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身土不二的韩国
还有这么小的酿酒厂?两间房而已,我们换了鞋子带上口罩进入房间,屋里摆满了石缸,有趣的是这里像极了演示酿酒过程的博物馆,所有石缸从前到后清晰地展现了米如何变成酒,几只缸里还咕嘟咕嘟冒着白泡,正热火朝天地发酵。另一间就是罐装间,小小的机器摆在中间,此刻没活——因为老板兼员工的朴先生此时正忙着给我们讲解呢。我一度怀疑这家小加工厂的卫生问题,但仔细观察后却没有发现一点让人不舒服的地方——这里实在太干净了。因为供应给小镇的餐馆,数量不多,卖得飞快,压跟不用担心保质期的问题,因此酒内一点添加剂都不掺,瓶子被餐馆返回后,清洗消毒再次罐装,说起整个小镇都是他的米酒,朴先生很开心,他说用当地原料才能酿造出当地口味,不同的地方,即使同样的酿造方法,酒的味道也千差万别。 邂逅归隐人士 晚上我们要入住一家位于庆尚南道河东郡的家庭旅馆,此时天空像泼了浓重的深蓝色墨水,车灯照射着坎坷崎岖的山路,路两侧的树林和田野此时也淹没在苍茫的夜色中,车子一直在爬山,我紧紧地扶着坐椅,心想家庭旅馆为何要建在这么隐秘的山上,也不怕生意不好么? 车在一扇木门前刹住,这其实并不能称作是门,只不过是三根柱子搭建的牌坊类样式,旁边是一只悠闲自得酣睡的大狗。房子为木制,建在半山腰,院子被鸽蛋大小的石子覆盖着,爱笑的老板娘带我们看了房间,这是一栋传统的韩式小楼,虽说是旅馆,却只有楼上楼下两间房。她帮我们在烧得暖暖的地板上铺好被褥,便道了晚安。 墙壁上贴着水墨画和汉字书法,看来这家主人比较传统——稍微老一些的韩国人都会写繁体汉字,如今年轻人倒不太会了。不过我不想这么早入睡,因为窗外的蛙声对我来说如此奢侈,得好好享受下才好。 清早,我被鸟儿唤醒,更有一只在调皮地啄窗户,走到门口才发现,不远的山下竟是一片茶园——韩国喝茶不太盛行,倒是餐后都喜欢来点“卡皮”,其实就是咖啡,我总是拿Lee有趣的韩式英语开玩笑,让他有点沮丧,直到接下来的几天我也学着他说起“卡皮”,他才作罢。每家餐厅(无论大小)的门口都有自动咖啡机,免费为客人提供咖啡,只是大多速溶,味道欠佳。 庆尚道和全罗道早在高丽时期(936-1392)已是茶的重要产地,茶的种类也非常多,而庆尚南道的河东郡当时更被设为御茶园,面积达到四五十平方公里,不过那时叫做智异山花开洞,也是广传至今的著名的“花开茶所”。 我们居然下榻茶园,这座叫锦香茶园的主人就是昨天迎接我们的老板娘和他老公。这里吸引我们的不单是茶,而是他们的故事:夫妻二人之前在首尔从事通讯工作,薪水高且稳定,但某天妻子突然说,回老家吧,那里才是真的家,城市繁华得让人没有安定感。于是他们就带着8岁的儿子回到了这里,在山上盖了房子育了茶树,过起了隐居生活。如今儿子12岁,在距此几公里外的学校上小学,每个周末才回家。我们发现这个小眼睛男生竟然和壁上挂的海报上的人很像,原来他四岁就开始学习韩国古老的国剧,在当地也是个小明星,还铺开阵势给我们来了一段,大意是龙王让手下去抓个兔子回来(为什么抓兔子,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语调和阵势和京剧颇有几分相似。我问他喜欢首尔还是这里,他想都没想,说当然这里啦,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啊。 老板告诉我们,越来越多都市人都“卸甲归田”,过上山居生活,养殖,种植,悠然自得。至于产品也压根不用发愁销路,据说全韩国受“身土不二”的影响,每个地方专门开设了“本地食材店”,专售当地自产食材,如今备受推崇,但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也许,他们买的不单是食物,还有信任和支持。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