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精表-导购 >> 收藏名单上的新品

收藏名单上的新品

文: 殷鹏


;;height=404

积家  超卓传统球型陀飞轮3大师系列纪念腕表
球型陀飞轮第三代技术


176手动上链机芯由592个零件构成,厚度为11 .15毫米,更拥有两个发条盒,动力达到48小时。

收藏看点

球型陀飞轮新技术  蓝色球型游丝
独特单按钮计时显示

环绕运行的球体

作为业界制表技术的巨擘,积家2004 年开发出第一枚球型陀飞轮表,2008 年球型陀飞轮第二代面世,去年却让参观表展的专家们落了空。今年球型陀飞轮第三代终于推出了,而且做了不同寻常的创新。

最初,制造球型陀飞轮旨在让不断旋转的陀飞轮能够360°环绕运行,擒纵系统也可不断改变角度却不影响运行,最终达到抵消地心引力的目的。但在几厘米的空间内构建整个系统十分困难,各个轴之间也必受到制约,况且重量、速度等因素都要解决,就连球型框架都需要特殊的机床才能制造出来,这并非一般品牌能够做到。第三代技术中,陀飞轮的外框架每分钟绕轴自转一周,内框架每24 秒自转一周,也就是每分钟自转2.5 周,这样的转速必须有特殊框架,仰赖像五轴自动生产装置这样的现代化尖端设备加工而成。为了减轻重量,积家采用铝这一超轻材质,使得由百余枚零部件构成的零件总重量不到1 克,堪称微型机械领域的一项壮举。积家还对球型陀飞轮铝质框架的表面进行了特殊处理,以提高其反光性能。实际上,铝的超轻质地与抗腐蚀性通常与低光泽度相关,这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铝的反光性,而积家镀于铝材表面的这种材料具有反射特性,可以使光线轻易地进入球型陀飞轮内部,从而达到璀璨夺目的效果。

机芯游丝安置在经发蓝处理的14K 金摆轮上,其三度空间效果令人称奇。继第二代球型陀飞轮的圆柱形摆轮游丝之后,表厂的制表师们又研发出了球型游丝,配备两个末端曲线,确保了机芯卓越的计时性能。球型游丝往往用于较大尺寸的擒纵系统,比如船钟或者大型计时仪器,用于表上并不多见,因为普通尺寸的机芯用纤细的游丝就足够了,没有必要用这么大尺寸的球型游丝。但176 机芯的球型陀飞轮有112 个零件构成,振频达到每小时21,600 次,且在不同角度运行时会产生不同的重力影响,因此使用球型游丝才能支撑整个系统运转。

;;height=295

计时新尝试

积家大工坊已陆续研制出1,242 款机芯,最新推出的这枚机芯被命名为Calibre 176。该机芯的研发、制造及装配均在表厂的大型复杂功能腕表工坊完成,并为球型陀飞轮添加了计时功能。虽然是计时功能,但却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中央计时秒针加计时附盘的结构,而是在表盘一侧以一根计时秒针和一个小时计时窗口构成,计时秒针每完成一圈运行,窗口内的刻度就会累加跳动一个数字。这种直观式的计时显示,格外清晰,一望而知。积家研发的这套计时系统是首个与球型陀飞轮结合的设计,此前这种计时窗口被运用在其他系列中。另外,计时部分由单按钮操作,仅凭一个按键便能完成计时操作,十分方便,按键位于表壳右上角。

第十款杰作


腕表作为HybrisMechanica 大型复杂功能系列的第十项杰作,配备了三个独立表盘显示时间,颇具特色。每个表盘不仅体现了高级制表传统的精美特质,更具备各自的独特韵味。小时与分钟显示盘采用传统镀银珠光装饰,更显别致。新型太子妃式指针与构成时计的其他元素相得益彰。传统的镀铑阳光形饰纹表盘令计时显示更为清晰易读,昼夜显示盘则形象地加上了太阳和月亮以作区分。主夹板由表厂的制表师借助一项古老技术以人手精心锻打而成。这项技艺需要极端的耐心和无与伦比的灵敏机巧,而其灵感直接取自雅克- 大卫• 勒考特(Jacques-David LeCoultre)于1898 年设计的怀表。

