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创诣-创诣视点 >> 泛创意的新新人 创意客

泛创意的新新人 创意客

文: 本刊编辑部


陈士凯
设计机器人驱动人生

2 0 0 9 年, 陈士凯就与朋友们一起创办研发机器人的团队RoboPeak。当时还在Intel公司做软件工程师的他并没有想到,做机器人会就此扭转他的人生轨迹。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理想的工作加上一帆风顺的生活,迟早会让人变得懒散。为了防止自己“懒”下去,他和朋友决定一起做机器人。

时下流行用“创客”来定义像陈士凯这样的年轻人,不过,陈士凯说,他小时候反而更像是一名“创客”。他最喜欢从家里的亲戚那里淘来各种电路元件,把这些元件按照电工技术说明,或者像《无线电》杂志(曾经对中国当下创客的父辈们有着深远影响,至今还在持续影响新一代的科技爱好者)上介绍的制作步骤,做出一台小型无线发射台装置。就像是每一个必须经过高考进入大学、走向社会的年轻人,这些“爱好”早在初中时代就草草结束。陈士凯和他的朋友们都曾经历过的“创客”童年,就这样过早地终止。

在决定做机器人的时候,他们这批大多从事软件编程、电子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十分兴奋。毕竟,机器人不管是在专业领域还是爱好者领域都是一个属于科学前沿的事物。当时,新车间之类的创客空间尚未出现,一提到做机器人,人们想到的是大学社团中的机器人小组,或者是在专业的实验室中,才具备条件和设备制作。然而,这两个环境下制作出来的机器人,都不适合引入家庭,涉及的成本预算都非常昂贵。用专业术语来说,科技发明存在着一个经济学上称作“边际效应”的现象,同样的机器人,如果要在性能上提高一点,成本就会成几何数增长。

/

陈士凯他们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为期4年的目标,第1、2年购买现有的机器人产品进行研究;第3年,尝试设计出一个适合家用的紧凑型机器人,目前在2012年创客嘉年华上展示的RoboPeak,就是他们团队花3年时间研发的成果。这台利用开源硬件和软件制作的机器人,人们可以在网上下载程序到苹果或者安卓手机,直接遥控它做动作,装在机器人头部的感应设备,可以自动扫描、提示四周的障碍物。除了主板是陈士凯他们画好图纸,让代工厂制作,其他部分,诸如芯片的焊接,机械部位的处理,在开源基础上再重新制定运动方式的编程,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

或许等到第4年的时候,RoboPeak将会以一个公司的面貌出现。在科幻小说的场景中,机器人能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好伙伴,对于学计算机出身的人来说,这是个终极的理想。但现在,开源机器人的世界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最近,陈士凯制作出一台能“自己”发微博的机器人“CSK的信箱和气象站”,它每半个小时就在微博上提醒“主人”室外的环境、温度、邮箱的信件。未来世界,对于陈士凯他们,或许是明天就能抵达的世界。

张周捷
数字手工艺


张周捷那把椅子看起来像是从“近未来”(near future)穿越回来的,有点冷酷仙境的意味——整把椅子由几百个折角和光亮镜面拼合而成,四脚如尖锥点地,特别适合出现在好莱坞的大电影里,还适合安放一个霹雳娇娃一样的坚固又柔情的女人。但它不是“椅子”,不是家居设计,它的真实命名是一组编号;它是理念,是可能性,是张周捷数字化参数理念的赋型之物——椅子不过恰好拥有一个简单的造型语言,使得他的数字化手工艺产品得以与外界沟通、对话。

在松江“Zhang Zhoujie Lab”,屋里摆着几把凌厉的椅子,它的原型却是“一地七巧板”,一些看起来不规则的不锈钢条块。这把外形看起来“哗众取宠”的后现代作品,其背后的概念却是来自纯东方的道家观点“无为”。设计师利用最新的开源程序Processing,在数字的环境中生成逻辑法则。比如这椅子的原型是三个点一个面,按照自然法则,曲面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往下延伸,形成一个自然流动的结构。张周捷要做的只是通过数字加工的方式,把这个模型复刻到现实中,维持最自然的形状。

