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把酒话狂野
跌宕起伏发展史
南非最初生产的葡萄酒质素平平,有待改进。17 世纪末在当时总督西蒙• 范德斯特尔(Simon van der Stel) 的努力下,葡萄酒的品质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到了18 世纪末,康斯坦蒂亚产区(Constantia)享有了国际声誉。
南非的顶级佳酿只出现在欧洲的拍卖会上,价格超过了当时的伊甘堡和拉菲堡。南非葡萄酒业的发展史上,国际事件扮演了戏剧性的角色:在拿破仑战争之后,南非不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成为了英属殖民地。
相比于农业生产,英国殖民统治者更重视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康斯坦蒂亚的葡萄酒继续被出口(主要出口到欧洲贵族的宫殿),而更为普通的酒款则要挣扎着去迎合那些已经习惯了波尔多红葡萄酒口味的消费者。
为了方便开普的酒庄,英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帝国优惠制度——这意味着在英国市场上出售的南非葡萄酒可以免去一大笔税收。一开始这对生产商而言是个福音,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但南非葡萄酒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到达英国市场后通常被掺假,或者是被非常廉价地出售。但只要殖民地享有关税优势,葡萄酒行业依旧蓬勃发展。
在19 世纪60 年代,英国政府撤回了这一特权,这无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1859 年开普的葡萄酒出口达450 万升,但到了1864 年下降到了一万升。随后葡萄藤病害使得情况雪上加霜。最先登场的是粉孢子病菌,随后在19 世纪末,根瘤蚜菌开始在葡萄园肆虐,鼎鼎有名的葡萄园也遍体鳞伤几近破产。
战争提供了一个短暂喘息的机会:1899 年至1902年的英布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加了葡萄酒的需求量。但这些战争之后的经济衰退表明,如果葡萄酒业想要继续生存下去,某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
南非的解决方式就是建立国家合作企业(被称为KWV),这种模式非常类似于20 世纪葡萄酒产业的操作方式。被授予了法定的权利后,它有权来规定葡萄种植者和批发商之间的买卖价格,管理葡萄过剩或短缺的情况,甚至可以决定葡萄在哪里种植以及葡萄的产量。这在农业上达到了稳定,但却以整体的葡萄酒质量作为代价。
不论葡萄酒品质是优是劣都会保证被购买,并有着固定的最低价格。在1994 年首次民主选举后的5 年内,葡萄酒行业的保护主义逐渐消失。几个世纪以来,南非葡萄酒行业在没有任何资助补贴的情况下凭借葡萄酒自身的优势在国际舞台上和其他国家的酒款竞争。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南非葡萄酒的需求量戏剧性地攀升。在不到20 年的时间里,数万公顷的葡萄园被重建,所以如今南非广泛种植着赤霞珠、梅洛、设拉子、黑皮诺、皮诺塔吉、霞多丽、长相思和白诗南。最优质的开普葡萄酒频繁出现在被广泛认可的国际比赛上,摘得了金牌或其他奖杯。在国际葡萄酒挑战赛、国际葡萄酒烈酒大赛等比赛中斩获颇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智利: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
关于智利,最初的向往缘于智利诗人巴勃鲁•聂鲁达的那句经典情诗: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
-
-
波尔多血统的美式佳酿
Opus One 流淌着纯正的波尔多血统,却成长于阳光明媚的加州,它是法国及美国的“混血儿”,随性中又带着与...
-
-
薇优聂正当时
薇优聂(Viognier)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几近灭绝。想到有多少人都不知道这个葡萄品种如何发音,这也就不足为...
-
-
Domaine Ponsot酒庄 传统与创新之极致
如果说Domaine Ponsot 是勃艮第莫雷- 圣丹尼村(Morey-St-Denis)最耀眼的酒庄之一,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