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客房的未来
“我在设计Ace酒店时去买东西,”Standefer说。“找到了三百把特别的办公椅。”定制的风潮似乎在在可见。比如柏林,风格大胆怪异的 Hotel Michelberger原是工厂大楼,客房比普通房间高两倍,有高架床,还有非常人性化、非常个人化的拼凑风格,就像墙上铺了许多老的平装本书籍一样。 当然,酒店的科技程度很高,但看上去却鲜见技术含量。销售定位捕捉住了时代精神:“客人皆贵客,所居之处,宾朋相聚……”
同时,米兰多产的 设计师Piero Lissoni也在全球各地赋予了酒店项目以现代风格,他宣称“我喜欢很人性的酒店。我不喜欢纯粹。”他设计的Studio M Hotel五月在新加坡开业,堪称Michelberger审美观的温和版本:极富效率的客房内有阁楼床,有漂亮的雕刻作品,还有储藏区。即便在像 Marriott这样主流的连锁酒店,首席创意官Robin Uler也说,未来就是“定制”,也许他的意思就是指给家具装上轮子,让客人重新布置这么简单。
或许,奇幻的未来与Hadid令人目瞪口呆 的高科技子宫仍有相似之处,但如何有效控制日益稀少的建筑面积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未来,才是正确的角度。比如,室内设计师Tony Chi如今给客户(Mandarin Oriental和Hyatt的老板)的建议是,未来的酒店客房应该更小。“地球不会变得越来越大,”他说。他相信,客房应该被分成不同“区域”。他说细 致的空间规划可将300平方英尺的房间变成一间套房。“名叫‘巢’的区域有点像图书馆,你可以在里面工作。就算面积再小,它仍然是你拥有的属于自己的小世 界,”Chi说。“还有睡觉的小角落,非常舒适,你只要爬进那个小穴里睡觉就行了。”
当然,即便未来如Chi所见的那样舒适非常,但高科技 仍会如影随形。不过,它会润物细无声,化有形于无形之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Skidmore, Owings & Merrill(迪拜现今世界最高的建筑Burj Khalifa就是该事务所的手笔)负责室内设计部门的合伙人Stephen Apking就讲到了这一点。“人们需要的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他说。但他对原汁原味的理解却有着异乎寻常的长远眼光。Apking正在开发一种新型酒 店,它就像是科技的盛筵,说明我们有建超高摩天楼的能力。“我们在世界各地建造了许多高楼,其中也有酒店,”他说。“我们试图思考:在高耸入云的酒店客房 中,什么才是原汁原味的体验和设计?”也许得将“富有表现力的结构”这个说法与客房设计结合起来,使用夸张的对角横梁,方能给出答案。在100楼下榻,根 本不可能有阳台,所以Apking尝试建造“观看天空的房间”。该事务所在首尔设计了Lotte Super Tower酒店(预计2014年开业),客房内也许会以木料和皮具作为室内的主打设计,但观天区会铺设可反射的珍珠色大理石,并配以低矮的“观星椅”,朝 向天空。
如果拥有斟酒机器人的未来已经过时,那么可观看天空景色的房间看来就会契合时代潮流,以人性化的方式融科技于无形亦是如此。创建了 “高蹈设计”酒店的Ian Schrager认为,科技永远都会扮演一个角色,但他摒弃了精品酒店客房修旧如新的现代主义,而支持更为人性化的表达方式。Schrager期待能回到 1980年代的未来,“那是另一个以个人主义、独特性和特色化为景观的时代。”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