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容器中民国记忆的复苏
文:
何晴
| 图:马未啸
“南京1912”正以“L”形紧密环绕总统府的姿态阐释了这一点。 街区的一段墙壁上开凿了宽敞的镂空花窗,水泥线条间的空隙收纳进来的葱郁和湖水,正是总统府熙园的景致。透光借景的巧妙,却有意无意泄露着人们窥探和涉足昔日权贵场所的乐趣。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总统府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得以再次戴上近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花环。而当年兴起的“新贵都市”并非在白纸上重起蓝图,它其实更像一个疲惫的老派贵族被振作了而已。起初是清代两江总督署,是“十年壮丽”的太平天国天王府,之后毁于曾国荃的一把大火。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此建筑群成为政府府邸。总统府过于复杂的历史,如今只能以“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来概括。 “1912”的两幢由一道石拱门连缀的红砖两层洋房,是保存完好的国民党上校以上军官宿舍。红色裸砖外墙几处长着青苔,木门上挂着墨色水迹。独占一幢的“茶客老站”的台湾老板,据说是珍珠奶茶的创始人。盛珍珠奶茶的玻璃容器大如汤碗。细巧的褐色珍珠是用木瓜粉制成,奶茶中还微带着茶叶的清涩。 另一幢中的“民国大公馆”餐厅是唯一表里如一的。取两枚齐云山的香风草,冲一杯解表祛风的香风茶,坐在餐厅一隅满是古董的架子前,周璇沙哑而迷离的嗓音包围着我们:“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压不住你……” 店主顾耀平能以蓬勃的精神从他对民国史的迷恋,一直谈到他涉足的陶器、金融、学术期刊,以及他所拥有的珍稀绿化苗木基地和中华虎凤蝶保护基地。有时候他会拿出一个罐口凹陷的浅黄陶器,告诉你他之所以把它命名为“龙的传人”,是因为领悟到了其中女性生殖器崇拜的含义;而很快他又会指着墙上那幅出版于民国二十八年的巨型《民国地形图》,讲解当年的版图曲线,感叹历史的变迁。 即便兴趣无所不包,顾耀平投注于民国大公馆的心思依旧无可挑剔:它将被建成国内首家有机餐厅。楼梯走道由青砖铺成,垒叠着瓦片的墙壁上只露出密密麻麻的灰色弧线,铜色相框镶起的孙中山绢画像细腻精致。而民国大公馆推出十菜一汤的“四珍菜”,和正从民国史中研制的“美人肴”、“长寿宴”每一道都精工细做,餐盘皆用安利洗涤,周到不亚于当年私人公馆的厨房。 “四珍菜”其名取自“民国元老之书法四珍”。谭延闿人称鱼翅司令,先上的一道总是红烧鱼翅。于右任曾用自己题的一幅字在家乡换得一盘“辣子煨鱿鱼”。推崇粤菜的胡汉民用“瓤矮瓜”招待过谭。崇尚节俭的吴稚晖吃饭必少不了“鲫鱼烧苋菜”,因它发节俭之音…… “历史的遗物,不能锁在深宫大院,否则对于大多数人永远是抽象的。”建筑和菜肴都已由抽象变成具象,而店内陈设的闹钟、收音机、台扇、老照片、海报、月份牌、佛龛柜、酒桶也都是顾耀平收藏的民国时期的真品。 书房的一张麻将桌,来自颐和路的某个公馆,据说宋子文曾携政界同仁在上面切磋技艺。桌椅是雕刻精美的西番莲花纹,腿脚以罗马柱风格装饰。如果客人有兴趣,顾随时愿意把它变成一张餐桌,这惊人的慷慨也许也是为了实践他历史平民化的理论。 而对于涵碧轩来说,餐厅内最精彩的装饰并非是那七个汉白玉做成的瑜伽造型,而是框进了总统府景色的大玻璃墙。二楼走廊上是一排正对总统府的房间,尽头那间视野开阔、四面通透的玻璃房间是最佳视角。天色将晚未晚之时,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撩开乌纱帘,在一把正对的椅子上眺望总统府的黄昏。 雪松遮掩的子超楼,游客已经离去,三四层的橙色灯火星星点点,让你怀疑昔日的国民政府办公大楼内还有一场未散的会议。在一道木瓜炖血燕的传统甜品的味觉里,熙园内的博爱湖渐渐隐入冷冽的夜色。苍凉与温暖交汇,一切的细节都耐得住审美和味蕾的考验。 杨志疆是“南京1912”前半段的设计师,比我想象中年轻许多。设计时遵循“抓住民国建筑的集体记忆,而非照抄复制”的规则,他从老建筑中提取了几个共同的符号:坡屋顶、青砖、高大拱圈、简洁的回字或十字形空间结构。这些符号重新转化组合后的民国建筑,硬朗气派,但工匠的潦草使它们的线条始终不如外围两栋民国老别墅优雅和精致。这两栋别墅院内枝繁叶茂,住在里面的两位退休老将军即将搬居他处,腾出古老的外壳给最新的内容。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