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后的食设计
末日来或不来,也许我们无能为力,即便答案肯定,爱也不会因此消失。在爱之后,食物是母亲给我们的第二件礼物,在设计被热烈讨论、使用且充斥在我们生活的今天及未来,设计师也许永远无法设计“爱”,但是提起设计“食物”,设计师却信心满满。
三明治和椅子都是设计
一根巧克力棒和一把椅子的共同点是什么?如果你觉得毫无关联,那么不妨试着思考一下巧克力棒和椅子的制作过程:取得原料、混合搅拌、灌模成型、包装运送,一根巧克力棒/一把椅子就完成了。无需觉得惊讶,因为这是工业量产时代的特征,标准化制造运送流程保证的是你每天在便利商店买来吃下的三明治、面包、乌龙茶、巧克力棒……有同样的味道,就像每张椅子都有同样的功能。
设计师Martin Hablesreiter认为,“食物是设计品,举凡意大利面、寿司、可颂面包、汉堡……因为它们都是被设计出来,并且经过几百年甚至数个世纪的反复制作,已经稳定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在此,我们说的“食物”,是“食品”的概念,而每一种食品之所以出现,有赖于“设计”,即便几百年前“设计”的字眼尚未被发明。
设计师Martin Hablesreiter与妻子SonjaStummerer都是建筑专业出身,在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事务所工作时开始关注“食物设计”,成立“Honey & Bunny”的设计工作室,2005年出版《Food Design》第一版,引起广泛讨论,进而在2009年出版《Food Design XL》,以及完成了一部《Food Design》的纪录片电影。
关注“食物”,研究为何人们如此设计食物、饮食习惯、餐桌行为,对于Honey &Bunny而言,与其设计一款新食物,他们目前更热衷提出各种“食物问题”,促使人们思考曾经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例如,如果你打开一包小熊糖(Gummi Bear),仔细数一数里头颜色的分布,你会发现红色小熊比其他颜色比其他颜色多,那是因为红色较容易引起食欲;而不常被欧洲人与其和食物连接在一起的白色,在以米饭为主食的亚洲人眼里却并非如此。
文化、习惯、气候、环境等等因素都影响食物被设计的过程,Honey & Bunny的“食物设计”研究路途才刚开始,“你走进一座森林,继续走愈发有兴趣,已经没法回头了!”Martin说。
Honey & Bunny
Sonja Stummerer(左)与 MartinHablesreiter,在日本工作时开始关注“食物设计”,成立“H o n e y &Bunny”的设计工作室,2005年出版《Food Design》第一版,引起许多讨论,进而在2009年出版《Food e s i g n X L 》, 以及完成了一部《Food Design》的纪录片电影。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