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住进“裸建筑”
动物与人不同,不会改变天然习性妥协于设计,因此当建筑师在为动物设计建筑时,很大的考量成分在于融入自然,模拟其原来生活环境创造出一个拟真自然的建筑,这一切“设计”,是为了满足建筑使用者(动物)的功能需求,而“裸建筑”的诞生,是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结果,无论是Cedric Price的鸟笼或Norman Foster的象屋,都体现了动物建筑之于自然的相容性。
汉堡 柏林 哥本哈根
三城动物园
我爱逛动物园,喜爱的程度到了有种偏执状态,是周遭朋友都知道了的。
每到一个陌生城市,如果有了空档,我的目标都是去找找看当地有没有动物园。为了什么理由,我也说不上来,也许只是与满足童年期待有些关联。记忆中童年最深刻的回忆,往往都在当年台北圆山动物园里:古老神秘拱门上的象头浮雕,让人感受到印度式异国风情;俯瞰白犀牛圈地,看着犀牛们用力沿着水泥墙面跑动,藉以摩擦厚厚的粗糙皮肤;沿着坡道蜿蜒向下,两旁黑黝黝的铁栏里发出恐怖的狐猴尖锐吼叫声。
动物园对我而言,是个神秘的场域,当地通往阴翳世界的管道;透过这个地方,人们可以更清楚的感受那潜意识的内心声音,甚至可以跟另一个异次元世界的已故亲友们联系对话……
于是 ,我去许多城市的动物园,也养成一个“搜集动物园”的奇怪癖好。对于造访过的城市,往往印象都是从那城市的动物园开始。
汉堡哈根贝克动物园
2011年,我们一家三口完成多年梦想去欧洲旅行,走了三个城市:德国汉堡、丹麦哥本哈根,还有德国柏林,我们定下一个目标:要去造访每个城市的动物园。
汉堡的“哈根贝克动物园”原属私人经营,门票极贵,但是由于园地广阔,又设有许多东方情调的花园草坪,吸引许多家庭来此野餐。欧洲动物园有个传统,园内设有许多小推车 ,就像小孩玩沙的小木头推车一样,人们租用这些推车,然后将带来的大批食物,例如装在冰桶里的火腿起司、成打的啤酒葡萄酒、面包、果汁等等装上推车,一群人兴高采烈地寻一处绿荫,铺开餐巾,摆出丰盛食物,大人小孩们唱歌跳舞开心地度过一整天,观赏动物倒是其次目的了。这让我们这些从亚洲来的旅客感到新奇及羡慕。
欧洲的动物园还有个特色,里头都有设置亚洲风格的建筑:日式鸟居、中国庙宇、尼泊尔神秘眼睛的墙上绘图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山门,这些混杂风格的东方建筑散落在人工湖泊与草原上,偶而还能发现一些恐龙的雕像埋藏在花间草丛里,一些野鸭与兔子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游客四周……也许这是欧洲人对于异国情调的一种塑造,总之,汉堡的动物园给人一种童年梦幻的联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宠物设计 为它们做点什么
发自内心的关怀能促使更深入的观察,进而为服务对象做出更好的设计,在世界各地,我们看到许多为了它们创造...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