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咖啡里的理想主义
5年前,除了星巴克和两岸等商务连锁咖啡机构,杭州城里的个性咖啡馆只有屈指可数的那几家。咖啡工坊就是杭州最早的小咖啡馆之一。华灯初上,咖啡馆里飘出的咖啡香,温润整条街,也舒缓了文艺青年们爱发呆爱做梦的神经。就仿佛侯孝贤的《咖啡时光》。一样的日式作坊,一样纯手工冲泡的清咖,一样留着长发的静默男人,一样独处或聚会的去处。虽然咖啡工坊已经转了一手,从当年的老板程文彬到今天的老板金峰和郭靓,但文艺的调子依旧泛滥。
咖啡师大苏的名片上印着朋友画的油画,见过的客人都想收一张;菜单上手绘着密集的线条,有趣又真诚;在别家咖啡馆都为服务员发愁的时候,他们来了一个湖南小姑娘,在店里打工就是为了赚下一站旅行的钱。她已经走过了北京、青岛,现在在杭州,下一站是厦门、东莞、丽江。这位姑娘每天下午2点到2点半,晚上7点到7点半,点完单就抱着吉他唱《我的宝贝》《恋恋风尘》给客人听,并不另外加钱,只是希望你能感受到一点小清新。
总有一些弹唱触动心弦,很多客人点一杯“浮生若梦”,在微博上记下点点感触:“如果说远离人境太寂寞,如果说倦客红尘太浮躁,点一杯咖啡工坊浮生若梦,就能让你体会左手繁华右手倒影的思绪缥缈——咖啡工坊”。听起来就很有画面的话,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温情和净土。
他们离开他们又回来
所有的一切改变,都是因为背后的人变了。
眼下这些咖啡馆的老板多半从海外回来,蠢蠢欲动,有一些小理想,对物质和生活有要求,哪怕是买矿泉水都希望自己买的能跟别人不同。如果不是他们,咖啡馆只有千篇一律的两岸或上岛。
如果不是早年日本的几年生活经历,程文彬或许不会选择咖啡。初到日本,街头巷尾各式各样创意铺子和手工作坊震惊了他,那些铺子小而精。不少是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经营下来的,当作事业或理想来坚持,这太不容易。”
他长居大阪,每隔半个月都会坐近一个小时的城际轨道去京都,在那里成为一个咖啡客。回忆起京都的咖啡馆依旧深情——小店沿河而居,静静的河流,肆意的樱花,常来常往的老客。咖啡给他的片刻宁静,算是打工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
日本人一丝不苟的态度感化他,而这种劲头在中国已经找不到了,现在的飞鸟集,也秉承了这样的坚持,所以让人心生敬佩。
在浙江大学门口,也有这么一家莲咖啡。白色素墙,黑色格子窗,空间疏朗开放,沙发并不宽大、松软,堆满大大小小靠垫,只有一对做旧风格的软布椅,大大一张长方原木桌和条凳,混搭着简欧风格的皮沙发和清晰分明的水泥色吧台。在眼下满目小清新的咖啡馆中,这里算是小清新二代了吧,还有点安妮宝贝 的意思。
空间氛围并不矫情,但你还是会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女性氛围。眼前,每张咖啡桌上,都有一个巴掌大小的纤巧玻璃瓶,里面养着水培植物,嫩绿纤弱,与硬朗的桌椅相映成趣;再一抬头,天花板上是复古纹样的米黄浅绿墙纸,特意不贴满,只贴了中间一方,那些最温柔舒缓的部分原来都在第二眼处。
而莲咖啡的老板娘有2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菲菲性格严谨,留学回杭之后曾在一家外企工作,再后来是全职妈妈;而谷口星芳淡雅恬静,是嫁给日本人的中国媳妇,做得一手好料理。因为送孩子上幼儿园,两位全职妈妈因偶然的机会结识,几下来往结成了“姐妹淘”,二人都爱喝咖啡泡咖啡馆,说的除了孩子就是咖啡。某一天,其中的一个对另一个说,要不,就一起开个咖啡馆吧。找对搭档,一起来得水到渠成。最艰苦又最有乐趣的过程就是她俩去各处淘货,从上海一路淘到日本,从墙纸到吧台上的瓷罐,以至于杯盘碗筷,每一样都是两个人挑的,收到货,摆进这里,每一样都跟理想中的一样。
这些老板和老板娘们都不爱贴标签,甚至懒得理会你给他们强行贴上去的标签。别叫他们小清新,他们最怕被框定了,如果你一定要追问风格,姑且让我们称他们以小众的思路服务于广阔的市场吧。
那些朴素美好的情怀
从刚刚开在高银街小弄堂里的咖啡枕头身上,可以看到杭州小众咖啡馆一路走来投射下的影子。咖啡枕头的林掌柜曾经在咖啡工坊工作,现在和飞鸟集的程文彬也是好朋友。
从咖啡工坊离开,林掌柜在劳动路开了自己的咖啡枕头。赶着2011年的尾巴,咖啡枕头搬了家。离开了劳动路浓密的树木和安静的街道,开到了更隐秘的高银街小弄堂里。那些不太了解内幕的客人们还在微薄上臆想是不是店面到期或房租上涨,林掌柜出来宣告——大家想多了!
