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味道
真正的维也纳炸肉排份量不大不小,色泽为维也纳小提琴家兼美食家约瑟夫·韦克斯贝格(Joseph Wechsberg)所喜,他曾说这色泽如一把小提琴般金光闪闪(韦克斯贝格还认为炸肉排应该没有油脂,人即使坐在上面——唉,这些维也纳人——也不会被油脂弄脏裤子)。配菜是什么?一片柠檬、一份土豆或黄瓜沙律,也许还会是一些装饰用的炸香芹。 带着以上对维也纳炸肉排的认识,我和巴里启程前往维也纳去品尝城里最好的炸肉排。像所有其他观光客一样,我们很快找到了有木制长凳的Figlmüller餐馆,它的气氛轻松随意,是维也纳人的美食天堂。这里的炸肉排可真大,盘子里几乎盛不下,有一层厚厚的面包皮,这肯定可以让那些认为炸肉排就是面包裹肉的热心份子满意。我让巴里试试韦尔斯贝格说的裤子试验,他嘲讽了我一番。也许巴里爱惜他的Agnès B牌裤子胜于我的研究,这件事只好作罢。不论如何,巴里还是很喜欢这个在我看来平淡无奇的餐馆,我想肯定是因为Prälatenwein白葡萄酒的缘故,酒虽然装在质量低劣的绿色高脚杯里,却芳香扑鼻,让人禁不住想喝上两口。 第二天晚上我们衣妆齐整地去了布里斯托酒店(Hotel Bristol)的Korso Bei Der Oper餐厅。它们的肉排用植物油来炸,随后抹点黄油。一位年老的服务员把炸肉排端上桌,色泽黝黑,鲜嫩无比,面包皮酥脆得不可思议(他们的秘诀:上菜前在加热灯下放一小会)。配菜有小块的煮土豆和脆萝卜卷点缀的绿色沙律,显得非常清爽可口。牛排(用脊肉而不是通常的颈肉)比其他什么都好,看上去奢华高贵。Korso有着卓越的旧派服务,建于1895年的餐厅华丽豪奢,黑胡桃木制品随处可见,一幅哈普斯堡皇室的气派,赢得好评如潮。除了这些,这里还有维也纳特色点心beuschel(牛肺和牛心切片)。谁能料到酒炖牛肺会如此受欢迎呢? 不过,最终我们发现的美食仙境是Zum Schwarzen Kameel,即便它供应蝎子冻,我也还是把它当作这个世界上我最喜爱的餐馆之一。我们很喜欢Jugendstil房,华丽的枝形吊灯用珠链挂起,看上去年代久远的瓷砖搭配光亮的桃花心木壁板。我们喜欢领班那戏剧人物脸谱般的圆形络腮胡和华贵的制服。我们宁愿永远在吧台前流连忘返,吃精致的火腿三明治,喝诱人的Gelber Muskateller(麝香白葡萄酒)。这儿的炸肉排简直让人垂涎三尺:牛肉鲜嫩多汁,面包皮酥软,恰当的火候让它稍带一些可口的酸味。它用了纯化奶油! 布尔萨:寻访kebab烤肉 我之所以成为一个美食作家,可以说和20年前在伊斯坦布尔吃过的亚历山大(Iskender)烤肉有关。当时我去的餐馆叫Liman,有点陈旧,俯瞰港口,服务生走过时地板吱嘎作响,当你从洗手间出来一位女服务员会给你的手上洒玫瑰香水。我的主菜来了——一个钢盘里盛着烤面饼,盖在烤肉之下。烤肉四周焦黄,精心添加了一千零一种不知名的调味品,上面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微温的酸酪,酸酪上淋着番茄酱。服务生给它涂上融化的黄油。此际远眺着窗外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我的内心突然充满了喜悦,为伊斯坦布尔魂夺神驰,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亚历山大烤肉。吃完最后一块浸满酸酪的面包,剩下的日子我什么也不干,一心一意吃喝闲逛。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亚历山大烤肉,也许你还搞不清楚?这么说吧,你可能吃过从直立轮转烤肉器烤成的肉柱上刮下来的扁平肉块。正宗的亚历山大烤肉和这有点像,但稍微有些差异。它不是用工业设备批量烤成的肉,而是把精选的牛、羊肉切成小块压入一个锥体,在现场用炭火烧烤。不论直立烧烤方法还是别具一格的配料——面饼、番茄酱、酸酪、黄油——都是由一个叫亚历山大·乌斯塔(Iskender Usta)的人于1867年在布尔萨(Bursa)发明的。布尔萨位于伊斯坦布尔东南部155英里处,不用说一直以来都是我美食朝圣之旅的首选地之一。 去年秋天终于来到布尔萨时,我发现这个奥斯曼帝国的古都充满了种种诱惑,既有历史悠久的陵园、清真寺和温泉浴场,也有堆满了花花绿绿薄如蝉翼的丝织品的集市。然而,我心里最挂念的还是中午去哪里吃烤肉。在Uludag Kebapçisi我终于如愿以偿,它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门面摇摇欲坠,在繁忙的人行道旁摆了三张歪歪扭扭的餐桌。厨师是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可他做的烤肉美味得令人吃惊。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