表盘中央具有积家品牌标志和签名以及1833 字样,这些元素不禁让人想起那个遥远的年代,就在那一年,安东尼• 勒考特(Antoine LeCoultre)在侏罗山谷成立了自己的制表工坊。表壳采用新型铂金材质,直径为43.5 毫米,厚度为15.5 毫米。表圈和表耳皆经过抛光处理,与缎面打磨侧面形成了微妙对比。配备的白金折叠表扣有一个可调节长度的装置,可根据温度或湿度的变化将表带调节精确到毫米,以保证任何情况下均舒适合身。实际上,这个折叠表扣上的集成附加装置所提供的调节装置由一系列复杂设计和百余枚零件构成,以其高度的精确性严格按照手腕轮廓进行调节,为时计带来无与伦比的舒适性。此款腕表限量生产75 枚,防水50 米。

;;height=560

伯爵  Emperador帝王枕型超薄自动三问腕表
挑战纤薄问一下

表盘上除了时、分指针外, 惯性调速飞轮位于右下角, 每当三问报时启动时,该装置便会匀速旋转起来,同时与报时相连的各个零件也都会一一运转开来, 颇为精彩, 也是观赏的一大乐趣。

收藏看点
三问结合自动上链机芯机芯与表壳的超薄设计
强化音质系统

从未有过的创新

作为品牌近年来突破最大的表款,伯爵的三问表是藏家等待多时的新表。果然不负众望,今年表展终于看到了完整版的实表。去年底首次见到了能报时的此表,当时还不是最终版本,短短十几分钟拿在手里看仅是感觉声音不错和具备了基础的防水性能。第二次看到此表就是在表展上了,除了上述两点外又获得了更多惊喜。比如三问通常都是配以手动上链机芯,而该表则让三问系统与自动上链机芯结合,不仅如此机芯、表壳仍达到了纤薄。再比如伯爵强化了音质,报时声响高于平时对话的分贝,日常环境不会影响到报时。有了这些优异品质,这枚三问表就有更多值得收藏的理由。

两项纪录引人关注

能够承载超薄工艺的品牌很多,但大都不愿意再次进化超薄技术,原因就是超薄的复杂功能很难做出来,尤其是超薄万年历、超薄追针计时、超薄陀飞轮等,当然三问也是超薄表难以驾驭的一项难关。本来三问表就是很难制造的表款,更不要说加入超薄设计。腕表内置的1290P 自动上链机芯耗时三年才研发出来,投入了六位工程师参与项目研发。1290P 以1200P 为基础,1200P的2.35 毫米厚度已经很薄了,1290P 则在加入了三问系统后变得稍厚,但也仅4.8 毫米,要知道这个厚度是手动上链机芯才有可能达到。机芯407 枚零件,部分轮系厚度仅0.12 毫米,与发丝0.08毫米的厚度堪可比拟,部分零件厚度更只达到0.07 毫米。微型自动摆陀以铂金制作,确保以最小的体积达到最佳上链效率。在使用了这种摆陀后,厚度比传统中置摆陀至少可节省1/3,这也是为何设计时参考同样使用微型自动摆陀的1200P 机芯。1290P 尺寸为34.9×34.9 毫米,有44 个宝石轴承,振频为每小时21,600 次,动力为40 小时。机芯以多种打磨处理,且表盘一面与表底一面机芯工艺各不相同,但该有的倒角一处没少。4.8 毫米的机芯厚度仅是一项纪录,表壳同样也是纤薄设计,厚度为9.4 毫米。玫瑰金打造的表壳直径为48 毫米,对伯爵来说算是大款式的设计了。由于机芯、表壳均是枕型,所以该表外观很有趣味,与普通圆形外观表壳截然不同。

