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建筑博览
中国正处于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盛世中,超过了金字塔和长城的修建,逾越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浩大声势。全中国13亿人口中有几千万人都在涌入大城市—城市以发展为主旋律,以未来为前进目标—而越长越高的摩天大楼穿越城市天际线,活脱脱曼哈顿的翻版。各种海报自豪地将新世纪中国作为第一世界国家来进行形象宣传,上面尽是赛车、高速列车和即将拔地而起的标志性建筑。
从外滩可欣赏到上海中心商业区浦东的景色。宽阔平坦的外滩大道上,一排建于外国租界占领时期的古典风格老建筑面朝黄浦江。江对岸,球形、塔形、金字塔形的建筑以及各种风格的大楼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更有好似漂浮在空中的刺鳐。或许这眼花缭乱的一切令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这都是真实的,形状和材料各异的建筑搭配出奇幻的组合,夜晚亮灯后,备显炫目。对国内外建筑设计师而言,今日的中国是全球建筑实验室。身名显赫的建筑师和建筑公司被请来为中国的新建筑规划蓝图,ZahaHadid、Norman Foster、Steven Holl、Rem Koolhaas、Frank Gehry、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和Gensler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这些名字在中国即等同于高品质标签,正如时尚界的阿玛尼、普拉达和路易威登,汽车领域的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而如今,中国建筑师们渐渐崭露头角,后来居上,迸发出光芒,这些新一代建筑人才首次在随处可见的中国城市建筑宣传海报上获得一席之地。2011年5月,杭州建筑师王澍成为获得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的普立兹克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今年北京举行的普立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之后的晚宴上,担任评委的Hadid拿了一位同事的iPhone看中国建筑试验田孕育了哪些最新成果。就连这位曾经的普立兹克奖得主都惊叹于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的设计。传媒中心那魔幻的曲线、史无前例的设计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创作工作室(英文缩写BIAD UFo)的建筑师邵韦平的创意。工作室运用了新的“参数化”软件,令大楼看起来像一个中间向内凹陷的球形坐垫,斜角的钢结构翘曲流畅,中间形成一个大窟窿。该造型令人叹为观止。一般来说,首都城市总能因各种政府建筑—大使馆、宫殿、机关总部—而流露出作为首都的庄严感。然而北京不满足于像华盛顿那样仅仅充当首都的角色。
它决意成为全国商业中心,高楼大滩大道上,一排建于外国租界占领时期的古典风格老建筑面朝黄浦江。江对岸,球形、塔形、金字塔形的建筑以及各种风格的大楼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更有好似漂浮在空中的刺鳐。或许这眼花缭乱的一切令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这都是真实的,形状和材料各异的建筑搭配出奇幻的组合,夜晚亮灯后,备显炫目。对国内外建筑设计师而言,今日的中国是全球建筑实验室。身名显赫的建筑师和建筑公司被请来为中国的新建筑规划蓝图,ZahaHadid、Norman Foster、Steven Holl、Rem Koolhaas、Frank Gehry、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和Gensler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这些名字在中国即等同于高品质标签,正如时尚界的阿玛尼、普拉达和路易威登,汽车领域的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而如今,中国建筑师们渐渐崭露头角,后来居上,迸发出光芒,这些新一代建筑人才首次在随处可见的中国城市厦一幢连一幢拔地而起,其中不少极具标志性造型的建筑汲取了各式各样灵感—从帝王之冕到欧几里德几何学。距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不远处是正在施工的银河SOHO,由Hadid担当设计,集商业办公为一体,比帝国大厦还要大三分之一面积。弯曲的线条盘旋而下,随心所欲地转过来再折过去,让人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Giambattista Piranesi的神秘出乎常理的设计。
