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旅游攻略-环球指南 >> 基韦斯特风情依旧

基韦斯特风情依旧

文: TomAustin  | 图:Brooke Slezak

看着纵酒狂欢者在佛罗里达的大道上走过,汤姆•奥斯汀(Tom Austin)发现:这里,著名的文艺之路不仅犹存,而且欣欣向荣。编译/汤斌

一 个街区挨着一个街区,基韦斯特(Key West)算得上是美国最整洁的城市。杜瓦尔街(Duval Street)建于1829年左右,这里的廉价酒吧吸引着一群又一群好奇的游船客、任性的联谊会女孩和酒醉的会务客,不免有些粗俗。但在此还是能感受到拉 尔夫•埃利森、约翰•多斯•帕索斯、伊丽莎白•毕晓普、华莱士•史蒂文斯和安•贝蒂敏感细腻的气息。如今,当地的文艺爱好者们每天都会沉浸在该城的文化氛 围里。他们在伏尔泰书店(Voltaire Books)看书,在南希秘密花园(Nancy’s Secret Garden)野餐。位于旧城区的这座花园犹如热带仙境,由艺术家南希•福斯特(Nancy Forrester)设计。或者,他们会骑自行车,经过一处又一处地标景点,如小说家詹姆斯•L•赫利希(James L. Herlihy,《午夜牛郎》作者)的故居,现在的房东则是作家布赖恩•安东尼(Brian Antoni)。到了晚上,他们会去海滨剧院(Waterfront Playhouse)看戏,去非盈利热带电影院(Tropic Cinema)看电影。作家琼•卡珀(Jean Carper)和退休的法律教授兼作家乔治•库珀(George Cooper)与其他人共同建造了这家电影院。或者,他们会去杜瓦尔街上首屈一指的红仓剧院(Red Barn Theatre)看演出。曾有个名叫理查德•威尔伯(Richard Wilbur)的当地小男孩客串演出了莫里哀的戏剧。

碰巧的是,前美 国桂冠诗人威尔伯于2010年1月回到了杜瓦尔街的圣卡洛斯学院(San Carlos Institute,饱经风霜的前古巴领事馆),出席一年一度的基韦斯特文学研讨会并领取奖项。研讨会设立自1983年,是公开性质的座谈会,体现了基韦 斯特文艺上孜孜不倦的耕耘。会议还庆祝了美国诗歌的60年历程,7位美国桂冠诗人同时出席,如丽塔•达夫(Rita Dove)、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罗伯特•平斯基(Robert Pinsky)、玛克辛•库明(Maxine Kumin)等。全城还为此安排了各种活动。例如,玛克辛•库明将在基韦斯特工作室举办一系列讲座。基韦斯特工作室乃是综合性的大型艺术展厅,用于举办画 展和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演讲嘉宾有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他写有《日出之旗》(A Flag for Sunrise)和《总理格林:60年代记忆》(Prime Green: Remembering the Sixties)。他于1970年代来到基韦斯特,那是个崇尚“拉帮结派和勇气至上”的时代。当时,该城毫无名气,汤姆•麦瓜恩(Tom McGuane)和吉姆•哈里森(Jim Harrison)都还是年轻气盛、放荡不羁的文化人。如今,如此年少轻狂的文人已成历史,现在的文艺界又多了几张新面孔,有迈克尔•梅萧 (Michael Mewshaw)、哈利•马修斯(Harry Mathews)和梅格•卡伯特(Meg Cabot)。所谓的旅游胜地,就像文学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一样,因伟大而成了陈词滥调。罗伯特•斯通的家很朴实,他一边慢慢喝着啤酒,一边说:“基韦斯特 仍然是个伟大的地方,它不屑于别墅豪宅,也看不惯缺乏价值的美式生活。”

建筑乃定数,基韦斯特的旧城区(优雅朴素的安妮女王时 期的风格,美国四角楼样式的建筑以及古典气派的文艺复兴作品,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是真正的街区,和主题公园无关,更有加勒比的味道,而非美式风格。 比如,斥资500万美元的豪宅旁可能是间简陋的巴哈马棚屋,或是易装者住家的后院,院里的棕榈树干中塞有十几双高跟舞鞋。野鸡会频繁出入高档场所,而大清 早打鸣的公鸡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唤醒各阶层的人。

伊甸园花园(Garden of Eden;进园后,穿衣与否,悉听尊便)的街对面是加勒比殖民地风格的基韦斯特遗产博物馆(Key West Heritage House Museum),其历史可追溯至1834年。自1930年代起,博物馆的产权即已归属波特家族,它是基韦斯特最早的创始家族之一。1945年至1960年 间,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即在此租了间花园小屋过冬,和女房东杰西•波特(Jessie Porter)小姐一起生活,探讨《塔卢拉赫•班克海德》(Tallulah bankhead)这样充满智慧的传奇故事。再过几个街区,就可看到海关大楼里始建于约1891年的基韦斯特艺术与历史博物馆(Key West Museum of Art & History),馆内有一幅恶搞杜鲁门•卡波特的画像。画中的杜鲁门•卡波特挥舞着1976年国庆200周年时的国旗和手枪,背景是“为民投票”的招牌 和一对流血的年轻夫妇。这幅作品的作者是卡波特的同行,全能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

1 of 3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2010年5月号
25小镇 养在深闺人未识

《T+L》搜寻欧洲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原汁原味、游人稀少的村镇。下面,我们列出这些散发真正魅力的隐秘之...

新酷拉斯维加斯

随着市中心发展区(CityCenter)的开张,宏伟庄严的建筑和设计以及真正的都市肌理都已在拉斯维加斯大道霓虹...

波希米亚复兴

就在几年前,布拉格似乎还受着来自更西方的一切无休止的奴役。但玛丽亚肖伦巴格(Maria Shollenbarger)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柏林之行: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只用一顿休闲午餐的钱,就能在欧洲城市享受悠长周末,这有可能么?亚当萨克斯(Adam Sachs)迎头挑战,立马...

浮华莫斯科

现在的莫斯科人也许不太会为将来作存钱的打算,未来还远着呢。对许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行乐。 文、...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