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即是真实
1989年 Gillian Crampton- Smith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设立“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的硕士学位课程,当时谁也没想到二十多年以后“苹果”出品会将这个实验室的概念转化成风靡全世界的设计潮流。目前担任该学院交互设计系系主任的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认为用人机交流去理解“交互设计”已经Out了,他觉得交互设计完全可以颠覆传统上设计能做的事。
在那部设计师必看的纪录片《设计面面观》中,安东尼・邓恩这样描述交互设计的立场,“我们作为设计师的角色之一就是尽可能地废除技术,相对技术来说,我们对设计思维更感兴趣,偏好与人的交流而不是大规模生产”。怎么理解“设计”,在这位时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系主任的设计师却是一件“反设计”的事情。无论技术与设计如何发展,人的需求和想法都是设计的起点与终点。
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时,安东尼曾一度为日本Sony公司担任内部研发产品设计师。当时他负责为Sony设计Walkman随身听的外观。或许已经有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walkman为何物,在70、80年代,这种能随身携带可以播放卡带的音响设备一度是年轻人对于时尚生活的理解。当时,安东尼觉得walkman让人们能够戴上耳机听音乐,与周边环境隔离开来,那么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把外界的声音通过话筒传进耳机里。这件被他称作Noise Man的设备自然是没有得到Sony高管的亲睐,却被一位建筑师拿来作为一个研究项目的起点。这段产品设计师的经历,让安东尼决定还是回到学校,在对设计拥有更多宽容度的地方实践他对设计的想象。
1984年,交互设计这个名词首次由创立全球顶尖设计咨询公司IDEO的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提出时,第一台苹果个人电脑的出现,让设计师们觉得未来有可能用计算机来做设计。“交互设计”诞生的缘起正是“人机交互”的理念。时隔5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成立“交互设计”的硕士学位课程。当二十多年后,这个假想早已变成人人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时,交互设计同时面临着重新定位的危机。7年前,安东尼担任起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的系主任,他所执行的“改造计划”,首先就是将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带进交互设计的领域。最近,安东尼应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之邀,来到上海特别为对交互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开设“智慧课堂”。我们借此机会得以直面设计师,由他来介绍交互设计目前在英国的发展现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我不是未来派
纵观法国设计界,Mathieu Lehanneur可算是其中默默耕耘的一位,名字虽说没有到大众耳熟能详的地步,其设计...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