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创诣-创诣视点 >> 解构iF得奖方程式

解构iF得奖方程式

文: 许绿芸  | 图:江祐任、胡音


快速拿奖 其实不难

设计师陈彦廷目前任职于台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在这家iF概念奖获奖率极高的设计学校里,他传授了许多获奖秘技。近期陈彦廷在台湾地区出版《设计奖道理》一书,我们特别邀请他为《创诣》杂志独家撰稿,分享得奖心法。

我从纽约回台教书、工作已经两年了,仍时常被问起学生时代的获奖纪录。两年内获得100多个国际奖项,听起来似乎有点超写实,彷佛我每天都在悬梁刺股的刻苦创作,但其实只要建立正确的观念、找出有效的方法,落实在日常创作里,国际大奖并非遥不可及。

在纽约念书时,受普瑞特艺术学院创办人Charles Pratt的一句话启发很深:“Be true to your work,and your work will be true to you.”这句名言非常直白,“真诚对待作品,作品也会真诚的回报你。”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即便只是小小习作也不能对作品敷衍,尽最大的诚意与努力去完成它,假以时日,作品也将真实反应设计师的功力与品味,带给你应有的回馈。“做什么样的作品容易得奖呢?”如果你心中曾有这样的疑惑,那么不妨先将“做什么”放下,我们从“想什么”来谈起。

这几年除了自身竞赛经验,我也观察了许多获得国际大奖的好作品,归纳出几个有趣的创意思维。

与其当发明家不如当发现家为人类带来贡献的不只是发明电灯、疫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让生活变得舒适、安全、美好的设计师一样很重要。与其做发明家,身为设计师不如定位做个发现家,仔细观察生活周遭发生的大小事,许多获得国际大奖的作品,往往只是以诚恳的态度关注了一个很小的点,便发挥了很大的设计价值。

我将这个从国际参赛获得的思维带到业界,为台湾远雄建设进行“iCall”系统产品外型设计与用户接口设计。这套作品的概念非常简单,只为关注的台湾人口快速老化问题,而设计出具紧急救援功能的街道系统“iCall”,透过云端技术提供实时求救、广播、录像与对讲,同步联机至小区i- Center安全中心,将紧急事件透明、快速的通报至附近警局、消防局、医院等,以操作简单的安管系统,对老龄化社会的公共安全做出贡献。

height=431

发现对的问题

发现对的问题,才能得到对的解决结果。即使每个使用者、市场、评审认为重要的问题都不同,但仍有些大数法则值得参考,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关注度高的问题”:战争、粮荒、生态失衡、全球暖化……这些问题因为攸关全人类的生存福祉,长久以来备受关注,如果你能为此做出贡献,很容易就引起评审共鸣。

我曾以环保议题创作多幅获奖海报,最近一件获iF设计奖的作品《Dead Forest》,便将问题聚焦在人们为什么要滥伐?森林带来财富,人类对金钱的贪婪,使生机盎然的森林变成木材、换成钞票,直到贫瘠的地表空无一物。我不敢说这件作品能敲响警钟,但它邀请观者一起思考滥伐与森林消失带来的种种危机,因为提出对的问题,而发挥了海报的公益价值。

挑起观赏者的好奇心

好设计有时可能锁定在范围极窄但影响力极大的目标群,只有具备某些美学素养或专业知识的人能看懂,也有些设计是开放给大众的,却还是让人摸不着头绪,越看不懂越想探个究竟。

我初回台湾时接到的第一个委托案,便是台北世界工艺大展的主视觉规划,展览内容是来自11国的当代工艺家作品。我在思考,这些佼佼者都对美很执着,什么样的设计才能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工艺家都满意呢?后来,我找了很多竹子,用染、拓、印等各种手法取出竹子的纹理,再以这些自然纹理揉合插画,层层交叠出看似具象又似抽象的主视觉,以竹子天生的材质美感,表现跨国工艺的纯粹之美。

好技法无法掩盖没想法

无论在哪一种设计领域,技法都关系到成果的好坏,然而“技法”和“好设计”之间却没有等号,不是把水泥砌得很平整就是建筑大师。

我们无法否定“技法”是设计的血肉,但更要了解“想法”,才是设计的灵魂。东方哲学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在影响他的外貌,一个设计的想法也影响着它的呈现是否得当。我虽然学平面设计出身,却拿过十几个国际动画奖,关键就在于,我从来不为“技法”所困扰。只要肯下苦心练习,技术是可以用时间换得的。年轻人千万不要自我限制,喜欢的、想做的就去学,拥有跨界力就拥有竞争力。

最近我为一家室内设计公司Herzu绘制动画,被要求在短短10秒内讲述品牌故事,并带出LOGO的意义。看完客户的简报,我知道这支动画要的不是炫技,而是要好的故事脚本。我花了很多时间画分镜,最后选择以朴素的手绘方式来完成。有时候,作品的想法比技法重要,但这不是鼓励各位荒废技术,最好的情况应该是:你有一身极佳的技术本领,但不为技法所拘束。

五秒内说服评审

若你曾看过国际竞赛评审花絮或相关报导,就不难对这样的画面有印象:“数以千计的海报或裱板铺满体育馆,被作品包围的评审们,在全景照片里小得像蚂蚁。”或者你可以想象另一种画面:“几个评审坐在投影屏幕前,今天他们有两千件作品要看,屏幕上的作品才刚出现,就已经被决定入围与否。”

你是否曾想过,花了许多时间完成的心血在国际竞赛里,究竟有多少时间说服评审?即使我尽力将这数字说得保守一点,听起来仍然很残酷:你只有五秒,甚至更少。

第一眼印象决定评审愿不愿意停下目光,仔细看看你想说些什么,所以,你的作品必须具备成熟的技巧和足够的美感;好的i d e a 则是第二眼的事,然而也是最重要的事,i d e a 让评审们决定值不值得为它停留5秒甚至更久的时间,并提出角逐前几名,或只是在作品前匆匆走过。短短几秒内,你必须让评审清楚看见你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你的思绪如何从片段的灵感发展成完整的作品。

你一定是有了想法才开始创作,但如何让这些想法清晰的呈现,将是作品核心实力之一。不只在国际参赛时如此,在设计职业里,精确传达客户意念、传达个人内涵,让阅者听众零失误了解、接受、进而喜爱,也决定了设计师的成与败。

2 of 3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创诣 2012年11-12月刊
地平线下的可能性

在21世纪人口激增的今天 ,如何保持那些因城市化进程而逐渐消失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地貌 ,是当代景观与建筑设...

璀璨雕琢经典时光

若说高级珠宝是时尚领域的天堂,那么,爱马仕(Hermès)的珠宝就该是场终极美梦。这个总是安静优雅的品牌,...

“摩地大楼”的“超现实”

在21世纪人口激增的今天 ,如何保持那些因城市化进程而逐渐消失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地貌 ,是当代景观与建筑设...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