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ele De Lucchi 设计的反复辩证
与Michele De Lucchi见面,仿佛和现代设计史直接面对面,身为20世纪80年代轰动一时的孟菲斯(Memphis)学派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哲学当中,设计是实验工具,实验的目的是借以找寻“what is not existing”(不存在的)。
“现在已存在的,我不感兴趣,现在不存在的才是我要追寻的,”现在不存在的,其实就是“未来”,“未来的设计”也许是形式、思维、色彩、规模的不同,又或者无法用文字言说的才足以构成“未来”,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界,“孟菲斯”是当时的“未来”。
在上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形随机能”的滥觞之下,设计显得没有表情,而孟菲斯主张设计打破形式框架,反对冰冷理性主义,以过去不常用的材质、装饰、色彩等元素,将趣味(fun)带入设计当中,企图冲破机械主义为设计带来的单调一致,其所带来的影响引领了八十年代以降的设计思潮。此次翩翩来沪,接受设计共和的邀请前来讲演,贵为人们口中的“大师”,Michele De Lucchi全身所散发出的是不凡的学者风范。但若仅仅只是谈论过往风采,也不会让De Lucchi至今仍备受敬仰,事实上“孟菲斯”在他眼里早已是昨日黄花,而今De Lucchi的设计不见当年造型奇特色彩大胆的《First》椅的历史遗风,因为他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和意大利当地手工艺人合作,产出许多精彩的小量手工制作设计品,而尽管设计形式截然不同,策动他思绪轮转的力道却不见减弱。
受访当天,De Lucchi一身深灰色西装,西装内外的小型口袋总共夹了5支圆珠笔,侧边口袋则备有一小本随时用来写下心得的记事本,本子里密密麻麻载有手写笔记与草图素描,可以说是他的灵感集成。
绝非凑巧,“孟菲斯”诞生的历史时刻,也被Michele De Lucchi亲手草写在本子里。1980年12月14日晚间,在设计师同时也是孟菲斯主力策动者之一的Ettore Sottsass位于米兰的自宅,在场有De Lucchi以及与他年纪相仿未满30岁的设计师们,席间对话围绕着设计以外的大小事,音乐、酒精、烟雾伴随谈笑与激昂的情绪,不谈设计的形式、风格、装饰,当鲍勃・迪伦正演唱着的“To be 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伴随着乐音自收音机流动而出,此时他们决定,这个新的设计团体就叫“Memphis”,而这个字眼出现在谈话间的同时,也随即被年轻的De Lucchi写进笔记本上。
时过境迁,笔记本不知已经换过几次,孟菲斯早在1987年解散,然而De Lucchi持着钢笔的手依旧在本子上振笔疾书。在度过个人三十岁,亦是孟菲斯十年之后,De Lucchi写下许多关于手工和当代设计之间的交互碰撞,其中包括木工、口吹玻璃、石材、铸铁等等技艺与当代设计的结合,而时值今日,他仍然醉心于此领域。
之所以离开孟菲斯关注手工的举动,与其说是思想转向,不如说一以贯之孟菲斯或手工的同样是“寻找尚未存在的未来”的热切期盼所使然,“以手工小量生产设计,容许设计师犯错并随即能够加以改善,”在热切找寻未来的De Lucchi眼里,离开大量生产让他从商业当中获得解放,不断持续地以小量手工生产进行试错尝试,借此窥探未来。
也许是热烈追寻使他毫无旁骛,谈到商业与金钱,De Lucchi显得相当坦然,他认为,一件设计的成功并不仅仅指的是“商业上的成功卖座”,当设计师以设计达到他人在概念上从未到达的高度,在他看来也是设计的成功模式。具有设计师与建筑师的双重身份,De Lucchi除了设计过如位于米兰的设计三年馆、大剧院的内部空间等精彩项目,另一方面他也曾经花很长一段时间将许多未被实现于世人面前的建筑草图亲手制作成木头模型,尽管那些只是模型,却仍足见他以双手建构出的微观世界所充斥的独特美感。
Michele De Lucchi的设计品,是充满美学的,也许你可以说美是主观自身的判准标准,然而在De Lucchi式的美感当中,我们却同时能够阅读到他借由设计反复自我辩证的过程,而当我们了解了设计之所以有被建立于“满足生活所需”之上的高度,不妨以美学的方式了解“设计”,因为在设计与艺术的界线越趋近模糊的今日,一把椅子之所以从你充满无数把椅子的记忆库中鲜明跳出,甚至使你愿意掏出荷包买单带它回家,就此展开你与这把椅子的“happily everafter”,决定关键绝非只是它的功能云云如此简单就能加以说明。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