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每月推荐-默认分类 >> 下城风云

下城风云

文: PeterJonLindberg  | 图:Andrea Fazzari

曼哈顿古老的波希米亚中心城区近期改建,彼得•乔恩•林德伯格(Peter Jon Lindberg)对正在塑造纽约的宏大设想、先锋建筑与设计,以及勇于进取的个性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图/安德烈亚•法扎里(Andrea Fazzari)、编译/张竝

没 人能说清楚这一切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更别提是在什么地方开始的。是休斯顿街(Houston Street)的南端?14街?还是23街?包括更远的切尔西艺术区吗?金融区呢?西村(West Village)浓荫遮蔽的街区是否也包含在内,要不然现金结账的小饭馆和满墙的涂鸦也会在里面?有人说纽约下城区不像是个地方,倒像是个想法,感性的意 义大于地理的意义。(为了方便我们讨论,我就把从赫德逊河到东河的14街和钱伯斯街之间的狭长地块叫做纽约下城吧)。

能 让纽约人一致同意的说法是,下城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你穿过那片素有争议的地方时就会有这种感觉。城市景观极少会包括如此彰显个性的地标性建筑——苏荷区的 铸铁外观,翠贝卡(TriBeCa)比利时街区的石子路面,犹如火箭发射架般点缀天际的水塔,登着舞会广告的招牌、粥店,还有上星期三变成酒馆的波多黎各 小饭铺。

新潮。粗犷。时髦。怪异。特立。粗俗。超酷。下城的这些前缀蕴含了所有风格,而不能说所有这些风格体现了下曼哈顿的特色。下城的态 度和审美观已被编码化、商品化,被成批成批地出售,以至内陆来的任何一个潮人都能像模像样地融入当地。尽管下城实际上仍然是个集散地,但它再也不能算纽约 反文化的大本营了。艺术家、设计师和音乐家——所有为他们摇旗呐喊的画廊、商店和会所——都越来越被吸引到廉价的上城和远郊地区。纽约绝大多数顶级摇滚乐 队驻守布鲁克林的现象也恰好体现了时代的风潮。

你大可以下结论,说下城手把手养育的那种波希米亚文化早已有了更好的发展,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了。没错,这儿已不再是你们最喜欢的乐队驻守的下曼哈顿。金钱,不管是公司资本,还是个人资产,在这儿发挥了比往常更大的作用:双卧公寓房均价137万美 元,而1993年只有31.5万美元。甚至911都没使下城偏离中产阶级化的轨道。如今,该地区的画廊已是少之又少,诗歌俱乐部也是少之又少,只剩下了服 装店。买眼影比买“纽约娃娃”专辑要容易得多。

然而在那种暴发户的光鲜氛围下,在拉佩拉和欧舒丹的裂缝中,勇往直前的创意精神倒说不定正在 涌现出来。在那些年纪轻轻的时尚、艺术和设计界的颠覆分子身上,你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追随缪斯女神,不惜成本地来到下曼哈顿。在像“红鱼石头”(Le Poisson Rouge and Stone;老板是前卫艺术家约翰•佐恩,在下城住了很长时间)这样的实验音乐场所, 你可以听到这种节奏。在改变了纽约夜生活的新潮鸡尾酒吧——如PDT、Pegu Club、Mayahuel和Death & Co.——体验到那种悸动。下城已成为纽约餐饮界安营扎寨的地方,也是新酒店心仪的所在。纽约经过了几十年的索然乏味之后,终于重新涌现出了新潮大胆的建 筑,它们大部分都集中在14街往南方向:可去看看妙不可言的新博物馆(New Museum),它2007年就在鲍厄里街(Bowery)开张,还有附近即将拔地而起的Sperone Westwater画廊总部大楼,由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即便那些蓦然闯入的奢侈品牌和全国性的品牌连锁店也都为下城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比如Derek Lam品牌新设在苏荷区的漂亮商店,由日本SANAA事务所(该所还设计了新博物馆)设计,还有J•克鲁(J. Crew)设于翠贝卡区的时尚男装商店Liquor Store(安迪•斯佩德曾为其出谋划策)。

“只要读过一星半点纽约史,就会发现这儿每过10年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肖

恩•麦克弗森(Sean MacPherson)这么说,他的Bowery Hotel对现阶段的发展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估计他10年前就不再做什么规划了吧。现在,下城几乎是每隔一个礼拜就会变样。

