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布达拉宫
文:
乾罡
| 图:马未啸
布达拉宫是一种迷宫,它的玩法没有终点、没有唯一、没有绝对正确的路径。它值得反复回味,无论已经去过几回,你也只能带着多一些的了解和更多些的困惑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文/乾罡 头一回走进布达拉宫之后,我们怀揣着神秘幽邃和金碧辉煌的印象混混沌沌地离开,像做了一场迷梦,说不清却忘不掉,忘不掉又说不清。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行走,但是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什么景地像布达拉宫那样,总有一种声音在说:你知道吗? 千年布达拉宫靡丽炫目的光彩足够愉悦前往朝觐和猎奇的人们,沉甸甸的醉人往事总被光彩掩盖,并从香客和游人们迷离的目光里和川流的脚步间溜走,宛如一头湖怪静静地从波光下游开。 庞大的宫堡中不可计数的每一块砖木、每一间殿宇、洞窟和廊道以及每一件雕塑、壁画与器物,无不沉吟着自己独特而动人的故事。如今,我们只能凭借浩若烟海的史籍与传说来解读那些故事,亲近地触摸它们。然而,史籍与传说也难免缺失、谬误与矛盾,于是我们的触摸也变得扑朔迷茫。 布达拉往事 贞观6年(公元632年),吐蕃第32代藏王迁都逻些,开启了拉萨古城1300多年纷繁眩惑的文明。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年轻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发明文字,便已经开始在拉萨的红山顶上筑建一座永远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城堡。当初的布达拉宫叫做红山宫殿,里面没有佛像,没有喇嘛,只有王与后、爱与仇、荣光与噩梦、不尽的传奇与猜想,以及我们永远无法打捞的真相。 那是唐太宗做了皇帝的第四个年头,年幼的松赞眼看自家的吐蕃王朝即将分崩离析:父王被毒死,外敌入侵,内臣与母后各部族纷纷举兵叛乱。谁也不曾料想,这位几乎还是个孩子的藏王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以其天才的策略,领区区万余兵马重新统一了吐蕃,并将都城迁往水草肥美的逻些(今拉萨)。那年他才16岁。 此后的人们有太多的理由尊称他为“松赞干布”(意为高深莫测的松赞),虽然他当时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在拉萨的红山顶上,也就是如今布达拉宫的最高处,有一处三十平米大小的洞室,是当年松赞干布定都拉萨的最早居所,这位高深莫测的年轻人就是从这个狭小寒酸的山洞里向当时强盛无双的大唐提出了聘娶皇室公主的要求。 不难想象为什么他的多次请婚唐太宗都没有同意。就煌煌大唐看来,吐蕃只是一个远处高寒之地、用赭红的泥水抹着脸、未曾教化、甚至没有文字的原始族群。有次请婚未果之后,听说甘、青之地的吐谷浑(鲜卑一支)仗着聘礼比自己丰厚而娶得大唐公主,恼羞成怒的松赞干布亲率精兵一举兼并其国大部,并发兵松州(今四川松潘)向唐朝武力逼婚。此番交兵,唐蕃互有胜败,蕃虽后败,却使太宗看懂了吐蕃强悍的军事实力与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当战后松赞干布遣使谢罪并再度请婚的时候,太宗应允了。 次年,松赞干布派遣他杰出的相臣禄东赞作为婚使,带着五千两黄金和数百件珍宝奇玩前往唐都隆重请婚。不料,禄东赞到达长安的时候,天竺、大食、格萨尔等国也已经派来了婚使携厚礼请求与大唐联姻,唐太宗对此颇感为难,于是,太宗搬出了一套离谱而优雅的办法,他接连出了将细线穿过有九曲孔道的明珠、从三百名装束相同的美女中找出文成公主等五道刁钻的难题让各国婚使一较才智高下,以决公主所属。结果,禄东赞以他出众的机巧赢得了大唐君臣的青睐,成功地将文成公主迎往雪域高原,将自己的主子变成了大唐的外甥。 众所周知,文成公主的出嫁给当时的吐蕃带去了极为丰厚的文化财富,乃至于深受震撼的松赞干布说道:“我祖父未有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黄河源初次相会的那年,文成公主年方16,松赞干布已25岁,而且已经迎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但这丝毫没有减少他对这位大唐公主的无限热情。他开始在红山顶上大规模扩建王宫,形成了一座蔚为壮观的皇家城堡,据载其规模“高达三十围墙,既高且扩,每边约一里余,大门南向,红宫九百,合顶上之王宫,共一千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滇越铁路,穿越百年
晚上9点,蒙自的街头已是行人稀疏,哥胪士洋行里最后的炊烟袅袅升起。昔日老洋房翻新而建的饭馆里,没有蒙...
-
-
南京,容器中民国记忆的复苏
在落叶飞旋的林荫大道上,X曾以自嘲的口吻谈论他早年的理想:在明城墙内原样保留十朝之末民国都城的面貌,...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