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新发现-深度 >> 人造大脑

人造大脑

/
货真价实的技术项目


对于第一个,亦即绘制神经连接分布图的挑战,我们看到,科学家收集的数据近几年正以可观的速度累积,这要特别归功于革命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美国人脑连接组研究计划(Human Connectome Pro-ject)甚至宣称两年内就能为人脑的电子复制品提供结构图。第二个挑战是制造能模拟生物神经元各项功能的电子芯片。同样令人欣慰的是,与此相关的技术正在蓬勃发展:经过4年的研发,IBM公司于2012年推出两种“神经形态(neuromorphic)”芯片,并确定可以将数百亿计的此类芯片相连。

至于第三个挑战,组织芯片间的连接,这是项极为精细的工作,旨在确定人造大脑的不同区域将分别负担哪些功能。2012年底,语义指针结构统一网络(SPAUN)项目发布了极为振奋人心的成果:被组织起来的250万个虚拟神经元发展出了模仿笔迹、逻辑填空、计数等能力。第四个挑战有关学习。由谷歌实验室开发出的一套算法令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该算法无需辅助,就能根据抽象标准对五花八门的图片进行分类。

这四个方面的技术进步,从根本上将人造大脑从不切实际的梦想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技术项目。人类大脑计划成员、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理查·沃克(Richard Walker)表示:“显然,如果没有测绘大脑神经连接分布的‘人脑连接组’项目,以及模拟认知功能的SPAUN项目的支持,我们将无从获得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数据。”

走向全球合作

现在终于可以像完成一个拼图那样一步步地拼合人造大脑了。与美国同行一样,欧洲的人造大脑项目也会把以上多方面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不过这两个项目遵循不同的哲学。SyNAPSE的核心目标是设计出专门用于模拟生物神经元的电路;而人类大脑计划的首要任务则是以自动方式,尽可能细致入微地收集神经元的各种特征,并尽可能忠实地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规模日增的数字化模拟。

欧洲项目所面临的挑战似乎是最为全面的。该项目从其奠基人亨利·马克拉姆(Henry Markram)的构想中受益匪浅。这位南非神经科学家及其“蓝脑计划”团队曾在2007年令人鼓舞地成功模拟了老鼠的皮层柱,即一块由大约1万个神经元构成的大脑皮层组织(详见《新发现》2008年7月号《亨利·马克拉姆的蓝脑计划》)。

而最近该团队宣称,与活体实验相较,他们的模拟装置能够以75%~90% 的准确率预测大脑神经元的连接状况。“通过‘蓝脑计划’,我们希望能对模拟方式的正确与否加以核实。”理查·沃克解释道,“而对人类大脑计划,我们则期待通过国际合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假如每个团队都各干各的,研究就难以取得快速进展。要知道,仅就神经科学而言,每年就有超过10万名研究人员发表6万余篇论文。我们想通过一种规模效应大步向前跃进。”

在操作层面,该项目试图把科学对大脑的全部认知毫无遗漏地纳入一场模拟之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验上的发现,并从扫描文献中寻找建立模型所需的信息。为了方便研究人员自行提交相关成果,项目还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平台。“模型在服务大脑研究的同时,也将为信息工具的发展提供助力。”理查·沃克介绍道,“模型将向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开放,他们可以轮流测试并验证他们的假说。”在这种思路指导下,该项目已经汇集了150个团队以及数以千计的科学家。

2 of 3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新发现 2013年8月刊
外星气候地球之鉴

天体气候学家秉持着这样的信条:观测其他星球的气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身的气候。金星、火星、土...

野外物种监测 水蛭来帮忙!

要找到隐藏在丛林深处的神秘哺乳动物?让水蛭来大显身手!在吸取猎物鲜血时,这些寄生虫会同时储存下受害者...

直击板块形成

2012年4月震撼印度洋的两场超级地震见证了地球表面之下发生的大动荡。在印度尼西亚外海,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