同纽约大多数地方不同,下城总能令人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历史总

会在这儿涌出表面,就像宣传上季演出的地铁海报那样。本季,下城又让居民们生发出了深

切的怀旧之感,通常这种怀旧之感总会带着点悲观:自从Florent、CBGB、Mudd Club关门

之 后,一切都在走下坡路。字母城(Alphabet City)现在总比艺术家、商人和盗贼横行的时候要好得多。翠贝卡区不存在不更好吗。我24岁搬到曼哈顿时正好赶上能去电影院看杰夫•巴克利(Jeff Buckley),但想要瞅瞅《巴斯基亚特》(Basquiat)里画满粉笔画的街道就太晚了。反正,不管你什么时候来,总会要么太迟,要么太老。

人们最喜欢悲叹苏荷区衰落,说什么八年前古根海姆博物馆下城分馆已被Prada商店取

而 代之,这样的隐喻实在太离谱。确实,苏荷区近期的变化即便在这座以变化著称的城市来说,也堪称速度惊人。但我们常常不会纵深地看问题,纵观历史,休斯顿和 运河街(Canal Streets)之间路段的扩建经过了太多的潮起潮落,令人好奇。18世纪遍野的农田到1825年已变成曼哈顿最富有、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约翰•雅各布• 阿斯特是当时最大的地主。但发展受到了阻碍。1860年代Tiffany和Lord & Taylor这些高端商铺的涌入迫使1/4居民迁离此处。(听上去是不是挺耳熟?)那时候,苏荷区的地标性建筑开始显出端倪:富丽堂皇的商贸大楼和仓库都 是铸铁外观。但到了1890年代,商店又开始移往上城,苏荷区又急遽衰落了;至20世纪上半叶,那儿成了一片荒地,被叫做“地狱百亩”(Hell’s Hundreds Acres)。

“在激浪派艺术家乔治•马修纳斯带头之下,苏荷区确实成了适合生活工作的地方,”

苏荷区新 博物馆馆长莉萨•菲利普斯这么解释道。1967年,马修纳斯在伍斯特街(Wooster Street)废弃的铸铁大楼内建起了合作公寓。于是纽约最著名的艺术家聚居区开始成形。“那可不仅仅是提供廉价场地这么简单,”菲利普斯说。“最主要是 能让这不同寻常的环境蕴含美,要知道那样的城中城,许多人都觉得不适合居住,不安全。”

//

休斯顿街南部以前的荒凉景象很容易遭人遗忘。1970年,翠贝卡区只有243个住户。

如今,已达26151人。到1985年,下城仍 然显得狂野依旧,有些令人心惊胆寒。那时候马丁•斯科塞斯夫妇在此拍摄了黑色电影《下班之后》。影片主演格里芬•邓恩在片中扮演来自上城的琼斯先生,他在 苏荷区和翠贝卡区肮脏的街道上成了迷途羔羊。有天晚上,和他搭讪的不仅有盗贼,也有剃着莫霍克发型的朋克,接下来他又被一个怪里怪气的女雕塑家弄得惊慌失 措,还受到一群怒气冲冲的匪徒追赶,最后总算逃回了清一色熟石膏的中城区。

“那时候,这儿全都叫下城,”邓恩回忆道。“像诺霍、翠贝卡和诺丽塔这样的名字还没

出现。当时确实人很少。根本没有堵车,我们可以整晚整晚地拍摄,根本没人来打搅我们。”

那时你肯定找不到地方过夜,除非住三美元一晚的SRO酒店。高档酒店难得一见的状况

到 了1990年代才有所改观,少数精品酒店开始入驻。现在每隔一个街区就能看到一家酒店。过去的18个月,翠贝卡区又迎来了罗伯特•德尼罗的 Greenwich Hotel;西村添了肖恩•麦克弗森低价位的时髦酒店Jane Hotel;安德烈•巴拉日的Standard, New York酒店;由Carlos Zapata Studio事务所设计的Cooper Square Hotel;还有苏荷区刚开的Crosby Street Hotel,它是伦敦时尚酒店Firmdale设在美国本土的第一家酒店。

