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餐厅-专栏 >> 谭家菜的虚名

谭家菜的虚名

文: 汪朗

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谭家菜的。其名头很大。

按照流行说法,谭家菜的创始人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殿试一甲二名(即人们常说的榜眼)的谭宗浚,后由其子谭祖任发扬光大,民国期间曾长期享誉京城,1958年又由周恩来推荐进入北京饭店,遂流传至今。谭家菜以烹制鱼翅、燕窝、鲍鱼、海参等山珍海味见长,选材精,用料足,价格自然也相当了得。据说当年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时上的黄焖鱼翅,就是谭家菜的做法。谭家菜的这等身份,比起发明麻婆豆腐的陈家阿婆,煮出美味馄饨的京城老侯这些平头百姓来来,不知要高出多少。

由于出身高贵,谭家菜也被称为官府菜、榜眼菜或是翰林菜。中国饮馔中享此大名者,可谓绝无仅有。然而,近日搜寻有关谭家菜的资料时却感觉到,所谓榜眼菜、翰林菜,只是某些人臆测的产物,属于“拼爹”的把戏,其实并无确凿证据。

谭宗浚的榜眼名分倒是无可怀疑。《清史稿》中有关于他的记载,附在其父谭莹传略之后:“莹子宗浚,字叔裕。工骈文。同治十三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初举於乡,齿尚少。莹课令读书十年,乃许出仕。授以马氏通考,略能记诵。既入翰林,督学四川,又充江南副考官。以伉直为掌院所恶,出为云南粮储道。宗浚不乐外任,辞,不允。再权按察使,引疾归,郁郁道卒。”

中国过去的会试即进士考试,被录取者经过皇上亲自殿试后,按成绩分为三档。一甲为进士及第,二甲为进士出身,三甲为同进士出身。一甲只有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三甲则无定额,清代每科录取总数大致在三百人左右。像谭宗浚参加的那次会试,状元为陆润痒,探花为黄贻楫,赐进士出身者132名,同进士出身者202名,算是比较多的。尽管名列三甲者都叫进士,其实有着不小差别。就像现在的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的,考上重点院校的和被一般院校录取的考生,尽管都是大学生,成色却大不相同。

有清一代,会试的正科和恩科统算,只产生了114名文状元以及同样数目的榜眼和探花,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名列一甲的待遇比起一般进士更高,比如金殿唱名之后,三鼎甲可以和写有新科进士名字的黄榜一起从午门中路出宫,而通常只有皇上才能由此进出,其余几百名进士只能列队从两侧的门洞鱼贯而出。此外,名列三鼎甲者,随即就能进入翰林院任职,状元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同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这些官虽然品级不高,油水不大,但属于清要之职,只要耐得住几年寂寞,日后当个省长部长之类的相对容易,继续进步也有很大可能。像晚清的曾、左、李、张四大名臣,除了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都是翰林出身,张之洞还是同治二年(1863年)的探花。

除了三鼎甲,其他进士若想进入翰林院,则需经过严格考试,淘汰率在80%左右。能够过关的人经过三年学习,还得参加考试,名列前茅者才能继续留在翰林院,授予官职,成绩不佳者则分派到其他部门或地方做官。

了解这些名堂,才能明白榜眼和翰林的地位。若是谭家菜确实由谭宗浚创制,以榜眼菜、翰林菜为号召招徕食客,自然对业务大有助益,只是,目前尚无可信资料证明,谭宗浚确实精于饮馔之道并经常举办家宴招待亲朋同僚,获得过良好口碑。实际上,他在京城并无太多“作案”时间和经费。

谭宗浚最初担任的翰林院编修,一年正俸不过四十五两银子,外加四十五斛皇粮,此外还有四十五两“恩俸”,即是皇上特批给臣子增加的俸禄。不过,若赶上财政吃紧,不但恩俸歇菜,正俸也要打折发放。这点收入,甭说烹制鱼翅燕窝大宴各方宾客了,居家度日都紧紧巴巴。所幸谭宗浚有个好爹,其父谭莹的功名虽然不及儿子,只是举人,但是凭借文才结交了一个附庸风雅的大款,做过广东十三行行首的伍崇曜,并替他编纂了好几套大部头的丛书。伍家是当时广东乃至全国的首富,所开设的怡和行早在道光年间资产就有2600万元,因此谭莹从中得到的润笔当不会少。谭宗浚日子过不下去时,找家里资助一下并非没有可能,但是拿老子的钱宴客酬宾则未免过分,好歹他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境界总会比官二代富二代要高些吧。