/

为了制作出电脑程序中的效果,张周捷自己动手制作了一百多个像指甲盖大小的量角器。这些“非标准”角度的量角器,可以在手工制作椅子的时候更精确。他对未来的方向已经很了然:完善自己的数字化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轻易去改变方向,作品只有在达到艺术的高度——不管是手工艺的艺术、数字未来艺术,还是互动产品都要做到一定的深度后才有收藏价值。我绝不浅尝辄止。”

张周捷描述自己,“有时会焦虑。”他和周围的朋友讨论自己这类设计师究竟在从事“哪一类设计”,结果发现,“好像什么都不是!”在他们之前,有软件工程师的创新程序语言、科班出身的硬件工程师的脱模技术、材料工程师的新材料、科学家实验室里的研发物、物理学家研究分子结构,再前面是数学家……链条漫长,设计师就容易沦为设计的“外貌协会会员”。但是随着他的椅子设计日趋完善,又在各大国际家居设计展上,与各色同行交流,最后摆脱了身份的焦虑感。他说,“今天的设计师在做不同界面的整合,就像导演、指挥家,让软件配合硬件,塑造出一个美好的设计”。相比传统观点对于设计师的理解,张周捷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个创客,一个“着手实践自己对未来理想的人”。

雷小灰
科技“点金术”

套用一个网络上流行的考题,摆一台软驱在人们面前,立马就能分辨出,谁是70后、80后、90后。软驱,原本是读写1.44M存储卡的设备,在这个连随便哪个便宜的U盘都能达到8G容量的时代,绝对属于科技前现代的事物,连电器二手市场也难得一见。科技更新的频率太快,以至于这个月新出来的电子产品,或许隔一个礼拜就变成“史前生物”。不过,在“创客”眼中,科技不仅是推进社会的生产力,还具备“点金术”,一切皆有可能。

/

雷小灰,这位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如今担任录音工程师的85年小伙,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国外视频,内容大致是利用arduino硬件加上电脑编程,把几个废弃的软驱组合在一起,便能制作出一段简短的声音组合。这个简单组合做出的奇特声音,立即引起他的注意。“大概是出于炫耀卖弄吧。”雷小灰在单位库房中搜罗到报废N年的主机,从它们上面拆来性能还完好的软驱,再在网上花费200元淘来制作播放器所需的电线和程序板,一切设备就绪。从网络视频的制作者网站上,他找到软驱播放器的开源程序代码。这个代码虽然可以任意下载,但是无论是下载到Arduino端口,还是电脑的Java程序端口,都不是直接下载能够解决的,需要编程者重新编译。编译完成后,这还是第一步,接下来,则是考验耐心和体力的活计。

15台软驱,如果要让它发出不同的声音,需要在软驱上插上60条不同的线路,连续3个小时的剥线和链接,中间不能停,如果搞乱了线路就得重新来过。把线路安插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根据原创者的开源数据,按照15台软驱的规模,重新加入编成代码,把软驱发出的单调的“咕~吱~”声设置出不同的音阶。差不多经过整整12小时的工作,这一套可以模拟全音阶的软驱播放器诞生,原理上,它可以播放目前所有流行歌曲的乐曲。

在雷小灰的微博上,一则软驱音乐制作的“最炫民族风”就被转发了近800条。也有人质疑“这个东东没什么用”,雷小灰的回答却很轻松,做这套装置耗费的时间并不多,制作出来的“复古音色,是电脑程序做不出来的,很特别,所以我很喜欢,以后也可以放进做的音乐中”。他在前人开源程序基础上加的编码和“剥线”得来的经验,都变成开源数据,放在原作者的软驱音乐开源网站上,这对于专业从事音效和录音工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数据。用他的话来说,看起来没用的东西,或许哪天真的成为“技术宅拯救世界”。
 

2 of 2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创诣 2012年7-8月刊
双栖斋 回归理想空间

318国道,始建于1993年,以上海人民广场为起点,途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

时尚版穿越剧

Elsa Schiaparelli,绝大多数听过这位意大利时装设计师的人,是因为她曾被喻为Coco Chanel在30年代最强的劲...

D-Day的玩笑

“D- Day可以理解为Daily Design‘日常设计’,也可以理解为Design Day‘设计日’,作为观众,今天是您的设...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