下城酒店的发展在过去10年吸引了新的人群:游客。确实,有时候,喷泉街(Spring

Street)上的游客竟比时代广场上的游客还要多。这没什么好吃惊的,因为苏荷区和邻近的卫星城区都已成了堪与麦迪逊大街媲美的商店目的地,无论是全球品牌,还是国内品牌,都是应有尽有,店堂超大的品牌旗舰店同背街小巷里的精品店比肩齐飞。

如今,即便是住在上城的女孩也会往南跑到像霍华德街(Howard Street)那么远的地

方, 跑到邋遢的唐人街,去卡罗尔•利姆(Carol Lim)和温贝托•利昂(Humberto Leon)2002年合资开办的Opening Ceremony Carol Lim and Humberto Leon——加州柏克莱分校的毕业生就在那儿打工——那样的精品店里买东西,店里卖他们自己设计的服装和欧亚、南美的品牌服装。洛杉矶还开了家分店。8 月,两人还在东京开了家共有八层的百货商店。但他们的心思还是留在了下曼哈顿称作“另类宇宙”的霍华德街上。

“对老纽约说来,这儿只能算是巴掌大的地方,”利姆告诉我。“甚至在2002年开这家

店 的时候,晚上7点街上就没人了。”但他们还是遇到了许多有相同爱好的人。“往北过一个街区就是E.Vogel,那是家有120年历史的订做鞋子的商 店;Ted Muehling,这家店1990年代起就在这儿做珠宝了;还有比较新的店,比如De Vera和BDDW,这条小街真的不可思议。”

餐饮界也红火得厉害。同10年前相比,大多数没往布鲁克林跑的纽约餐馆都开在了14

街 以南的地方,比如Spotted Pig、Locanda Verde、Waverly Inn & Garden、Elettaria和基思•麦克纳利挑战传统、风味多样的餐厅(如苏荷区的Balthazar、肉库区的Pastis、下东区的 Schiller’s Liquor Bar和格林威治村新开的Minetta Tavern)。还有下东区的WD-50,创意无限的怀利•迪弗雷纳为这家餐厅烹制了非同寻常的美食,张戴维则在东村创建了他的跨界Momofuku美食 帝国。极难想象,后面提到的那些氛围休闲、不落俗套、几乎物美价廉的餐厅除了下城之外,竟然其他任何地方都见不到。但无论是对顾客还是餐厅而言,它们的魅 力却并未因该地区中产阶级化的氛围而有所削弱。正如Waverly Inn的老板格雷顿•卡特所言:“无论哪座城市,下城总是意味着低俗、粗糙、反文化,共和党人把这叫做‘边缘化’。”在纽约,就是这么回事,而且地理上的 特征也对得上号。

即便是上城的头脸人物也往南迁了。丹尼尔•布鲁德那家和他同名的法式餐馆为上东区

的美食界奠定了标准,他千 挑万选地选中了Bowery酒店,在里面开了家DBGB Kitchen & Bar,餐厅的气氛很是活跃、热闹(店名不就在拿CBGB摇滚俱乐部开涮嘛,该俱乐部以前的总部就在街区往北的地方,不过它已于2006年关门大吉);一 边品尝布鲁德美味精致的猪肉,一边听着隆隆响的摇滚乐,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就算店名和隔壁那家有关系的话,布鲁德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当纽约 人已经当了25年了,当时是偶然跑到了上城,”他说。“我老早就来过这儿,开派对,看朋友,所以自然而然就在这儿开了家餐厅。”

可要是街上并未出现未来主义风格建筑的话,布鲁德说不定就不会选择这个怪异的地方

了。 新博物馆让人想起了七层高的礼品盒堆(是不是暗示了苏荷区百货商店的转型?)。周围的环境也很不协调:餐厅往北两个街区就有块招牌推销收音机、切片机、磅 秤、电锯和从包厘街救济所拆下来的两扇门。但博物馆却兴高采烈地将这一切接纳了下来(可以看看瑞士艺术家乌戈•龙迪洛内放在正门口的装置艺术,上面有彩虹 色的招牌文字)。博物馆虽立足全球视野,但馆长却对至今仍然生活工作在下城的艺术家更感兴趣,如即将推出的科西嘉多媒体艺术家阿加特•斯诺和像劳里•西蒙 斯这样已经成名的艺术家。

