉,在市场上大多也会被冠以毛峰的名字。 黄山的气候最适合育茶,名茶古已有之。毛峰是从更早的黄山云雾茶转型而来。1875年前后歙县“谢裕泰”茶行的茶商谢正安初将此茶的工艺定型,创制了这种白毫披身、芽尖似峰的茶,曰“毛峰”。今天谢正安玄孙谢一平正是漕溪茶厂的掌门人。另一位谢姓儒商开办了光明茶厂,创了千秋泉牌。规模大的茶厂往往都有自己的标准,规范了制茶步骤,比如杀青的温度和时间,而农家茶的标准全凭炒茶人的经验。如果没有选正宗名牌产品,买茶就只有凭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鉴别好坏。有些嫌明前茶寡淡的人,甚至会热衷于农家炒的粗茶,火气足,只要稍放些茶叶,铁锅的炭火气便在舌尖荡开。说到底,品绿茶,喜欢才是标准。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就在黄山山麓南侧,还有别样的茶香。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