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遇见
文:
张迎
| 图:朱海
我并不厌恶去找牛棚艺术中心的经历,虽然疾驰的小巴从九龙站开到红堪勘体育馆时,我的胃里已经翻江倒海了。在布满旧屋的街上挨个门牌搜过去,不时遇到看书摊的老大爷那样冷傲的人,——他从眼镜上面抬起眼睛,往身后一指,“走10分钟再问”,便不肯再多说一句。找得极累的时候,在一个水果摊上买了个大柚子,只好背着它穿过大半个九龙,回到港岛西区时发现,它并不是我要的品种。还有在牛棚艺术中心里,我也不喜欢那些革命公社的口号,不喜欢他们在两栋房子间一个很有味道的走廊上挂着“禁止拍照”的字样,——至少我向往的“革命”应该“禁止禁止”、“打倒打倒”。即便如此,这个煤气公司边上、旧楼群中央的旧日屠宰场,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中环所不见的更旧也更新的香港,有百年殖民统治也没能改变的华人气氛。而且奇怪的是马头角道上听到很多人讲上海话。狭长而高耸的新楼和低矮的旧楼,就在牛棚的四周对峙。 牛棚1号工作室里的荣哥刚刚送走来学制玻璃画的孩子,东西还没收拾好。他的工作室是个展厅,也是孩子们来学习的玻璃作坊。艺术家聚集在牛棚其实源于油麻地艺术区的一次搬迁,他说,你别怪艺术家们不想接待人,他们也要生活。其实我喜欢这样自顾自的气氛,并没有人禁止我们在任何一处参观。 香港一切的艺术文化场地无不敞开大门,他们不收门票或票价极低,就算是香港艺术馆的《蓬皮杜,大师对象》的主题展览也不过40港币,而这个费用里包括“辽宁博物馆藏的齐白石精品展”《似与不似》,国际艺术家谷文达和香港艺术家粱美萍的对话——“发语”,还有美术馆底楼的中国古代金器玉器展。而美术馆那一片玻璃幕墙外,就是维多利亚港最好的观景台。 “映红霞,寒寺远,柳翠山青景怡然,重重峦峰和云眷,和云眷,山川灵秀赏尽丽色天然,记临岐贤弟曾寄语,在长亭咛嘱早归旋”——太平山路西街的Sin Sin出挑的大门里,回荡着粤剧小生时而高亢时而暗喑哑的调子,《楼台会》里唱小生的是冼倩文,每年一度“缘的约会”专场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里开演,有人这样形容她:“阿冼最懂用情,三两句就把人带入戏了。” 唱粤剧的冼倩文和眼前一身素白围灰色围巾的Sin Sin很难想象成一个人。 她眼睛黑白分明,闪闪发亮,语速极快,从不停顿——英语、粤语、国语,如果语言可以化成箭,坐在她对面的人早已万箭穿心了,——幸而她不是犀利,是直率、不藻饰。房子的底层是Sin Sin用古老的中式家具、银子的饰物以及黑白灰色调的时装糅合成的展厅,禅意铺展开来。但她的话语里却没有玄密,——“我喜欢布料”、“我喜欢颜色”、“我喜欢分享”。Sin Sin不断把观点抛出来,“我不喜欢有任何title束缚我,在热闹、商业的中环呆了7年,我再不喜欢那里,我喜欢那栋房子,但我不喜欢那种气氛。现在我喜欢这个街区,喜欢这里古老的街坊的感觉。我把我这个新的开始叫做‘放’。我把现在展出的系列叫做‘交替’。”她以一种对过去从不心软和对未来永远好奇的心境往前走,这架势给我的感觉我想了很久才分辨出——是浪漫。 设计师骨子里的香港,在Sin Sin表达里就是展厅和工作室里的旧家具,以及弥漫空中的《楼台会》;在邓达智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九龙皇帝” 系列(一个住在九龙脑子有点问题的老人,到处写书法自述自己是九龙皇帝,这个系列以他的字为主要素材),2007年他还将制作一个系列算是对回归10年的回顾;在G.O.D的杨志超这个设计顽童,就是唐楼、邮箱,甚至他新近放进旗舰店的一只巨大的蛇皮袋。 杨志超,严肃地解释他要演绎的“东方的生活品味”是来自传统,却又有带着反叛和幽默的 草根的香港是G.O.D的创意来源,但又决不如此简单。穿着紫色T恤、戴着棒球帽的 优雅。于是铜锣湾G.O.D旗舰店里,杨把自己的和别人的、传统的和现代的作品搭配得活色生香。一个时尚简约的白色空间里,可能有一尊白色的雷锋头像;一个古典的中国空间里,又可能有一幅“到农村去”的招贴;一片深紫色的墙上可能是非常波普的两张海报。不仅是单个的作品,还有整体的搭配,G.O.D有个幻化香港的魔术磁场。最后拍照时,杨钻进了店头最新布置的巨型蛇皮装饰袋里,从一个认真严谨的设计师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赞比西河畔的似水流年
每次接近赞比西河,我时常总要想起Bruce Springsteen的《大河》。他这么唱道:“我来自河谷的深处/在那里你...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