此外,从谭宗浚的从政经历看,他也没有创立谭家菜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有关资料,谭宗浚生于1846年,十五六岁时便考中了咸丰辛酉科(1861年)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28岁时考上一甲二名,光绪二年(1876年)30岁时便被钦点为四川学政。也就是说,他在京城只呆了两年,便到四川出差去了。学政任期一般为三年,加上往来路途的时间就接近四年了,要知道,蜀道之难,可是难于上青天的。等到谭宗浚回到翰林院屁股还没坐热板凳,光绪八年(1882年)又被皇上选中到江南出差去了,这回是担任江南乡试副主考,负责选拔举人。尽管考试阅卷的时间不太长,但连来带去也得大半年。回京后两年左右,谭宗浚又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京官考核中名列一等,获得了任职道台知府的资格,并被分发到云南粮储道任职,当上了正四品官员。尽管这属于提拔,但谭宗浚却觉得不如做文字工作可心,当了两年多道台,就打报告要求回广东南海老家养病,1888年才走到广西隆安便病逝了,时年42岁。

谭宗浚一共当了十四年官,其中一半时间在外地,留在京城的时间又被分成了三块,最长超不过三年。处于这样的时空分隔,谭宗浚纵然有充分的财力、精力和顽强的意志,想要创立谭家菜品牌都非易事,何况这些条件他一样都没有,兴趣全在写诗作文,考据历史上。事实上,真正熟悉谭家菜的人,都没有将谭宗浚扯入其中,只是说其子谭祖任精于饮馔之道。这应该是实情。

还有人为了证明谭家菜有着父子相承的关系,硬说谭祖任少年即广搜精典食谱,等到谭宗浚到江南、四川、云南等地充任外官时,谭祖任随父前往,利用这一机会,对各地名肴多有涉猎,遂使谭家菜得以博采各家之长,享誉天下。这更是老虎闻鼻烟——没有那八宗事。

谭祖任是谭宗浚第三个儿子,字瑑青,也有人称之为谭篆青或谭篆卿的。谭祖任生于1876年,即谭宗浚外放四川学政的那一年,也就是说,谭宗浚离开京城时,他即便已经从娘胎里出来并被父亲历经艰险带到四川(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只是吃吃奶尿尿床而已,哪里可能考察什么川菜精华。至于谭宗浚另外两次外出做官的后果如何,就无需多说了。

总而言之,关于谭家菜是什么榜眼菜、翰林菜的说法,不过是某些人崇官媚上的胡咧咧,既无一手资料可援引,也无典型案例可佐证,因此谭家菜的虚名,实在应该破除。

将谭家菜的虚名剥离,并不会削弱其影响力。就像四川的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北京的馄饨侯、爆肚冯,尽管没有什么名头,照样拥有众多食客。

真正的美味是用不着编造出身的。

1 of 1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橄榄餐厅评论 2013年9月刊
让人尊敬的美食

2012年3月,我在这个专栏里介绍过东京HOTEL DE MIKUNI的法餐。这家躲在东京JR四谷车站附近一条小路里的餐厅...

上海情结

中伏酷暑,“小朋友”Christy约老馋出去吃东西,并托东泰祥生煎馆老板宗沛东驾车负责接送。时近中午,“快...

肯定

好友J小姐,原来长驻上海工作,到处找寻地道美食,颇有心得。前些日子伊人转往广州工作,某天发信息请我推...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让人尊敬的美食

2012年3月,我在这个专栏里介绍过东京HOTEL DE MIKUNI的法餐。这家躲在东京JR四谷车站附近一条小路里的餐厅...

上海情结

中伏酷暑,“小朋友”Christy约老馋出去吃东西,并托东泰祥生煎馆老板宗沛东驾车负责接送。时近中午,“快...

肯定

好友J小姐,原来长驻上海工作,到处找寻地道美食,颇有心得。前些日子伊人转往广州工作,某天发信息请我推...

君子菜

凉瓜,也称为苦瓜,是夏天常用蔬菜之一。凉瓜罕有苦瓜甙、苦味素、脂肪酸等成分,有驱寒抗热的效果,还能抗...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