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精表-导购 >> “磁”情绵绵无绝期

“磁”情绵绵无绝期

/
钟表与磁场,前世情缘


磁场,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地球本身就有磁场,最早在1600年由英国人吉尔伯特在《论磁》中提出地磁场的概念,1839年数学家高斯在著作《地磁力的绝对强度》中创立出一套描绘地磁场的数学方法,仅是形式上的理论,并没有本质上阐明地磁场的渊源。事实上,至今学术界尚未对地磁起源给出明确解释,当然对钟表来讲,地球磁场的强度微乎其微,自机械钟表诞生至今,都没有受到地磁场的影响。

除了地磁场,还有电磁场,约在1820年至1831年法拉发现电磁感应规律,到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逐渐地,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发展,钟表业开始面临磁场的考验,当然在这里讨论的基本都是高端的纯机械腕表。

当然,钟表逐渐与磁场成为敌人,与其自身结构的变革也有关系。事实上,在机械钟表出现到电磁广泛运用的这段时间里,磁和钟表确实瓜葛不大。早期,钟表还普遍采用冠轮擒纵,摆轮和控制摆轮往返运动的游丝都采用钢制,游丝很稀疏,约五圈左右。由于游丝的间隙很大,即使偶然接触了天然磁铁,对时间准确度影响不大,并且当时怀表的时间误差在一刻钟左右仍属正常。随着钟表结构发展,擒纵机构到了工字轮的年代,顺磁性的铜制摆轮开始流行,受磁性干扰、产生误差的机会也不大。

逐渐的,钟表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摆轮上的游丝从5圈增至约15圈,摆轮材质也由纯钢丝或铜丝改进为弹性更好的铜钢混合双合金,能够起到温差自动补偿,将怀表的走时准确度由分进步到以秒计算。游丝方面也有改进,因为游丝需要很好的弹性,钟表的走时准确性才得以稳定,烧蓝的蓝钢游丝便有此有点,也成为主流。由此,游丝的圈数多、间隙小、再加上摆轮都以钢搭配小部份的铜为主要材质,所以很怕磁性的干扰,一旦着磁,马上影响到准确度。如果受磁严重,还会造成摆轮无法运转。

当时,能够采用高精度擒纵机构的,多是有特殊用途的航海钟及天文台怀表。磁场的干扰非常致命,在茫茫大洋中航海,如果因为钟表受磁而乱走真是人命关天。所以从200多年前,人们开始努力寻找解决钟表防磁的技术,当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寻找顺磁材质制作游丝和摆轮、擒纵叉。在那个材料科学还不发达的年代,实现这个目的非常困难。目前我们还可以看到,高端的老怀表使用金质的擒纵叉、金质摆轮等;制造的技术困难,成功率低,所以作品极少,都是高端的好东西,非常漂亮。

据老师傅说,还有一种更牛的,使用钯金制作的游丝。钯(Palladium),元素符号Pd,是铂族元素之一,在1803年由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在分离铂金时发现。它与铂金相似,具有绝佳的特性,常态下在空气中不会氧化和失去光泽。钯金来做游丝是很理想的材质,不但弹性好、也不会生锈、亦不受磁性的干扰,钯金游丝大多搭配双合金温差自动补偿摆轮;虽然摆轮会着磁,一旦靠近强力磁铁马上停摆,但挪开磁铁即恢复正常,即使残磁会影响到时间准确度,但误差也不大。这就不像常规的蓝钢游丝那样,一旦着磁,就必须退磁,否则会造成停摆。但是钯金游丝成本高昂、制造技术也无法突破,不但制作困难,成功率也低,所以至今存世的也不多。

钟表发展到近代,腕表在20世纪初以更精准、更方便佩戴等特性取代了怀表,但为其提供愈加精准度走时的擒纵系统也遭遇更多挑战——震动与磁场。Incabloc避震器的问世基本解决腕表“芯脏”的防震问题,而面对无处不在的磁场干扰,从1926年Paul Ditisheim奠基防磁腕表理论开始,至今不断演化出各种防磁绝技,但也仅仅是一部分顶尖钟表品牌才能掌握。

1 of 3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国际精表 2013年8月刊
身上装与腕上表

今年巴塞尔表展,热闹非凡的同时,也有不少腹诽之声。传统制表品牌过于保守,多少有点观望的味道,让许多人...

伯爵的璀璨世界

伯爵(Piaget)亚太区总裁Dimitri Gouten与亚洲的渊源始于1982年,读完香港的法国国际学校后,他便游历亚洲...

我们的目的就是创纪录

5月底,随着宇舶专业制表学院(Hublot Watch Academy)来到北京,我们再一次见到了宇舶研发总监马蒂亚斯?布...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