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之外的钟表世界
钟表王国是瑞士,这点没有人怀疑,可瑞士也不是钟表业的唯一,这点也毫无疑义。在16世纪到18世纪间,这段对于钟表业的建立最重要的两百年中,很多来自不同国度的钟表匠各展其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推动钟表业,只是到了18世纪晚期,瑞士才逐渐成为行业核心。所以,那些昔日在钟表业留下过印记的国度,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大小不一的公司、品牌,或是独立制表人,依然继承着祖先的衣钵,活跃在现今的钟表领域。
美国:曾经的后起之秀
美国曾经是推动钟表业前进的一个很重要的国家。从18世纪开始,美国首先以最大的钟表市场展现在当时的生产商眼前,大量产自瑞士、法国、英国的怀表、座钟从欧洲运到美国,也促进了美国钟表业发展。
进入19世纪中期,美国自己的钟表业逐渐形成规模,在之后的百年中先后涌现出宝路华(Bulova)、汉米尔顿(Hamilton)、Elgin、Gruen、Illinois、Waltham等规模巨大的品牌。美国人将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带入整个行业,超越了欧洲老牌的钟表生产商。1875年,浪琴(Longines)的创始人Ernest Francillon注意到美国采用的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压力,他带头创立了侏罗地区国际工业协会(Societe Intercantonale des Industries du Jura),旨在为来自美国竞争而引起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1876年,该机构派出以年轻工程师雅克?大卫(Jacques David)为首的代表团前往美国费城参观由瑞士钟表贸易协会举办的美国独立百年纪念展。回来后,他写了一篇名为《从美国钟表生产看侏罗山脉的工业社会》的报告,详细描述了美国当时成本低廉、质量稳定的流水线生产作业中的每个步骤。Ernest Francillon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令浪琴产量和质量均迅速增长。
另一个钟表业的榜样是美国人Florentine Ariosto Jones,1868年他带着梦想来到瑞士,原打算利用瑞士的劳动力来生产廉价的优质钟表运回美国,可是正当计划实施时,美国为了保护国内钟表产业和市场,出台了新的整表高进口税的壁垒,迫使Jones转而面对当地市场,成就了今天的万国(IWC)。
然而,过度工业化、市场化使美国钟表业的平均利润萎缩,应变能力迅速衰弱。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钟表业的发展,相反,瑞士反而得利于其中立国的地位,产业欣欣向荣。1950-60年代的音叉表、1970年代的石英表浪潮中,美国都以行业先锋出现,但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倒下。今天,一些美国钟表品牌依然健在,汉米尔顿虽然被Swatch集团收购,生产也集中在瑞士,但在美国Virgin岛上仍然保留了一家生产厂,装配部分“美国制造”的产品。Gruen、Elgin、波尔(Ball)分别被亚洲企业收购,Waltham落到当年的日本销售商Hayashi家族手中,宝路华(Bulova)也已是西铁城旗下的一员。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独立的制表师始终在努力重建美国的高级钟表业,譬如Roland Murphy在原来汉米尔顿的老家宾夕法尼亚州的Lancaster建厂经营他的RGM品牌,每年出产约400块腕表,完全自产机芯中甚至包括了陀飞轮。还有一些更孤独的制表人,如俄勒冈州Bend市的Keaton Myrick,坚持独自探索制表的境界,伴随着一些机床和图纸,沉浸在自己的钟表世界中。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