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今与昔
1983年3月23日
“星球大战”计划将保卫美国!
鉴于苏联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将美国置于危险境地”,里根总统于该日晚间宣布了“反导弹防护盾”计划。
“我做出的此项决定,将造福我们的后辈,在21世纪为他们带去新的希望。”1983年3月23日晚上8点多,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向他的同胞们发表了为时30分钟的电视演说。当时苏联在军事上占据优势,称雄于导弹、潜水艇、轰炸机、坦克等各领域,而美国不但相形见绌,还常常削减国防预算。里根总统详细阐述了对这一局面的担忧,并反复强调,美国正处于危急关头!为证明这一点,他展示了卫星照片,照片显示,古巴、尼加拉瓜和格林纳达新近部署了针对美国的军事设施。
当然,美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一旦决定发起报复性反击,它的核力量足以让苏联的主要地区灰飞烟灭,但是两败俱伤的惨烈前景引起民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里根曾疾呼要加速军队的现代化进程,但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所需资金很难到位。所以,今晚他的任务是说服大众:该花的钱还得花。他的提议非常简单:用巨额投资换取无价的安全保障,远离核毁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一切要依靠卫星系统和地基导弹来实现:前者负责侦察来自苏联的导弹,然后从太空发射激光将它们摧毁;后者则用来堵截漏网之鱼。
“反导弹防护盾”的设想由来已久。自1944年伦敦首次遭到纳粹德国V2火箭打击起,美国人就未雨绸缪,展开研究,试图找出遏制导弹威胁的方法。不过在80年代,相关技术仍远未成熟。“我很清楚这意味着一项艰巨的技术挑战,它和其他一些难关一样,也许要到本世纪末才能攻克。”里根总统在演说中坦承。战区防御计划(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因其放眼未来的眼光而被媒体称为“星球大战”计划——当时同名系列电影正横扫所有票房纪录。
然而,专家却对此持怀疑态度:一方面,“星球大战”计划将削弱美国国防战略引为基石的威慑原则;另一方面,它很可能促使对手照搬同样的防御体系,或不惜代价挖掘其弱点,如此一来,一场新型军备竞赛在所难免。
真正的财政无底洞
这一举措也引起欧洲担忧:如果美国有了该防御系统的庇护,还会继续关心盟国的安全吗?虽然争议四起,但一年后,第一批巨额资金还是如数拨给了“战区防御计划”,侦测系统、激光系统、拦截导弹等设备都要从头设计,而且所费不赀。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这一永不见底的财政深渊无法换来100%有效的保障:只要有一个弹头漏网,数百万生命就烟消云散。技术上难以实现,政治上劳民伤财,10年后,该计划终于被束之高阁。不过它的命运并未终结,还将改头换面,重返前台。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