机芯与表壳同时追求纤薄这一设计是伯爵与生俱来的传统,品牌曾不止一次刷新超薄纪录,陀飞轮都能做出超薄来,三问自然也不在话下了。

;;height=356
1200P机芯的铂金微型自动摆陀镀上了玫瑰金。(左)   4 .8毫米的机芯厚度为同类型机芯所不能比拟。(右)

三问技术强而有力

三问表最担心什么,你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其中防水性能肯定是一项。一般来讲,三问表防水性能大都不好,或者说至少不能和普通功能的表款相提并论,这枚表却具备了30 米防水,生活中正常使用肯定够用了。密封的表壳的确可以有效防水,但也会阻碍报时装置的音质传导,好比两个人隔着紧闭的窗户说话,看得到却未必能听到。考虑到防水性能与音质传导的双重问题,伯爵将表壳雕凿出中空状态,以达到最佳共鸣效果。四支固定支架将表壳与机芯稳固相连,确保音簧的振动得到最佳传导。而更优化的传导则归功于藉由四颗螺丝固定、与机芯及外部表壳互相连接的音簧基座,设计目的在于确保腕表的30 米防水功能。

与传统的划簧方式不同,该表的拨动方向正好相反。通过拨动划簧启动三问报时,声音由音锤敲击音簧时的振颤产生。音锤由钢制成,以确保最理想的硬度及重量比。音簧的制作一体成型以达到最佳的振频传递,从而确保声音从机芯再传递至表壳。为了在声音传递的过程间保有它的纯净音质,机芯配备了一组惯性调速飞轮以调节报时开始至终的敲锤节奏。另外,为保证音量,报时装置提高了分贝,远高于平时说话时的分贝。

总之,具备生活性防水的Emperador 帝王枕型超薄自动三问腕表极有特色。由于纤薄的设计,令该表佩戴感十分舒适,目前定价人民币2,168,000 元。喜欢超薄三问表的藏家不妨多多关注。

;;height=518

帕玛强尼  Toric Quaestor Labyrinthe腕表
文化之赞 工艺之美

表壳直径46毫米,厚度为13 .2毫米,采用铂金打造而成。表盘中央时分指针外,3时位置有一个动力储存显示,6时位置有一个小秒盘。左侧表壳一个划簧用以启动三问报时装置。

收藏看点
迷宫设计元素  缅甸玉材质
三问报时

玉之巧工

缅甸玉作为一层表盘的制作材质很有新意,这让我想起多年以来缅甸玉交易的火爆。曾听过父母讲过插队云南时去边境和缅甸人做生意的故事,不少人靠着赌石发了财,也有不少人倾家荡产买来一堆废物。帕玛强尼选用的缅甸玉色正、质纯,最为重要的是用以制作表盘就必须选取折光率高、水头和纹路美观的玉。以前做珠宝生意的老师傅都称缅甸玉是玉中之王,我也曾不明所以,后来比对不同产地的玉,缅甸玉确实胜出一筹。发现缅甸玉在东南亚享有很好的口碑,让华人特有的玉情结得以延续,这可能也和文化、性格息息相关吧。

作为表盘材质,选用玉非常有挑战性。首先要考虑如何加工的问题,其次要考虑做成多薄的程度才能不影响折光效果。制表师在加工时会遇到玉的圆状无法一次成型的技术难题,这和玉本身的特性有关联,玉主要成分就是钠铝硅酸盐,即是硬玉的一种,硬度颇高。切割时制表师只能先切开一整块玉,然后再逐个按照表盘大小进行二次切割,但往往切割后的圆状边缘弧度和厚度有瑕疵,只能在后期加工时慢慢打磨成型。打磨的风险很高,尤其是要严丝合缝装进表盘就更难了。最难加工的部分要算给玉打孔了,单斜晶系的玉不小心就会因为打孔而开裂或崩缺,就算熟练的工匠也不能保证不会失手。古有金镶玉一说,讲的就是不小心玉碎了,补救之法只好选用包金工艺处理。看来打孔只能凭经验靠着专业仪器慢慢打出来了,绝对算得上手工艺的技术活。在确定薄度后,外观打磨部分基本完成,制表师会利用打孔器按照孔洞大小一一打出,这项工序考验的就是加工者的经验和手感。加工好的缅甸玉会与上层表盘固定好,然后就能装配了。对于透光性与折光效果要看玉的质素好不好,实表感觉是偏浅绿色的玉即使被上层表盘遮住了,也没有影响折光效果。