“我们很想把大量建筑作品带给这座城市,特别是带给这条街,”菲利普斯说。“我们

希望包厘街能够成 为建筑和设计界大试身手的园地。”当然,它也会成为货真价实的旅游目的地。博物馆不就已经使包厘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复兴嘛:除了DBGB和Bowery Hotel之外,最近开张的有AvroKo设计师事务所设计的餐厅Double Crown、服装商厦Blue & Cream、音乐家杰西•马林合股的摇滚会所、麦克纳利即将开业的比萨馆,还有设在原来CBGB内的惊艳的John Varvatos店。

等等,你说朋克摇滚的诞生地现在变成了时尚精品店?那可不,“珍之痴乐队”的戴夫•纳

瓦 罗不就说过:“这总比Pinkberry餐厅要好。”让瓦尔瓦托斯感到高兴的是,摇滚乐一直以来都是他品牌审美观的一分子;他甚至每月在Sirius XM举办音乐会。这位底特律人饶有兴致地回忆起1977年自己第一次来纽约的情形,当时就想为了去CBGB看看拉莫内斯乐队。如今,在CB原来的工作室 里,瓦尔瓦托斯又展现了他内心的摇滚情怀:卖老式密纹唱片、展示朋克的文字资料、举办免费音乐会,如此一来,这家店看上去根本不像时装店,更像是会所。 “我们把这里当作了文化场所,”他说。“虽然根本没法同以前的那家比,但我们还是想保存这段历史,让包厘街永远洋溢着音乐声。我们这儿还有舞台,所以随便 哪一天,都会有人来表演助兴,有‘把戏’、林戈和纽约洋娃娃乐队。”许多对时尚完全不感兴趣的年轻摇滚迷都会顺便来看看以前曾经是CBGB的地方。

//

下城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有着层出不穷的碰撞,处处可见虚惊一场,各个完全相异的世

界彼此冲撞,互相熟悉。这不,约纳•席梅尔的面包店 (1910年开业)旁就是艺术电影院;Bowery Hotel边上就是家小诊所。在东村,委身于地下室的闷热的小酒馆PDT就藏身在一家不起眼的热狗铺背后,而西区废弃的高架铁上则盛开着鲜花,被改建成了 该市最新的公园。

高铁线(High Line)原本就是铁路,很适合用来作氛围怪异的下城无止尽涅槃的象征。

但如果艺术家罗 伯特•哈蒙德和作家乔舒亚•戴维这两位普通市民不这么看的话,高铁线说不定就尘封为记忆了。哈蒙德1993年搬来纽约,一来就被肉库区和西切尔西给迷住 了,这些半工业化的地区“以传统眼光看一点都不美,许多人把它们视为眼中钉”。高架铁激发了他的想象力:锈蚀的钢架、混凝土和阴影蜿蜒穿越曼哈顿偏远的西 端。建于1930年代、长达1.45英里的铁轨自1980年起便已废弃不用,等待拆毁。1999年社区委员会就这个题目开了一次听证会,哈蒙德会上遇见了 戴维,两人于是创建了“高架铁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这样一个倡导团体,致力于拯救高架铁。后来,该组织筹措了1.5亿美元将铁轨改建为步行公园。

“下城的多元特色是我爱纽约的原因,它魅力无穷,粗砺,坚硬,柔软,有新,又有旧,”

哈蒙德说。“那就是我为什么喜欢高架铁的缘故:谁能想象得出这样一座钢结构顶上竟然还会长野花?”公园第一部分去年春天营业后,引来一片喝彩声。

“这就是典型的下城。虽然哪儿都有这样的地方,但只有这儿更有意思,”安迪•斯佩

德 是Jack Spade的创建人,他说的是最新创办的Partners & Spade,这家集商店/展场/创意咨询为一体的公司坐落于大琼斯街(Great Jones Street)上。随便哪一天去看,都会发现P&S公司的仓库里存有短马鞭、古董地球仪、超级滚球和一本名为《经纪人遮脸照》(Brokers with Hands on Their Faces)的老摄影集。以前,他们还卖古董枪。对了,还有鸟卖。

斯佩德虽然对下城一往情深,但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这儿的多元性不比以前啦,

全都是因为生活在这儿太费钱,租房子也太贵。我觉得,下城有一半好像都搬到布鲁克林去了,”他说。

也有人觉得下城背叛了自己——或者,确切地说,背叛了他们——现在财富说明一切,

是 金钱毁了下城的精神。对中产阶级化的憎恨古已有之,但过去15年,这种情绪却愈演愈烈(古根海姆的普拉达化根本帮不上忙)。“在曼哈顿的历史上,下城第一 次没了波希米亚风情,”亚当•戈普尼克在2007年的《纽约客》上疾呼。“又一家书店关门,又一家剧院成了公寓楼,又一个灵动的地方成了封闭的住宅区。” 麦克弗森同意戈普尼克的警言:“我常常想,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家银行?”

