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名单上的新品
罗杰杜彼 Excalibur Quatuor硅质腕表
挑战地心引力新概念
表盘除中置时分针,左侧为动力储存显示,四个相对的擒纵系统均倾斜放置,当走时正常运转时,这四个擒纵系统也会相继运行。
收藏看点
四擒纵系统设计 硅材质运用 16赫兹高振频
新概念引关注
市面上不乏多陀飞轮或多擒纵系统的表款,大都采用成对设计。最初看到这样的设计都会多想了解一番,一方面是想看看设计如何巧妙,另一方面也想了解更多机械结构。记得第一次看到双擒纵系统时花了一周时间反复看各种评论,似乎评论比原稿还要精深,看到后来本来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另外的问题,每次再度重温都会想起原来的疑问。而当双陀飞轮推出时,同样的问题又困扰了自己,以至于看到不同陀飞轮共处一表或是超过两个陀飞轮的设计让我再度发出疑问,那就是到底表走得准不准。如果仅是一两款也就形同传奇,不懂装懂下没所谓了,但这两年不少品牌都有相似设计,理念大都相近,多个擒纵系统或陀飞轮在一枚机芯上,已经大大超出传统设计了。它们产量倒也不多,能看到就不容易,对于常人来说的确够特别,可看来看去谁家也不肯说我的机芯走得就是准,比天文台认证的表走得还准。后来我想明白了,从一种概念到一种设计,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完善,每八个月更新一次的苹果产品不也是慢慢进化吗,也没见到哪代没人买。同样理论也适用于制表业,多擒纵系统或多陀飞轮设计在某些表款上如同一次创新,抛出一种概念、一种可能性,为未来打开了一条制表的新思路。欣喜的是我的问题在表展时得到了解答,罗杰杜彼机芯研发部门总监Gregory Bruttin 谈到该表刚推出,所以数量有限,只有七到八只腕表可以提供精准测试,根据目前测试结果显示,其一周内的走时误差在一分钟内,也就是一天误差少于10 秒。由于现在表款数量有限,因此仍处于测试中,更详细的数据,将会在更多测试后得出。
罗杰杜彼这枚表就是一次概念化的创新演示,品牌有做得很成功的双陀飞轮机芯,这枚RD101 机芯的四擒纵系统就借鉴了双陀飞轮的设计。Gregory Bruttin 也谈到四擒纵系统设计的初衷,由于地心引力作用,随着手腕摆动,表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产生运行误差,尽管陀飞轮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ExcaliburQuatuor 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Excalibur Quatuor 的四个擒纵系统可以即刻抵消位置变化造成的运行误差。换言之,陀飞轮一分钟抵消的地心引力,Excalibur Quatuor 可以瞬间抵消。对于普通陀飞轮腕表,要抵消地心引力需将平衡板藏在陀飞轮中,陀飞轮一分钟内要不停地调整角度方可实现。而现在将其变成了四只,两对平衡板,每对平衡板形成90°相交,这样保证了在任何时刻任何角度都能抵消掉来自地心的引力。同时相较普通陀飞轮,它防震效果更好,腕表四个平衡板均有独立的防震系统。因此,无论震动来自于哪个方向,四个不同朝向的平衡板都能将其抵消,所以更易降低震动对腕表的影响。
集合多重创新
四个擒纵系统振频多少?答案是每个都是每小时28,800 次,四个就是四倍,也就是同一时间运行的振频为16 赫兹。理论上振频越高精准度越高,不少品牌都在最新开发的技术中融入高振频,不过同时运行的擒纵系统会有协调问题,如何平衡这种复杂结构?罗杰杜彼开发了一种差速器,其中三个与腕表齿轮系中的摆轮连接,一个位于中央齿轮上,另两个位于三番轮上,第四个差速器保证动力储存显示,第五个连接上链杆和两个平行发条盒。2005 年,罗杰杜彼推出一款配备差速器的浮动式陀飞轮腕表,当时就引起过业界讨论,而今RD101 机芯采用多达五个的差速器,完全从结构上考虑,也是耗时七年研发的结果。动力储存显示也令人耳目一新。月牙形双重显示与发条盒同步运转,即每日运转4.5圈,指针以相对更慢的速度随之转动。随着动力储存的消耗,指针随发条盒运转,从而准确地在两道月牙弧上显示动力储存。