上海由于长期以来受外来设计风格的影响,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建筑舞台。德国公司Von Gerkan、Marg & Partners Architects设计的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是一排柱廊结构的建筑,矗立在优美的人工泻湖之中,柱廊之间是由薄嵌板组成的天花板,像有弹性的橡皮一样弯出弧形。体育中心造型惊艳,巨大的内部空间上方是舒展的拱顶,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广受褒扬。还有一项建筑杰作近期出现在离上海市中心更远一点的地方,那就是巨人网络集团总部所在地。建筑师是Morphosis事务所的Thom Mayne,常驻洛杉矶和纽约。Mayne在开阔空地上创造出一栋曲折扭转的建筑,里面有两层楼、也有三层楼,楼顶覆盖草皮。大楼背部犹如猎食的神龙拱起背脊,龙头则腾空延伸到湖面上方。CEO的办公室和董事会会议室就在龙头位置。之字形的建筑匍匐于地面,在背景画面中镂刻出有棱有角的轮廓。在中国大城市百舸争流的建筑发展大潮中,广州也不甘示弱。多栋高雅的大楼在广州市内新的中心商业区揭开面纱,再次证明中国建筑文化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英国的建筑事务所WilkinsonEyre Architects为屹立于珠江北岸的摩天高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设计方案,靠近它的地方还计划盖一座双子楼,或至少是一座姐妹楼。将来这两幢楼之间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有新的歌剧院和博物馆,它们互相之间形成对比,同时也都代表着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文化。
耸的商业办公大楼的楼层做出悬空倾斜的效果。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建筑越大越好,但实际上并没在建造高楼大厦上花太多气力。最近以日本大师隈研吾为首的一群建筑师完成了北京三里屯项目,他们的灵感来源是北京的四合院和低矮的胡同。置身在一些简单房子内的商店被老式四合院包围—其中一家门面用超大的波点来装饰。日渐知名的北京MAD Architects在传统老北京建筑的一角创作了不锈钢的“胡同气泡32”,为四合院和其貌不扬的小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建筑之风。这个宝贝低调地藏身在如今依然保持生气的老北京胡同中。上海杨浦区一个时尚但不走寻常路的艺术园区里,Archi-Union Architects的袁烽为公司办公区后院打造出一个空间,取名“茶馆”。混凝土曲线与室内空间都令人联想到曾经的茶馆文化。
方方正正的广东博物馆新馆由香港建筑师严迅奇打造,不规则的蒙德里安几何风格的窗户嵌入外墙。广场对面的广州歌剧院由Zaha Hadid Architects设计,造型自然,是国内层出不穷的建筑作品中的又一杰作。Hadid在她脱颖而出的方案中推出“圆润双砾”的概念,一个主舞台和一个较小的会堂,仿佛被溪水冲刷平滑的两块砾石。珠江对岸,外表绚丽、造型不凡的广州塔2010年封顶时拿下了完工高塔中世界第一的地位。广州塔拥有一个屋顶观景台,俯瞰全市,风景无敌。经Information Based Architecture的荷兰建筑师Mark Hemel和Barbara Kuit、国际知名工程顾问公司Arup的合作设计,高塔的LED灯投射出光影变幻的彩虹。距广州塔不远,另一个彰显设计技巧的项目正在施工中。香港Aedas Architects事务所的建筑师Andrew Bromberg大胆地将高2012年普立兹克奖得主王澍也是从一些小项目做起的。
他创办了杭州业余建筑工作室,与大多数被请来设计国内一些饱受赞誉的大型项目的建筑师走不一样的路线。王澍与工匠合作,回收利用在中国翻天覆地的现代化浪潮中拆除的建筑旧砖瓦,他孕育出的作品受到了中国传统书法与卷轴画的启发,崇尚自然。王澍为杭州郊区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设计了教学楼和寝室楼,赋予其现代主义园林风貌,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天然木材和宽敞的内部空间,构成了饶有诗意的画面,小中见大。他所创作的宁波历史博物馆大气、细致,煞是神秘。他在整个设计中使用了粗石,表明对颠覆传统、出其不意的设计手法充满信心。王澍也许代表了这样一种变化:一直只懂得引进西方设计理念的中国,可能已经到了输出建筑设计的时候了,因为一些名声鹊起的中国天才建筑师已意识到自己独特的文化根源。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2013 t+l 全球设计大奖
精美的酒店、闻名于世的城巴的新形象、漂亮的博物馆、餐厅、公文包、雨衣……一流的设计为旅行增添姿采。《...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