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回归均值
认知偏差之二:回归均值
一 旦无视 “回归均值”定律,我们就会把正常波动当成变化的一般趋势,并由此作出错误的决策。请看:一个孩子获得了好成绩,家长予以奖励,但他在下一次测验中反而有 所退步;相反,另一个原本成绩较差的孩子在家长的惩罚和训斥后,在下一次测验中取得了进步。我们也许会据此得出结论,认为惩罚比奖励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成 绩。然而,这个结论恰恰是草率而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我们忘记了学习成绩会出现偶然性的波动 (长期统计的平均值抹去了这种偶然波动) 。实际上,在前一次测验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有可能仅是侥幸取得了高分,对这些学生来说,无论奖励与否,根据 “回归均值” 定律,他们都有很大的可能在下一次测验中考得更差。反过来说,在某次测验取得差分的学生有可能是偶然考砸,他们下次的测验结果很可能更加接近一贯的平均 值。换言之,学生在受到干预后的成绩变化未必都是干预所致,相反,它们有可能仅是偶然波动的结果,与我们施加的奖励与惩罚没有任何关系。
考虑相关的时间跨度
人 们在很多方面都已考虑到了“回归均值”的影响,如科学家对某种治疗手段疗效的评估,公共部门对新设备与措施 (如环形路口或交通管控摄像头等)所起作用的评估。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段中,不但对“干预前”与“干预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纵 向比较,还要将它们与其他数据 (如其他学生的成绩、安慰剂效应、类似路段事故率等) 进行横向比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认知偏差”-以偏概全
科学地说,它的全称是“ 代表性启发法”。这种认知偏差令我们更倚重固有偏见,无视真正的统计数据,而将“ ...
-
-
“认知偏差”-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反映出我们是多么地易受影响。
-
-
”认识偏差”-患得患失
“证实偏见”会使我们想当然地相信某些事件的真实性。
-
-
”认识偏差”-证实偏见
“证实偏见”会使我们想当然地相信某些事件的真实性。
-
-
“认知偏差”-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的错误会使我们在讨价还价中处于劣势。
-
-
“认知偏差”-记忆犹新
“记忆犹新”的错误往往让我们把近期发生的事件错当成频发事件。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