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主题游-文化 >> 香港进行时

香港进行时

/
梅开初度的巴塞尔艺术展获得了巨大成功,吸引 6 万访客,有 35 个国家的245 座画廊参展。但在香港雄心勃勃欲成文化之都的途中,艺展只是一件(大)事件而已。去年,亚洲协会在一栋 19 世纪的爆炸物仓库内设了新的总部,该楼原为英军所建,后由建筑师 Billie Tsien 与Tod Williams 重新规划。这栋碉堡状的楼房窝在山坡上,俯瞰着金钟,现已成为艺术、电影和文化展览的绝佳舞台,当然不仅仅以屋顶的雕塑园和四周的浓密绿意而一炮打响。

往西1.6 公 里 ,以 前 的 中 区 警 署( 建 于1858至1919 年间, 2006 年拆除)正成为非盈利艺术集散地,由Herzog & de Meuron 设计。沿荷里活道走几个街区,已婚警察宿舍——两栋现代主义风格的板楼,曾供警官及其家人居住——很快也将成为设计工坊和像PMQ 之类演出场所的蜂房。与此同时,大型画廊如 Gagosian、Perrotin、Ben Brown、Lehmann- Maupin 和White Cube 都在此地建立前哨站。(香港如今已是世界第三大艺术拍卖市场,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甚至酒店也都在提升档次。以暗色调为主的橡木和石灰岩为内饰的奕居由傅厚民设计,艺廊般的背景烘托着精致的当代艺术品,其中就有泽田广俊的装置艺术“升”——起伏的瀑布紧贴着30 米高的中庭——和当地雕塑家 May Fung-yi 创作的曲折弯绕的抽象黄铜雕塑。

如果说艺术让香港回到了全球地图上,那它也在重新绘制城市的风景线。就在港口对面,耗资28 亿美元建起的西九文化区最终将从Norman Foster 的设计图纸上脱颖而出。水岸区将包括一座京剧院、室内剧场、户外舞台,还有广受瞩目的视觉文化博物馆 M+,由Herzog & de Meuron 和 TFP Farrells 设计。2017 年开业的 M+ 将成为亚洲最具野心的当代艺术空间。(其执行总监Lars Nittve 也是伦敦泰特美术馆的 董 事 。) “M+ 是座带有亚洲视角的全球性质的博物馆,所以不仅仅是亚洲博物馆,这是关键的区别,”M+ 设计与建筑馆馆长Aric Chen (他也是《悦旅 T+L》的撰稿人)说。Chen 将M+和泰特、MoMa以及蓬皮杜作了对比。他希望M+ 能在国际性的大规模对话中加入另一种视角,但也承认亚洲“直到现在,一直处在那场 对 话 的 边 缘 。”

Chen 驱走了认为港人只对钱感兴趣的流行看法。他提到了M+策划的充气雕塑展,那些雕塑都在九龙沿岸一字排开,供人参观。“一天时间,就有 2.7 万人前来观展 。”

这显然可以说是香港艺术界的分水岭,Nittve 将之跟一代人之前的洛杉矶比较。当然,在盈利至上的艺术市场和活力四射的艺术家社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后者恰是一小批港人如今想要发展起来的地方。

/
从高速公路往南开,沿香港中区驶往仔湾,途中会经过跑马地马场和成排朴素的公寓大楼。就在隧道不远处,往左看,在四层楼的露台上,有一丛竹林,于微风中似涟漪般拂动着。它们并不是真竹子,而是装置艺术,由346 根支帐篷的竹竿构成,叫做“工业森林”。那儿也不是公寓楼,而是名为“Spring Workshop”的艺术家空间。

Spring 并非只做非赢利展览,它还会举办活动,赞助当地艺术家和来访艺术家的食宿。最近的客人有中国艺术家邱志杰,他的装置作品以地图为主题,亦真亦幻;还有印尼表演艺术家 Melati Suryodarmo,他最近的节目是穿高跟鞋在滑溜的黄油块上跳舞(到时别忘了一定要放到YouTube上去)。

竹子是对周围环境的参引:如黄竹坑,坐落于港岛最远的一头的僻静地区。上世纪,黄竹坑变成了热闹的工业区。如今,许多废弃的工厂和仓房正成为年轻创意人士的集散地。

“我喜欢黄竹坑的是,你可以在那一块地方看到香港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 洛杉矶人Mimi Brown 说,2011 年,她就在这儿开了Spring。“ 到现在,你还是能闻到那些味道:印刷所、香烛店、印台厂的墨汁味。”

Brown 曾是音乐人,后于2005 年移居香港,如今在港岛的艺廊圈内很是活跃。“但当时中环没有一个地方肯搭理我,”她回忆道。当她发现了黄竹坑后,便怦然心动。“里面很空阔,房子很高,有着工业区的那种凌乱感,让你心理上觉得很自由,”她说。

尽管有设计师餐厅和昂贵的露台,但Spring 仍像艺术家的地盘,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画廊。Brown说,目的就是要让“你不仅仅前来看艺术品,看完后你还会坐下来吃顿饭,到露台上喝杯酒,慢悠悠地品味着这一切 。” 她的手指从邱志杰观念地图的边上掠过。“我向来都会让展览供不应求,”她说。“我就想逛来逛去,说个不停,让自己悬空一会儿,然后再投入到真实世界中去 。”

2 of 4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2013年10月刊
卢瓦尔河谷 法王的品味

我问Charles,弗朗索瓦曾经拥有天下,波尔多与卢瓦尔河谷,他会更中意哪里的酒呢?Charles调皮地笑笑:“地...

今世倾情新西兰

在烛光还是壁炉的火焰里寻找浪漫,在狂野的冰峰、山谷还是海岸发现浪漫,在味蕾、眼波还是心底收藏浪漫?《...

葡萄牙 从里斯本到波尔图

这一路遇见的葡萄牙男人,十有八九与我聊起澳门,似乎那已成为他们一生都好奇的远方,而我却只想看看,这伊...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