虽然千禧年确实有过繁荣的盛况,可如今衰退的效果也是昭然若揭。纽约店面房空置率

是1990年代初迄今的最高点,整整1/10的苏荷区商铺如今都是无主之屋。“要是价格再低一点,”麦克弗森说,“说不定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

是否房地产市场稍微疲软,就会重现辉煌呢?诗人和雕塑家是否会重新占据下曼哈顿

呢?菲利普斯对此颇为乐观:“下城依旧是反文化的急先锋。现在这儿仍然有很多不合拍的想法认为,价格的疲软会带来更多的变化。”

“只有开始奋争,艺术和音乐似乎才会更具启发性,”杰西•马林说。“下城向来都需要

有人在它的屁股上踹一脚。”

如 果求新求变是纽约的持久话题之一,那么有一些地方在持久求新求变。有些地方留存了这么长时间,倒不如把它们放进醋里保存起来更好。像犹太“开胃”馆 Russ & Daughters自1920年以来就一直待在休斯顿街上的那家店面房里。在这里,一进门你就能碰到耄耋老妇、纹身的鼓手和排队买百吉圈和方头鱼的哈维• 凯特尔。

“附近地区的消息灵通人士现在都会找到我们,”Joel Russ创始人的曾孙女尼基•拉

斯•费德曼说。“他们会和老奶奶聊天,唠嗑——‘你应该去尝尝芥末鱼子和奶油干酪三明治!’”

费德曼记得小时候,这儿完全不一样,那时候的下东区仍然是工人阶级家庭一统天下。

它 是现在才完成时尚大本营的转型任务,但同旧世界仍旧藕断丝连:果园街(Orchard Street)上吵闹的周末集市;犹太正统教徒办的打折内衣店;极富创意的下东区租户博物馆(Lower East Side Tenement Museum)记录了当时这座移民区成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的情景。

费德曼在耶鲁大学读了MBA,在国际发展和健康护理公司工作,当瑜伽师,一直到几年

前 她才想发展家族生意。她的这家代表了下城形象的餐厅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当时在朋友的派对上,碰巧卢•里德也在,”她回忆道。“我从Russ & Daughters带了些点心去,卢在桌子边走来走去,吃了好多鲑鱼。后来有人告诉他我是谁。他就直接走过来,握了握我的手说:‘尼基,我只想说,你是纽 约的贵族。’是卢•里德!我差点一屁股坐到地板上去。”

只要是卢•里德说的话,下城人都会听。不久后,她就在店里工作起来了。

//

纽约下城兴衰录

1651年:

彼得•施托伊弗桑特买下曼哈顿农场(原名bouwerij),该农场所在地就是现在以此为名的

包厘街。

1850年代

波希米亚人和其他东欧人因1848年革命,逃往下东区定居。

1870年:

该城最先开张的同性恋酒吧Slide就坐落在布利克街(Bleecker Street)上。

1902年

一户波兰移民家庭每月仅花费4美元就可在德朗西街(Delancey Street)上租住300平方

英尺的公寓房。一个世纪后,平面设计师若在同样的地方租住,每月就得花2500美元。

1960年代

罗伯特的《高速公路就是我的征途》里就有穿越苏荷区高速公路时横冲直撞的情节。

1967年

帕普在拉法耶特街(Lafayette Street)上的Public Theater开张时首演《毛发》一剧。

1974年

“电视”乐队在CBGB举办首场著名的摇滚秀,为帕蒂•史密斯、理查德•黑尔、拉莫内斯

乐队、金发乐队和Talking Heads乐队铺平了成名之路。

1982年:

《纽约阁楼法》最终允许商业和工业住宅均可作居住之用,使下城的艺术家有了急需的立足

之处。

1984年:

《大城灯火》美化了下城烧煤的夜生活,使那些只看了这部电影的年轻银行家们最终涌入翠

贝卡区。

1997年:

Balthazar开张时,几乎没人注意。“本周五八点订双人座?没问题!”

