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车新时代!
飞行汽车疯狂史
人类掌握飞行汽车技术已将近一个世纪,并造出过数十台原型机,部分甚至已经试飞成功。但为何时至今日,我们的头顶上仍见不到飞行汽车的踪影呢?
想看一眼真正的飞行汽车吗?很简单,只要去博物馆就行了!人们都以为这是一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藐视一切物理法则的高科技奇观,然而,这个所谓的未来机器其实早已面世。
我们能找出相应的证据。第一批飞行汽车中有一辆在1921年便已经成功起飞,它是法国发明家荷内·汤皮耶(René Tampier)的作品,理念上与Transition相似。汤皮耶的飞行器外型上就是一架“双翼飞机”。铰接的机翼在着陆时会向机尾方向合拢,这时驾驶员启动第二个发动机,驱动起落架上的两个轮子,飞机就能离开机场开上道路了。
媒体对它的揄扬也是不遗余力:机翼可折叠,占地面积小(至少在宽度上),易于操控,第二发动机可用来给驾驶舱照明或供暖,主发动机则用于起飞。如果再早几年,这项发明定会大获成功。是的,汤皮耶发明这一飞行器为的是军事用途,并非针对大众。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飞行器制造成功三年前就已经结束,它没能派上用场。虽然在技术上获得了成功,但是该项目也就此止步。 更确切地说是暂时受挫,因为人们对于飞行汽车的期待从未减弱,在20世纪初科幻作者的笔下,它的普及甚至是必然的:到2000年,所有人都将乘坐飞行汽车出行,它将是速度与自由的完美结晶。
遭遇不一
可能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1933年,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决定举办一场全国性的发明竞赛,目标:让每位美国公民都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各式各样的发明齐集一堂。其中有两辆漂亮的飞行汽车脱颖而出。可惜的是,虽然它们在技术上完美无缺,但后来却都遭遇了难产,原因各不相同。 第一辆是Pitcairn AC-35, 我们可以把它当成PAL-V的前身。这其实是一架“自转旋翼机”,能以近乎垂直的角度起飞,只需一小块场地便可降落。着陆后三个旋翼叶片便会合拢,于是这台机器就变身为一辆小汽车。这台在1936年问世的机器距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但却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坏了好事。事实上,当Pitcairn将要获得贷款加快研发速度时,有情报称称纳粹德国正在研发军用直升机。当局迅速调整研发方向,资金立刻流向了战斗直升机的制造。民用“直升汽车”就此被人遗忘。
第二个项目是瓦尔多·沃特曼(Waldo Waterman)的作品,他是美国航空工业的先驱。1937年,他研制成功一台装有两个箭状机翼的机器,命名为“Aerobile”。这是一架无尾小飞机,借助驾驶舱后部螺旋桨的推力来飞行。只要拆下安装在驾驶舱顶部的机翼,就能将它变成一辆微型汽车!沃特曼知道这台机器的开发费用可能非常昂贵。为了降低成本,他尽量使用从汽车制造商斯图贝克公司获取的零部件来组装。斯图贝克公司乐见其成,立刻预订了五台。然而,Aerobile近7000美元的最终售价仍然过高,是最初报价的两倍多!这真不是小数目,因为当时一辆中档汽车的价格仅仅是它的十分之一。了解到这台机器不会有市场之后,沃特曼放弃了这个项目。
厄运连连
这两次失败并没有打消发明家的热情。恰恰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飞行汽车热潮再次兴起,风头更胜当年。美国人西奥多尔·豪尔(Theodore P. Hall)打响头炮,将沃特曼的理念发扬光大。这一次,在道路上穿梭的不再只是机翼收起的带轱辘的驾驶舱。ConvAirCar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小汽车——用螺栓固定在小飞机下面的小汽车!驾驶员在小汽车内就可通过穿越车顶的延长装置来操控飞行,非常方便。这台机器不仅运行良好,而且还很有派头。1947年,一辆ConvAirCar在圣迭戈城上空飞行了将近两小时,上了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
试飞成功后,豪尔开始了商业运作,他的商业策略也是非常精明:只出售汽车,建议购买者租用存放在机场的飞行模块进行长途旅行。他的创意具备成功的所有要件。但是事与愿违,其中一架原型机居然愚蠢地坠毁了。死里逃生的飞行员后来说他把汽车油量表和飞机油量表弄混了,结果中途没油了。真是蠢到了家!这次事故在公众间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此这种飞行汽车再也无人问津。
但对竞争对手Airphibian来说,这却是天赐良机。Airphibian由罗伯特·富尔顿(Robert Fulton)设计制造,能够一分为二:只需拆下螺旋桨,把机尾留在机场,装有四个轮子的前半部分就能出去溜达了。Airphibian在1950年取得了所有飞行许可,进入商业生产阶段,仅仅美国政府就订购了8辆!很多个人也付了不少定金订购Airphibian。第一批8辆已开始制造,成功近在眼前。然而各种认证手续花费巨大(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验证飞行器的安全性),还必须对其进行很多改进,这使其价格翻了一倍。某些金融家担心Airphilian没有市场,于是撤资了事。另一些人则认为如果没有富尔顿的话他们自己反倒能把问题处理得更好。他们切断了发明家的资金来源,带走了一部分样品,第一批订单未能按期交付。Airphibian在即将腾飞时夭折了。
如果富尔顿的合伙人没有背叛他,这一项目能否获得成功呢?答案是未必。Aerocar的失败就是例证。由美国发明家莫尔顿·泰勒(Moulton Taylor)制造的Aerocar是一架能行驶的飞机——拆下的机翼可以拼成一辆拖车。和“已故”的Airphibian一样,1956年,Aerocar获得上市之前的所有许可证。但是它也因超过25000美元的惊人售价而遭受冷遇。这台汽车曾在电视上露了好几次面,在当时享有盛誉。因此,莫尔顿·泰勒决定来一次大胆的尝试。为了将Aerocar的售价降到10000至15000美元,他想让得克萨斯州的一家企业进行批量生产。不过这家企业要求500 000美元的预付款以及至少500 台的订单才愿意冒险。莫尔顿接受了这个条件,但是他既没能接到预期数量的订单也无法支付预付款。事实上,到了上世纪60年代, Aerocar的光环已经减弱,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令人心驰神往了。尽管很独特,但作为飞机而言,这台机器的性能不值一提,作为汽车,它也谈不上舒适,价格却还很昂贵……
梦想重燃
接连的失败无疑给工业家泼了一瓢冷水。而且空中安全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让仅有的几个还想让汽车飞上天的发明家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了。在接下来的二十来年里,这一梦想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飞行汽车的梦想被重新点燃。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式发展,超轻超坚固材料的发明(碳纤维、树脂材料等),性能越来越强劲的发动机的问世..种种积极因素重新点燃了发明家的热情。一系列新型飞行汽车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是否能比先驱们更加成功呢?不管怎样,设计师们似乎已经吸取了教训,不再想着用他们的产品来改变世界。“我们不奢望能够大卖,能卖出去几十台就算不错了。”PAL-V的运营总监迈克·斯特科兰堡(Mike Stekelenburg)谨慎地预计。看来,即便能够最终上市,飞行汽车可能也只是作为富人的大型玩具登场,就像汽车刚问世的时候一样。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