希腊神话精髓

表盘是此表的重点,下层的缅甸玉与上层的迷宫设计就是一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上层表盘采用白金材质,并以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因为和玉的打磨工艺不同,很多处需要倒角打磨,细缝太窄很难操作。实表的上层表盘打磨很好,倒角很到位。工艺之外,再来看看设计。迷宫题材并非帕玛强尼首创,但与缅甸玉放在一起还是头一遭。在希腊神话传说中,迷宫最初由建筑师代达罗斯(Daedalus)发明,用来禁闭人身牛头怪物弥诺陶洛斯(Minotaur)。其实神话中的代达罗斯在雅典时就很有声望,他让从来都闭着双眼的石像睁开了双眸,工艺之妙让人叹为观止。不过声望并不能让他逃过厄运,因为命案逃到克里特岛后被国王委派建造迷宫来困住牛头怪物。为了建造这座迷宫,代达罗斯绞尽脑汁,他设计的迷宫就连自己都无法迅速找到出口,而那谜一样的建筑也成为希腊神话中最传奇的场景之一。帕玛强尼将这个故事中的迷宫“搬到了”表盘之上,意在致敬希腊神话,彰显工艺之美。

表盘中央两根时分指针犹如代达罗斯背上的羽翼,竖立在迷宫中心鸟瞰四周。旁边的动力储存显示仿佛迷宫中的困兽,无论如何都走不出这座迷宫,寓意对时间的掌握。下方的小秒盘就像迷宫的出入口,虽然看得到但总也无法到达。多层表圈上的刻纹如同坚不可摧的围墙,牢牢保护着迷宫。该表还有三问功能,拨动划簧就能聆听报时声响,就像在提醒佩戴者,代达罗斯迷宫的力量正保护着如此珍贵的时间。这种史诗般的情怀,随着时间流传百世,不也和帕玛强尼悠久的制表文化息息相关吗。

;;height=388

东西文化的碰撞

在西方,希腊神话深入人心,以迷宫为设计的点子着实能打动人心,而取自东方的缅甸玉则能满足东方人的玉情结。以卖点来看,此表文化味道浓郁,还具备三问功能。另外,表款更寓意祥和,表盘上不经意呈现吉祥8 字形、取圆满之意环环构成迷宫围墙的圆形、带来平安的缅甸玉……真是不可多得的藏品。Toric系列向来是复杂表的温床,有不计其数超出想象的表款,去年在帕玛强尼表厂参观时就见到了大量从未面世的定制表款,这枚表款也有不少定制版本。此表并非大量生产,如果你珍视文化又想买块三问表,倒是可以向品牌询问此表更多细节,现在入手还好,等到后面恐怕又会涨价了。

5 of 5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国际精表 2013年4月刊
沙场荣光 谁与争锋

国人不尚武, 讲究“君子动口不动手” 。然历朝更迭, 除“禅让”外无一不是以武力相逼, 新中国也没有逃脱...

传承优雅 超薄呈现

今年SIHH上,伯爵(Piaget)在超薄领域继续发力,推出了两款具有双项世界纪录的超薄腕表。我们在惊叹其超薄...

时间设计 设计时间

时间,客观上可被衡量,主观上却以各不相同的方式流逝。客观上从不停步,主观上却可在记忆中成为永恒。客观...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