2001年:

苏荷区古根海姆博物馆关门大吉,变成了普拉达精品店。由雷姆•库哈斯设计。

2007年:

新博物馆开张,它是下曼哈顿兴建的第一家美术馆。

2009年:

高架铁公园开业时引来一片欢呼声,游客们都排着队领袖标(有人还以为是会所开张)。

//

纽约下城指南

下榻

Bowery Hotel

335 Bowery; 1-212/5059100; theboweryhotel.com; 双人间$425起

Cooper Square Hotel

25 Cooper Square; 1-888/2517979; thecoopersquarehotel.com; 双人间$425起

Crosby Street Hotel

79 Crosby St.; 1-212/2266400;crosbystreethotel.com; 双人间$525起

Greenwich Hotel

377 Greenwich St.; 1-877/8881255; thegreenwichhotel.com; 双人间$475起

Jane Hotel

113 Jane St.; 1-212/9246700; thejanenyc.com; 双人间$114起

The Standard, New York

848 Washington St.; 1-212/6454646; standardhotels.com; 双人间$295起

美食

Balthazar

80 Spring St.; 1-212/9410364; 双人晚餐$100

DBGB Kitchen & Bar

299 Bowery; 1-212/9335300; 双人晚餐$80

Double Crown

316 Bowery; 1-212/2540350; 双人晚餐$120

Elettaria

33 W. Eighth St.; 1-212/6773833; 双人晚餐$110

Locanda Verde

Greenwich Hotel; 377 Greenwich St.; 1-212/9253797; 双人晚餐$110

Minetta Tavern

113 MacDougal St.; 1-212/4753850; 双人晚餐$98

Momofuku Ssam Bar

207 Second Ave.; 1-212/2543500; 双人晚餐$80

Pastis

9 Ninth Ave.; 1-212/9294844; 双人间$140

Russ & Daughters

179 E.Houston St.; 1-212/4754880;双人午餐$22

Schiller’s Liquor Bar

131 Rivington St.; 1-212/2604555; 双人晚餐$70

Spotted Pig

314 W. 11th St.; 1-212/6200393; 双人晚餐$120

Standard Grill

The Standard, New York; 848 Washington St.; 1-212/6454100; 双人晚餐$80

Waverly Inn & Garden

16 Bank St.; 1-212/2437900; 双人晚餐$100

WD -50

50 Clinton St.; 1-212/4772900; 双人晚餐$124

购物

Blue & Cream

1 E. First St.; 1-212/5333088

Derek Lam

12 Crosby St.; 1-212/9661616

J.Crew’s Liquor Store

235 W. Broadway; 1-212/2265476

John Varvatos

315 Bowery; 1-212/3580315

Opening Ceremony

35 Howard St.; 1-212/2192688

Partners & Spade

40 Great Jones St.; 1-646/8612827

夜生活

Bowery Electric

327 Bowery; 1-212/2280228

Death & Co.

433 E. Sixth St.; 1-212/3880882

(Le) Poisson Rouge

158 Bleecker St.; 1-212/2284854; lepoissonrouge.com

Mayahuel

304 E. Sixth St.; 1-212/2535888

Milk & Honey

134 Eldridge St.; milkandhoneyreservations@gmail.com

PDT

113 St. Marks Place; 1-212/6140386

Pegu Club

77 W. Houston St.; 1-212/4737348

The Stone

Corner of Ave. C and Second St.; thestonenyc.com

驻足和活动

高架铁

入口在Gansevoort St., 14th St., 16th St., 18th St.和20th St.; 1-212/5006035; thehighline.org

下东区租户博物馆

91 Orchard St.; 1-212/4310233; tenement.org

新博物馆

235 Bowery; 1-212/2191222; newmuseum.org.

//

1 of 1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2009年12月号
2009世界最佳Spa

说到妙不可言的spa体验,周到服务、新颖疗法,还有是否物超所值都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Travel + Leisure...

下一站,列日

比利时的列日是布鲁塞尔东港河滨地区的工业城,如今它之所以会突然在设计界冉冉升起,都是多亏了西班牙建筑...

潮起布达佩斯

匈牙利首都正缓缓从粗砺的苏联风格中脱胎而出,洋溢起欧式活力。我们关注的有:拥有74间客房、现代风格的So...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