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拉文:一杯冰镇老挝咖啡
二战爆发后,许多博拉文种植园遭到废弃,1950年代因疾病和霜冻肆虐,使剩下的咖啡树也大量死亡,产量剧减。尽管高原上的种植者放弃阿拉比卡咖啡树,转而种植抗病能力强、易于种植的罗巴斯卡树,但越南战争造成的毁坏却使它无法有效地得到复原。 越南战争结束时,许多老挝家庭都重新返回博拉文高原,该国咖啡种植业又开始得到复兴。多年来,各类发展机构以及老挝政府帮助农民引入了高产量的阿拉比卡树;如今老挝咖啡丰收时,年产量约在2.5万吨左右,其中1/4都是阿拉比卡种的产出。 从巴色驱车45分钟后,我来到了北松。尽管小镇缺乏殖民地时期的辉煌,但它已从越南战争的灰烬中矗立起来,再次成为博拉文高原上的咖啡之都。满载的拖拉机在大街上穿梭,载着工人来往于种植园之间,而宽敞店铺里的妇女们则用脚踩式纺织机织着色彩斑斓的地毯。棉絮状的积云自头顶一掠而过,强烈的阳光因北松的高海拔而威力稍减。 我和嘉伊咖啡种植合作社(Jhai Coffee Farmer’s Cooperative,简称JCFC)的总经理阿里亚•登卡亚皮奇有约。在等阿里亚的时候,我坐在路边的小咖啡馆里,边喝着老挝的冰镇咖啡,边观察着当地的生活。咖啡馆老板的孩子在他母亲的裙边躲来躲去偷瞧我,当我用发音糟糕的“萨巴迪”(老挝语“你好”的意思)和他打招呼时,他很兴奋,叫喊着蹦蹦跳跳闪开了。 阿里亚驾了辆破旧的吉普过来,抱歉自己迟到了,然后和我一起喝咖啡。我问他是什么使得博拉文的咖啡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就这个,”他说着,从我们脚下抓起一掊鲜红的泥土,让它们从自己的指间缓缓滑落。“我们现在所在的高原就在死火山的盆地里。如此肥沃的土地长达好几百英里。” 阿里亚带我见了合作社年轻腼腆的工人颂迈。博拉文咖啡种植园内的工人大多数都是本地拉文部落的居民。拉文族的祖先是9至13世纪兴盛一时的高棉帝国的一分子,是他们取了博拉文这个名字,老挝语里意思是“拉文之家”。 当博拉文高原日益增长的咖啡产量使一部分人富起来后,绝大多数当地的居民却仍然挣扎于贫困之中。随处可见的文盲和对国际咖啡市场的不了解都使某些农民轻易成了公司快速赚取利润的工具。许多农民借高利贷创业,但之后便无法存钱在下一个季节投资了。 建于2001年的嘉伊咖啡种植合作社长期以来一直在帮助博拉文高原的咖啡种植者打破债务循环,增加他们的收入。“我们的目标是使农民和他们的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阿里亚•登卡亚皮奇说。“我们让他们了解咖啡市场,教他们怎么更好地管理农事。我们还努力使这儿种植的咖啡质量得到提高,这样一来,就有了口碑。” 手机和因特网的到来,再加上嘉伊咖啡种植合作社的倡导,博拉文的种植者如今都已对市场了若指掌。“我们同合作社的农民讨论世界行情之后,会和他们签合同,”阿里亚解释说。“2000年前,他们对世界市场的行情一无所知,只知道同业价格。如今,他们已经能和销售商讨价还价,甚至在不签合约的情况下也没问题。” 嘉伊咖啡种植合作社涉及了12座博拉文村落的550户家庭,2008年的收入在26万美元左右,比2004年高出10倍。这笔钱绝大多数都返回到了农民身上,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新家、拖拉机和孩子教育上进行投资。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