去年夏天,林掌柜就找到了更好的地方。东太平巷一整栋民国的故居,在杭州已经很少见了。曾经的大宅院,给了咖啡枕头别样的家庭氛围。进门就是我们熟悉的吧台,基本是从劳动路纹丝不动地照搬到了东太平巷。只有客厅变得敞亮了不少,冬天的阳光透过旧玻璃照进来,斑驳而美妙;老房子的层高超过4米,从宜家买来的小吊灯挂在这里,光影竟然有着熠熠生辉的华丽光泽。老式的木质楼梯仿佛叙述着绵延的故事通向二楼,楼上绰绰有余的空间尚未开放,看来要被主人辟成自己的工作室了。店里的明星猫Q酱上蹿下跳,活跃得不行。
尚在开业大吉的阶段,已经有很多老客人按捺不住好奇,闻着咖啡的香味寻来了。
就像那部日本电影《海鸥食堂》,调子是舒缓的,情节是简静的,颇有日本俳句之风,澄明静好。日本女子幸惠开了一家食堂,由此际会了很多有趣的人与事。这些有趣而真实的人,围绕在海鸥食堂周围,结下了淡淡的情谊。
很多人觉得那只是一个故事,只会出现在电影里。那么你抽一个冬天的下午来这里坐坐,等一等那个边喝黑咖边抖脚的芬兰人再一次来咖啡枕头。起码可以让林掌柜为你做一道招牌的烧猪肉饭,这道菜简单明朗,肉菜分明,就是兵荒马乱之后最渴望的家里味道。✚
眼下这些咖啡馆的老板多半从海外回来,蠢蠢欲动,有一些小理想,对物质和生活有要求,哪怕是买矿泉水都希望自己买的能跟别人不同。
杭州其他咖啡馆
亿朵瑞站
上城区南山路1011-7号8791476020世纪50年代,一群德国人举家迁移,来到美丽的堪萨斯州东部的群山脚下,开始创建新的家园,这就是“Eudora”小城的来历。而南山路上的这家亿多瑞站,用开阔的屋顶露台、粗犷的原木房梁,以及质朴的南美拉丁风情演绎着各种壮志凌云和各种家园美好。如果你喜欢酒吧餐厅这样带点随意,微微有点闹腾,却又不十分嘈杂的环境,吃饭、喝下午茶、吃晚餐、喝酒、听演奏,基本全天都可以在亿多瑞站度过。
那个年代咖啡印象厅
下城区武林路桃花河弄46号87033123那个年代咖啡印象厅只有8张桌子,每个部位都迷你精巧。作为一家社区咖啡馆,这个尺寸刚刚好。昏暗的仿煤油灯下,目光首先被那面怀旧墙牢牢抓住,相框里镶的是老照片:约翰·列侬、邓丽君,周润发赵雅芝版的上海滩。其实老板也生于80年代,可见怀旧不是哪代人的专利。
街角咖啡
莲花街嘉绿景苑东园11-2号商铺87027071医生的歌这样说“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挥手寒暄/和你坐着聊聊天......”看到这间咖啡馆的名字“街角”,脑海中立刻飘起一段旋律,如果某一天你我会在这里相遇,该有多美好。这家小小的咖啡馆一楼复古怀旧,二楼明亮,带点田园风。咖啡馆里最有意思的装饰品是楼梯旁边满墙的采访证,你应该知道老板是干什么的了吧?
可可咖啡铺子
下城区昌化路5号86803782可可咖啡铺子准保是杭州最小的咖啡馆了。整间咖啡馆只有四五张桌子,桌子袖珍椅也袖珍,缩手缩脚的格局最得热恋小情侣之心,还有就是两个要好的小姐妹逛街累了,拐进来歇歇脚。其实这间咖啡铺子,咖啡不是主打,选择也比较少,好吃的手工饼干和蛋糕才是重头戏,也是Coco开这家铺子的初衷。手工点心用料特别实在。芝士蛋糕清甜,百利甜蛋糕酒香浓郁,一杯咖啡配上一角蛋糕落肚,保证顿时热血沸腾。
东壹咖啡
江干区下沙6号大街452号87718777我可以断言,市区没有一家咖啡店,会有东壹咖啡这般奢侈的空间。开阔的大厅和8间风情各异的包厢,墙上布满了新鲜植物,明晃晃的镜子或者钢笔画,仿佛电影中的某个场景。敞亮的阳光房,还是小型婚礼和派对的上佳去处。这里还蛰伏着一位低调的咖啡大师,是世界百瑞斯塔(咖啡师)竞赛的获奖选手。大咖们,终于有个体面地方过上西餐加咖啡的生活了。
老友记
西湖区文二路307号88931815与其说这里是一家咖啡馆,不如说是一个老友记迷们聚会的俱乐部。推门而入一眼就是那张招牌式的橙色沙发,伸手就是那把菲比的吉他。CentralPerk的招牌、吧台旁边写着菜单的小黑板都和电视剧里一模一样。只有那个摄像机的位置变成了一台挂式电视机,每天循环播放《老友记》。来这里的顾客基本都是慕名而来,把“甘瑟,来杯咖啡!”当做接头暗号。点单率最高的是根据《老友记》官方网站公布的咖啡馆里的东西,比如彩虹酒、比萨、猴子博士脆皮香蕉小吃,还有“心灵鸡汤”。
拉姆咖啡
上城区劳动路嘉禾里30号86987806“L'AmourCafé”中的“L'Amour”是法语,意为“爱情”,直译成中文,就喊做“拉姆”。老板夏继青是美院的老师,所以店里多少沾染了一点艺术家气质,熟人、学生、朋友、老师,或者各路慕名前来的文艺青年们把周末的小咖啡馆塞得过份热闹,小小的一个门面,分作上下两层,油画、柜子、书籍、桌椅凌乱地摆放在一起,以及各种语言和口音的聊天声,这里显得很有故事和活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咖啡馆-一口欢颜
“我的梦想,就是在别的国度,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
-
-
为恋人寻一份理想甜品
张爱玲口味那么精致的人儿,就因为上海凯司令的“栗子蛋糕”才不顾紧苛腰身的华服,就像上瘾一般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