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出没请注意!
Q:我看了《悦旅T+L》一月刊的“马来西亚宁静海岸”,非常感兴趣,打算下个月带上杂志去体验这条自驾线路。做旅行计划的时候,我发现在当地开车最需要注意的不是和国内相反的右舵行驶,而是那些公路两旁游荡的猴子!请问,自驾游时,如何避免伤害到那些无辜的动物呢?
A: 去年,我和几位朋友去辽宁盘锦观鸟,回程时,一群奶牛突然窜上公路,司机猝不及防,直直撞向其中一头,好在人都安然无恙。因为这起事故的耽搁,本来傍晚就能回到北京的行程一直到凌晨四点方才到达。
事实上,当时路上行驶的车辆并不少,我们的车速也不快,前面好多比我们跑得快得多的车辆都过去了,牛群却恰恰在我们经过的时候冲上了公路。这确实是巧合,但是如果就此等闲视之,那也许下一次更严重的事故发生时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在此,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在遇到突然窜出的动物(行人、非机动车也一样)时,一定要使尽全身气力将刹车踏板“跺”到底,并死死地抵住。在关键时刻,不要心疼车,舍不得狠踩,不然,你很可能就失去了一次全身而退的机会。
随着汽车的普及,选择自驾游的旅行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往往忽略避让动物的必要性以及隐藏的风险,驾校或者交通法规里,“避让动物”和“为野生动物减速”这方面也是盲区。事实上,动物被汽车撞死的情况在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会发生。跑一趟高速,车头上会布满昆虫的尸体碎片。每次与野生动物的撞击,其实是我们侵入了它们的领地,我们是过客,它们才是主人。它们在自己的栖息地繁衍生息,穿越和迁徙。是人类的进入—不管是修建公路,还是车辆驶过—打乱了它们的生活,甚至带走了它们的生命。10年前欧洲的一项研究就表明每年多达2,700万只鸟死于公路伤害,美国每天约有100万只动物死于公路伤害。车辆碰撞已经成为美国佛罗里达黑豹、黑熊、驯鹿、美洲鳄和山姆鹰的最大死亡源,也是阿拉斯加凯拿依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所的驼鹿和英国谷仓猫头鹰最大的死亡源。
对于避让野生动物,我能够给你的建议只有“集中注意,提早发现,及时减速”。但我也绝不赞同盲目采取避让措施,当你已经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仍然无可避免发生碰撞的时候,也只能撞上去了。猛打方向紧急避让的话,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2010年,香港乐施会两位员工在玉树执行灾后重建项目时,就因闪避雀鸟发生车祸,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
有些人喜欢开夜车,因为夜间道路上的车辆较少,车速较快,开起来比较“爽”。但我个人总是尽量避免走夜路。要知道,大多数与野生动物相撞的事故都发生在夜间、拂晓和傍晚这三个时段:大型食肉动物喜欢在夜间循路而行;麋鹿喜欢在黎明或傍晚活动;爬行动物会在夜间利用公路表面调节自身温度。而且,夜行性动物的视力已经适应了微光环境,车灯发射的强光足以使它们眩目以致无法看清来车;而驾驶员在夜间通常先看到麋鹿(或其他动物)的眼睛,然后才是身体。
如果必须在夜间行车,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那些有aFS随动前大灯之类设备的车款,或者部分装载有夜视仪的车型,对行车安全有很好的帮助。
道路和车辆是人类踩在大自然身上的另一双足迹。如同LNT(leave no trace不留痕迹)成为登山环保准则一样,为野生动物减速,也应该成为自驾旅行者的基本准则。英国有6条公路被政府指定为特殊科研基地,其中一条被指定为国家级自然保育区,另有两条路的路旁被指定为欧共体的重要物种保护区。在荷兰,有50%蝴蝶种为道旁常见种,其中包含了当地蝴蝶种和一些稀有蝴蝶种。荷兰因此采取许多措施保护和改善道路两侧的生物群落。
当我们驾车飞驰在公路上欣赏美景的同时,请不要留下一路的杀戮和无尽的安全隐患。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