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创诣-专栏 >> 工业设计教育的基因缺陷

工业设计教育的基因缺陷

文: 丁伟


三十年前我们的老师从德国、日本陆续留学归来,引进现代工业设计理论,在中央工艺美院、江南大学等院校成立工业设计专业,传递设计知识。那个年代社会对工业设计基本上没有认知,院校走在社会的前沿并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老师们也充满激情,勇往直前胸怀设计改变世界的宏伟愿望。

最近十年,设计行业飞速发展,设计公司、企业、政府对于设计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关注的重心从院校转向政、产、学、研、商、金六个重要部分,政府主导的现象突显出来,大兴土木、大干快上的作风又回来了。在此时院校的作用反而被忽略了,短时间内这没有问题,如果把时间轴拉长核心问题则是教育观念问题。因为设计的问题不是基础设施创意园区的建设,也不是施肥浇水拔苗助长的政策刺激,而是我们的设计师的DNA的问题,基因的好坏决定成长的方向。

以社会对于设计师期待的水平作为衡量标准,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自己,发觉我们的设计基因至少有六大缺陷:

一、缺乏主体意识。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主人,判断都基于对别人判断的判断作出,缺乏对市场的真正领悟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庸。要从设计服务业变成设计产业,认识观念是首要问题。

二、对技术的态度始终不明确。从排斥到暧昧,但并不真正认为那是我们的事,事实上真正成功的商业设计大都需要技术支撑。

三、评价标准不明确。什么是好设计?院校对好设计的认同和企业的标准不同,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标准也不同。朦胧的状态给机会主义和保守主义以可乘之机,把要素的重要性排序颠倒则是非大变,我们经常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四、缺乏对商业的理解。这也确实是为难我们的老师,没有商业经验怎么能讲述商业规律?但我们要明确这是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回避问题的借口,跟商业无关的设计怎么能有好的市场表现为更多的人所有所用呢?

五、要捡回丢掉的斧头,强调实验性,真实的触摸产品,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这并不是要回到原始状态,从石膏模型开始,而是要借助现代技术,用更高效的方法来推进产品开发进程。

六、设计是一种思维方法,它不仅作用于产品,更作用于机制的设计,社会资源再配置的设计,商业模型的设计,不应该把设计思维的对象人为局限了。我们的现状是偶而触碰到产品设计的边缘,未来的方向是指向更广阔的空间。

如果前面所描述的设计师基因缺陷是成立的,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做了一个设计:

首先是人员配置。在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群体中成立跨学科的“创新小组”,他们的成员至少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研究用户需求和产品系统;二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来自电子、化工、自动化等专业,根据项目需求配备不同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商业类专业的学生,包括有些工作经验的MBA,为走向成熟的设计提供商业可行性方案,制定商业计划书。不同背景的成员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一同奋斗。

其次是开发流程和创新机制的设计。工业设计师在前期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观察、竞争分析等方式寻找到用户需求点,然后根据需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向技术寻求支撑。例如:高端时装店希望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感,而传统的试衣间则仅提供一成不变的试衣方式,有什么更好的设计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产品的销售呢?设计师提出一个概念,设计一个可以模拟不同场景光线的灯,当消费者试穿运动装时这个产品可以模拟室外的光环境,试晚礼服时则可以模拟夜场派对的场景。这个需求点就造就了一个产品的可能。这个时候研究光学、电子和结构技术人员开始介入,寻找最恰当的方式可以让这个设想成为现实,实现从概念向产品的跨越。一段时间的试制之后,商业专业的学生开始介入,规划产品的商业化路线图,成本评估,销售策略等。最终实现可以量产的满足特定需求的创新产品模型,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的产品路线图和商业计划书。

最后是创意资本和成果释放。没有价值产生并经过商业检验的成果终究是无根之草,在完成前面的工作之后将是将创意设计变成创意资本,变成可以交易的知识产权。打通与制造和资本的壁垒,将创新成果释放,产生价值。

这个设计如果能在各种资源的配合下实施,那么它产生的变化则是颠覆性的,前面谈到的六个基因缺陷将不复存在。未来的设计师则是:有主体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对于技术的趋势和商业路径有清晰的认识,具备从设计到产品的转换经验和价值判断标准。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会设计产品。

1 of 1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2012年9月号
野生的姿态

“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到处都有电源插座。”圣地亚哥的一位小学生在被问及与自然的关系时这样答道。

打印餐具

这堆看似机器零件的器物,其实是荷兰鹿特丹Minale- Maeda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最新食器,Cadcam。

海上梦之艇

跟随热闹的伦敦奥运会,精彩赛事占据传媒半边天,奖牌与竞技背后的赛场自然也成为各大场馆设计师的最好名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蓦然回首间的“Flashback”

今年在日本东京银座ggg设计画廊举办的个展,是我第一次在日本举办个人作品展。得到前辈松永真和浅叶克己两...

一把椅子的60年代

第一次与KARIMOKU60的K Chair不期而遇,是在日本著名概念店D & D E P A R T M ENT。由该店创始人长冈贤明发...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