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之味
蘑菇是最奇特的食材。
按中国传统的食材分类,如粤菜所谓“三菇六耳”,属于素食范畴。而究其实际,并非植物,乃是比植物低级的食用真菌,虽非肉类,入口却有一种近乎肉类又似是而非的香味,这种香味之绚烂、美好令人难逃诱惑,而且就此决定了它在烹饪中的特殊用法,与普通或荤或素的食材迥异。
蘑菇口感柔弱,香味却极霸道,越是名贵的越是如此,配搭食材可荤可素,唯不可混入其他的食用菌,如果是味道上比较缺乏个性的黑木耳之类还好,否则将一堆不同香味的蘑菇混搭一处,彼此冲突起来,何止两败俱伤?所有美好的香味都被消磨殆尽,真正是暴殄天物,此所以我对“杂菌汤”一类的“创新菜”痛恨不置。
汪曾祺先生以为“口蘑宜重油大荤。”——此语深获我心。其实,所有的蘑菇都是不厌大荤的,只有足够的脂肪才能充分烘托出蘑菇的鲜香。汪先生在呼和浩特吃过的“炒口蘑,极滑润,油皆透入口蘑片中,盖以慢火炒成,虽名为炒,实是油焖。即使是口蘑烩豆腐,亦须荤汤,方出味。”东北的小鸡炖蘑菇,我在云南丽江吃过的土鸡羊肚菌火锅,乃至法国人用肥鹅肝配黑松露,都不脱此范围。
汪先生还说:“口蘑干制后方有香味。”国外的蘑菇我不熟悉,国产的蘑菇炮制过的确实比鲜食更有味,比如云南的油鸡枞、宜兴雁来菌菌油(以雁来菌熬制的酱油)、湘西的寒菌菌油(用寒菌加茶油浸制而成),都比鲜食美味。我印象最深的是近年特受珍视的松茸,一般吃法是学日本以鲜品直接烤、炖汤,或当作时蔬炒食;有朋友送我一点干品,水发之后配羊肉打卤浇豆腐脑,或加五花肉打卤浇手擀面——当然要把发制时得到的松茸汤澄清掺入,滋味之美不可言状,胜鲜品远甚。
外国食用菌亦有珍品,比如意大利北部特产的白松露,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每年都不惜工本空运来京以飨我辈老饕,今年的菜单是:
金枪鱼塔塔配白松露、海胆、鹌鹑蛋黄
洋姜汤配白松露、秘制猪腩、橄榄油
意式羊肚菌烩饭配白松露
秘制意大利细面配白松露
香煎鳕鱼配白松露、土豆、鱼汁
烤嫩牛柳配白松露、南瓜、时蔬
白巧克力配白松露、芒果意式饺子
其中金枪鱼、海胆、蛋黄、猪腩、橄榄油、奶酪(米饭、面条中都有)、鳕鱼、牛柳都属于“重油大荤”的范畴,除了米饭之外都很克制的没有再加别的蘑菇——他们的意味轩意餐厅以蘑菇为主题,意大利人之爱吃蘑菇不逊国人——这与中国传统料理蘑菇的手法不无暗合之处;以蘑菇配甜品、水果则纯粹是外国风光了。
个人最欣赏的却是白汁细面配白松露——这又是烹制蘑菇的一个重要原则,像白松露,它的香鲜味已经丰富、美好得无与伦比了,盘中其余的食材就最好乖乖的做好背景,而且背景越单纯越得力,就白松露而言,我以为没有比看似简单的奶油意面更经典、更能烘云托月的背景了。
中秋已过,正是食蟹的季节,蟹,只宜姜醋、花雕。食蟹之后,百味不鲜,我只需要一碗加了湘西菌油的素面收官,也只有它能在螃蟹之后压得住大轴。
终极美味如螃蟹、蘑菇者流,跟简约是绝配——古人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如此领会,似乎也不算穿凿。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美食家与祖师爷
中国的“美食家”过去很不成气候,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没有祖师爷。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