此表另一个特性是采用硅材质做成的表壳,发布会时还以为听错了,但真的是硅材质。硅以极轻的重量及硬度成为钟表特殊部件制作的不二选择。实际上,钛比钢轻两倍,而硅又比钛轻两倍,但是其硬度却是钛的四倍。现场不同材质的三种表壳原材料比对了一下,真的差别极大,本来钛金属就轻,但硅材质在尺寸相当的条件下更轻,其表面呈现的深灰色很有特色。硅的原子结构恰与钻石相似,它的加工处理也如同钻石一样需要高超的专业技能。罗杰杜彼即以这种“金属晶体”材质打造出这枚精密时计。Excalibur Quatuor 腕表除限量三枚的硅材质款亦推出玫瑰金款,限量生产88 枚,防水都是30 米。
卡地亚 Rotonde de Cartier双重神秘陀飞轮腕表
将神秘进行到底
表壳直径45毫米,以铂金打造而成,防水30米。表镜、表底和表盘6时的圆盘均采用蓝宝石水晶玻璃制造,盘面采用深灰色电镀雕纹、镀银镂空格栅设计,两根蓝钢指针指示时分显示。铂金圆珠形表冠,镶嵌一颗凸圆形蓝宝石,是卡地亚一贯的设计。
收藏看点
神秘陀飞轮 快慢结合的公转与自转结构
猜不透的艺术
一直以来,空气钟和神秘钟作为机械座钟的两朵奇葩畅销不减,如同对魔术的着迷一般,神秘钟那令人捉摸不透的设计延续百年,如今以腕表形式推出,魅力不减当年。神秘钟向来是卡地亚最为独特的时计,自1912 年首款诞生以来,赋予神秘钟的美誉不绝于耳,也有不少藏家特地买来拆开以一探究竟。新表不仅一种神秘设计,这枚Rotonde de Cartier 双重神秘陀飞轮腕表上的陀飞轮比起神秘钟上的时分指示更神秘,运行起来也更不可思议,取名为双重神秘陀飞轮真是名如其实。陀飞轮本身以一分钟一圈速度自转,同时圆形蓝宝石水晶盘带动陀飞轮以五分钟一圈的速度公转。这种公转与自转的结构实在精妙,完全得益于与众不同的机械结构:卡地亚的制表师采用一枚经防眩光处理的蓝宝石水晶圆盘,并在其中挖开一个与陀飞轮尺寸相同的孔洞,从而营造出陀飞轮框架悬空的错觉。为实现这一错觉,他们令这个支撑框架的圆盘处于旋转状态,然后将驱动振子的分钟轮安置在转轴上,该轴用于限制支撑陀飞轮的机械装置的内在“阻力矩”,从而成功将动力传递到陀飞轮上,并使整个装置能够每五分钟完成一次悬浮的旋转。因此,当陀飞轮在透明的开放空间中每五分钟完成一次旋转的同时,其框架进行了五次完整的自转。实现这一成果的秘诀是在蓝宝石水晶圆盘的边缘设置一组齿轨,将圆盘连接到一个每五分钟运行一周的大齿轮上。从外观无法完全理解这一运行结构,只有拆开才能明白。陀飞轮框架底层有一个15 个齿瓣的小齿轮,它负责转动框架,而与这个小齿轮完成连接的是更大的一个75 个齿瓣的大齿轮,两个齿轮相差五倍,当圆盘完成一圈公转时也同时带动了陀飞轮自转,当传动比规划明确后就能呈现出神秘运行的效果。字面上的确无法详细写明那种神秘之感,还是实物更有意境,更令人惊叹。
表盘位于6 时的圆形窗口正是最神秘之处,陀飞轮无论从正面或背面都能清楚看清运行状态,圆盘四周看不到任何的零件露出,也找不到任何接口。通透感并不容易做到,正面与背面的表镜加上运行的蓝宝石水晶圆盘处理得都很好,观看时仅有四字形容:妙不可言。
隐藏的奥秘
卡地亚凭借全新9454 MC 机芯将梦想化为现实,并荣膺日内瓦优质印记。“双重神秘”的创新机械结构必须展现无穷的独创性与灵活性,才能将创造出一系列令人目眩神迷的动力学奇迹。在表演戏法时,魔术师需要转移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相信自己制造的视觉幻象及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在腕表中,设计师团队从现代魔术之父——让• 欧仁• 罗贝尔- 乌丹(Jean Eugène Robert-Houdin)的创意中汲取灵感,打造出一场悬浮的视觉盛宴。
机芯是卡地亚长期研发的结晶。举例而言,决定各移动零件的转速就需经过无数次测算。为最大程度地减少能耗,陀飞轮框架每五分钟在其特定空间内完成一次完整的旋转,这比每分钟旋转一周所需的能量少25 倍。为提高这一移动装置的效率,机芯各组件的重量被减至最小,从而更好地控制包括圆盘和钛金属陀飞轮框架在内的旋转零件的惯性。尽管“悬浮”框架的重量已被降到最低(0.28 克),为抵消调速机构及该框架的重量,一部分用于啮合齿轮的圆框采用K 金材质,并被安装在与陀飞轮相对的位置,令两侧重量均等,从而创造出动态的平衡效果。
能拥有一款神秘钟自然好,但体积大也没法拿出去与人分享。现在有了微缩版的表款,戴在手上随时拿出来品味一番,绝对是很有趣的事。就市场而言,还没有与之类似的款式,相信这一系列的表都会很有市场。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