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精神
QA隈研吾
你的建筑理念最广为人知的是“负建筑”,三十年后再看这个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8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针对那个时代和社会问题。包括《十宅论》,提出的概念是针对混凝土建筑结构下的模式。之后我也在寻找什么样 的建筑适合与今天的环境与社会融合。“隙间”展上的Share Room,意味着我们这代建筑师对于时代的思考。我试图构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确切的说,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
听说你至今还用手绘而非电脑做设计稿?
用圆珠笔画过的、留在纸面上的痕迹很真实,更让我放心。数字化不放心啊。另外,飞机起飞着陆时电脑无法使用,这时候用笔写写画画,会涌出很多灵感和想法,所以使用笔和纸是很重要的。
在中国工作期间,你觉得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是老板文化,对于一个项目,老板自己做决定是企业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害怕承担风险的日本工薪族体系是无法建出真正有意思,能够名垂青史的建筑的。像“竹屋”,不仅用了日本只有不怕被起诉才敢用的材料,它的造型也很大程度上依托了中国的文化。
在中国建造木结构建筑,由于国内建筑法规的要求,与您在日本的建造经验很不一样。您怎么处理这些不同?
我感受到在中国建造木制建筑——从一方面来说这是需要保护的传统营造方式——需要引起建筑师特别的关注。我们从没有大事化小地处理每一步建造过程,每个环节都与工程师做了无数讨论。
地震后,你的心态以及对建筑的态度有变化吗?
震后我所想的就是“真正的结实是什么?”。用混凝土和钢筋造出的房子并不意味这结实,真正的解释在于对“地点”的解读。了解地点具有什么样的自然条件,才能造出真正解释的建筑来。
对21世纪的建筑什么是最重要的?
是否能通过物质建成一种“联系”。比如说地震后物质都粉碎了,但就算化成了瓦砾,地上残留的联系也能够构造出建筑,我一直在考虑这个议题。
在建筑院校内,您拥有不少“粉丝”。面对他们,您的建议是什么?
尽可能地去实地观察建筑物本身。直接观察的经验远比看图片有效地多。
您觉得,今天是一个创造全新建筑方式的时代吗?
当然。现代主义是对于工业时代的回应。那个时代早已远离我们。今天,我们需要寻找这个世纪的概念,来取代现代主义之于我们今天的影响。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