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冰川列车两端的雪国
我在日内瓦搭乘前往采尔马特的火车,好朋友李婷—一位中文很地道的法裔瑞士女生挥手向我道别,忽而又对我说“明天我去采尔马特滑雪,也许我们还能在餐厅或路上偶遇哦。”是的,非常有可能,因为,它实在太小了。
在火车上收到Karin 的电话,说这几日下了场大雪,此时的采尔马特已银装素裹,兴奋溢于言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盼望冬季的到来。Karin 是采尔马特几家酒店的管理者,很有趣的女性,说话时爱晃一下头,或调皮地眨眼睛,总有无限的活力。
火车在不同的站点停靠,一些人扛着雪板上车,把雪板放在专属的角落里(瑞士火车有专门置放雪板和自行车的区域,瑞士航空和法国航空也有专门的服务运送雪具),找个位置坐下,或闭目养神,或与同座闲聊,绝大部分人都是去采尔马特。其实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雪场,只不过设施和气氛浓郁度有别。这场早来的大雪让每个人都把滑雪日程提前了,兴致勃勃地备起家伙准备过一把瘾,还有把自家的狗也带出来的,乖乖蹲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火车是进入采尔马特最便捷的方式,因这里是拒绝汽车入内的地区,私人轿车只能开至距此5 公里的(Täsch)塔什,为了寻求更便捷的方式,也可乘直升机抵达,从米兰机场出发仅30 分钟(火车3 个半小时); 从苏黎世机场出发1 个小时(火车3个半小时)。
我4个小时后顺利抵达,一下火车就见到Karin 的笑脸,也早有酒店小小的电瓶车等候,若是其他季节,还能看到复古造型的马车接送客人。把行李放入车中,脚踩着刚下的雪,咯吱咯吱声唤起儿时的记忆:戴着厚厚的手套和帽子,在雪飞舞的季节哈着浓浓的气,专踩那些尚未被人踏过的雪地,或趁着小伙伴不注意,猛得晃一下树枝,雪哗啦啦地掉下来,钻入后衣领,冰凉冰凉的,接着便在雪 地里打起滚来……
Karin 在这里相当有名望,一路上打招呼的人不断,也难怪,这里一共才5800 居民。很多国家的人都想当瑞士人,而很多瑞士人都很想当采尔马特人,因为这里收入高,居民待遇也非常好,不过,若想真正加入则难上加难,区政府严格控制本区人口数量。
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是采尔马特最主要的街道,中文是车站大街,两旁的建筑还维持着几个世纪前的模样,尖顶木质结构的四五层小楼,大部分改成了酒店,一层则是餐厅和商店,多是售卖滑雪用品或户外装备的店铺,进去问了几家,发现价格普遍高,连瑞士本土品牌猛犸象(Mammut)也比其他地区贵,谁让这里是热门旅游地呢。记得李婷对我说,来采尔马特滑雪要提前很久预定酒店,因为人实在太多。各大滑雪品牌也纷纷在车站大街上拥有自己的店铺,一方面为了售卖,另一方面也有很大的宣传作用。
路旁有一些咖啡厅,贴心地把毛茸茸的毯子铺在街旁的凳子上,天空还飘着小雪花,有几个年轻人不惧寒冷手捧冒热气的饮料在外面聊着天。和Karin 沿班霍夫大街向上走去,这条依山而建的小道此刻被雪覆盖,无人刻意扫雪,在这个自然的世界里,赤裸的柏油层显得有些丑陋,也有推雪车把过厚的雪层推到一旁,运到道路前方的马特菲斯普河里去,随着湍流的河水融化、流走。擦身而过的都是身穿雪服、肩扛雪板者,或准备上山,或早早归来。
我问Karin,你会滑雪么?话刚出嘴就有些后悔了,这仿佛在问一个海边长大的人会不会游泳。果然,她瞪大双眼盯着我说:“当然,这里的每个人都会,而且都很棒。你呢?”“我也会,但技术不高”“你是Ski, 还是Snowboard?”“ Snowboard!”“ 这里的人们大都是Ski的,山上雪道很多,坡度有陡有缓,很适合双板滑雪,如果硬要挑战单板,建议先选好雪道,或准备个雪杖,虽然看起来有点奇怪,”她晃着头讲话的样子非常可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朱家角水乡艺活
过去10年,我一直都是朱家角的常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一些艺术家朋友在那里定居和工作。这一层关系,...
-
-
首尔的混搭韩食
泡菜,泡菜,还是泡菜,韩食果真只是如此吗?PK中不敌日式料理、有礼有节的韩国人是如何呈现他们的韩食盛宴...
-
-
“快闪” 风行世界
短期餐厅、快闪店、一日画廊,甚至还有酒店,才是时代的标志。Henry Urbch对短时设计实验发来报导。
-
-
美妙的邻居 巴黎,上马莱
Kate Betts离开三区的Charlot路,在喧闹的餐厅、美味的食摊和优雅的精品店中流连忘返。
-
-
西西里 颓败中总有金光灿烂
你看到的只是阿波罗神庙变成了拜占庭式教堂,变成了清真寺,变成了诺曼大教堂,变成了西班牙人或法国人统治...
-
-
伦敦新西区
考文特花园、诺丁山和马里波恩高街等历史街区,于过往10年中相继转型成功,伦敦新西区这几年一直在打造名为...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