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清迈
车窗外的清迈老城一点没变,除了路边的广告牌更多更大了。我几乎能认出上次等巴士的街角,那次探寻金三角之旅,清迈、清莱、清盛、清孔,简直成了半个泰北人。
上次来正值泼水节时期,整个清迈就像被翻得底朝天。这次清迈老城回到了他平日的样子,凌晨化缘的僧侣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施舍的人们虔诚依旧;夜市仍然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灯火,当年光顾过的店主人早已忘记了我这个外来者,脸上带着同样的微笑;护城河水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完全忘记了泼水节会有人把他搅得底朝天,偶尔有年轻人骑着摩托呼啸着擦身而过,不过也大多是金发碧眼的主。我找到了那家城门边的餐厅,同事曾在那里位子上“隔岸观水”,看我拿着相机奋战在泼水节的第一线,真算是为得工作而“湿身”了。
这次接待我们的阿祥四十岁不到,瘦高的个子,黝黑的脸,清迈人特有真诚目光下带着另外一分老到,一口标准的台湾腔普通话,话语中带着那么一些自信。没聊几句车已到素贴寺,正值下午时分,烈日当空,金光满地。寺内香火缭绕,满满都是人,几个云游僧成了游客相机的猎物,平淡的眼神中看不到他们的烦躁。我一时无心参拜,躲在回廊的阴凉下。看那些举着莲花绕佛塔的人,当中不乏衣着时尚的当地年轻人,其镇定之态远非学样的游客可比,事毕他们也加入了留影大军,举着巨大的iPad取景,发出欢快的笑声,当年那头驮着佛舍利至此的白象,想必也能听到。为泰国屡屡立功的大象现在就没那么幸运,在驯象师的训练下学会了表演和绘画,不管是否出于大象的本意,如果他们的辛劳能为大象同伴们争取到更多的生存空间,也算是有所值了。驮着我和William那头大象叫Billy,32岁。William很是喜欢他们给拍的照片,开玩笑说,可以做泰国旅游形象画册的封面了。
次日在Chedi用早餐,湄平河边的阳光透过树丛洒了满桌。刚坐定就看见晨跑后来餐厅的William,我们闲聊着,就湄平河的中文写法讨论了好一会。不知名的鸟儿从对岸飞来,不远处就是河上的老铁桥,透过晨雾,依稀能看到桥上的人来人往,就像上海的外白渡桥,莫名生出一股亲切感。
Chedi就是能让人有这种感觉的酒店,不煽情,不装酷,恰到好处。若求闹中取静,这里便是最佳选择了,地处老城边缘,精心的设计隔绝了外界的喧闹。充满竖线条的隔间设计,使阳光落在客房外走廊里密如竹影,在此依稀可闻的汽车鸣笛声,让我感觉最真实的存在。相比之下,在这里拍摄的电影《门徒》就让我觉得飘渺许多。不过,电影场景地总能给人带来更多想象空间,置身旧英国领馆改造的餐厅便更增加了这想象的真实性。
因为《泰囧》,清迈本身几乎成了最大的场景地了。说实话,我没看过这部电影,其实别太当回事了,清迈人根本不以为然,《泰囧》在泰国也就上映了一周多,泰国人觉得没什么好笑,无他,文化不同使然。倒是四季酒店总经理TitiyaChooto女士一句玩笑显得那么“实在”,她说游客多是好事,要是再来拍《泰囧》续集,她一定会投资。酒店当然想住客越多越好。对此,阿祥含蓄得多,他告诉我泰国人其实喜欢抽烟喝酒,但是你在清迈是看不到走在大街上抽烟的清迈人,如果有,那肯定是游客,或者是泰国乡下来的人,他们不懂规矩,清迈的人现在太多了。我懂他的意思,大量的游客确实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他们不愿意被过多侵扰。我见过面对无理游客时泰国店主无可奈何的微笑,此情此景之中,尴尬与手足无措的常常是泰国人。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玩丛林飞梭时候遇到的那些活力四射的泰国小伙,完全不同于平时所见的泰国人。也许是工作性质使然,也许是接触多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使然。令我惊讶的是有些人会说简单的中文。他们是整个行程的向导和护卫,皮卡、安全绳、滑索、还有他们的喋喋不休,时不时的玩笑,让人轰然而笑。我突然很好奇想知道他们去去素贴寺参拜时的样子。伴着他们的好身手,大家都忘记了初始的恐惧,在几十米高的巨树间滑行,以为自己就是拯救美人的泰山。
与在许多东南亚国家一样,华人在泰国拥有大量的财富。阿祥也是华人,不过他并不富有,他有自己安逸的生活。说到中国总是称国内,骨子里的文化痕迹仍在,尽管已时过境迁。他是远征军在泰国的第三代,我提起了这个话题,阿祥只是冷淡回答了我,不愿意多说。我问到了四年前在美斯乐遇到的雷雨田将军,“是的,是雷将军。他走了,两年前走的。”接下去是一阵沉默。
美斯乐樱花餐厅旁的凉亭仍在,只是再无这位招呼路人喝茶的老人了。
阿祥一会又说开了,滔滔不绝跟我讲起了清迈的手工业。清迈是泰国手工制作最发多的地方,很多清迈人从事此业。手工制作只能按部就班,快不来,这也正好符合了清迈人的节奏。著名的曼谷包Naraya就是在清迈半手工生产的。国外对手工制品的推崇,也成了清迈手工制造的发展机会。清迈纸伞、木雕、泰丝都非常出名。
正值下午燥热期,木雕村游客寥寥,粗做与精制品皆有可选,有些店铺执着于传统的木器,而有着自己的设计思路,追求自然简洁回归风。这里整体趋向当地清迈传统风格,回归手工的感觉,若喜欢当代风格物件,去Nimmanahaeminda Soi 1街附近或许会给你惊喜。这里一些大物件很不错,价格也相当惊喜,无法带回只好作罢。趁机搜罗了几个质朴的手工木盒,占据了我行李箱好大的空间。逛得一身汗,稍事休息,身边围绕着翠绿的植物,不知名的花儿漫开着,卖饮料女孩们在聊天,午后的虫鸣伴着稍许的风,暑意顿消。William很是享受这些,他在摇椅上晃荡着,觉得这才是清迈,大老远跑来有这份惬意足矣。而我心里还惦记着那些搬不动的木家具。
清迈是单纯的,也是多面的。无论你是喜欢老城的幽静,还是泼水节的狂欢,或者是坐拥Sirpanna的兰纳王朝,甚至于街边呆坐。清迈都不会让你失望,而意料之外的,则需要你自己去发现。索取过多的心必然是失望的结果,懂得清迈的人自会再来,反之则会在潮流之后不再出现。只要素贴寺里还是那些年轻人的身影,清迈人的生活就还是那样缓慢悠长,清迈仍然是清迈。游人的入侵就像泼水节里那些老外,最high的永远是他们,但最懂的只能是清迈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铁道之旅-从鹿儿岛到博多
一路哐哐当当的铁道之旅中,我们路过山川,又遇见河流,后来,在由布院之森号,我试着用手机录下了铁轨之音...
-
-
这就是“唐顿”生活
你想走近看一看上层阶级庄园里的真实生活吗?《唐顿庄园》迷们注意了:STEPHEN DRUCKER来细述他最爱的英国...
-
-
在印度历史里安眠
在那一瞥之间,我对孟买的念想似乎达成了瘾君子般的猛然一吸,周身瘫软懒散地只想上床睡觉,我似在各种船的...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