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休闲好时光
Mercato:回归本源
Jean Georges在上海的名声,就好像他8年前开在外滩三号的那家同名餐厅一样,早已是fine dining的代表,外滩也是如此,不过那一江流水显然越来越不乐意与正襟危坐扯在一起,如今如果不用“轻松”两字稍稍解放一下“端庄”美食的严肃面孔,准会吓跑不少客人。这是一个休闲的好时光,愿一直有暖融融的阳光。
6楼的这家Mercato是Jean Georges开的新店,意大利餐厅,他倒没有多少生意人的自觉,去大谈如今的餐饮市场,他是一个厨子,依然是厨子,所以既然6楼这地方空了出来,既然他那么喜欢外滩三号,既然他想开一家“休闲、轻松、简单”的餐厅,那就开吧。
他说他已不像年轻时候(他依然年轻),爱摆弄技巧爱炫耀才艺,如今的他更多思考那些更本质更本源的东西,去触摸人们的感情深处。他把这家餐厅叫做Mercato,意大利语意为集市,并把整个餐厅也装饰得像个古旧的鱼市场,外滩虽然如今的模样与鱼市差距甚远,但追根溯源,在江边、海边的这处地方,依然有一个古渔村的魂魄。
或者一座鱼市场的概念本身可能更多暗示人们对食材的关注,Jean Georges选用从意大利进口的面粉来制作披萨和意面意粉,当然还有橄榄油,这最不容有失;柠檬来自意大利的索伦托,橄榄来自另一座意大利小城Cerignola。他也用本地材料,比如扇贝来自大连,蘑菇来自云南,而吞拿鱼则获自台湾。当然最重要的是辣椒酱,辣椒是Jean Georges的最爱(its my passion),自然也要特制,秘密是加在其中的西柚皮,你在家也可以试一下。
我还记得我后来又有一晚来到Mercato,坐在身边的是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所有的美食都好像在普通意大利家中被摆放在中间,我们聊着往事与八卦。我试图清醒头脑品尝每一道美味,并在不同味道的披萨中流连忘返,而那大口吞咽芝士的快感可以抹杀一切。食物的味道渐渐淡去,美食存到心中,变成惬意,好像有魔法催你倾吐一切。那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浦东的灯光就在窗外,并非熠熠,却尤为难得地温暖人心。
Capo:食材圆舞曲
一定还有人记得《悦旅T+L》今年1月罗马与那不勒斯披萨的那一番大战,但显然如今我已经成为那不勒斯披萨的忠诚拥趸,并决意在下回拜访那不勒斯的must do单子上加上品尝当地披萨一项。
这得归功于甫在外滩源开张的Capo餐厅,我虽然还未曾吃上披萨,但餐前包一上来便令我大开眼界,外皮硬硬的脆脆的,而里头绵软,就好像上好的羊毛毯子,一凑近便觉得整张脸都热起来,配着同样烤制的微甜的大蒜,撒上一些海盐,一口咬下,顿然从内心散发出饥饿感来。如果不是考虑胃口有限,光这个便能让我扶肚下桌。
这里的餐前包原来也是在披萨炉中烤成,披萨炉是店中的宝贝,位于形似教堂的餐厅最里面,好似被供奉着。而这披萨炉也是主人专门从那不勒斯请来四代持续制作披萨炉的大师,并将一砂一石也从那不勒斯顺便带来(私以为有些夸张),手工砌成。你走近时,还能看到炉中熊熊燃烧的木柴,为投身你我的口腹之欲而肝脑涂地。用的木柴倒也平常,苹果木,烤鸭时常用到,凡能在国内搞到的,倒也不稀罕。
而主厨Enzo Carbone也是那不勒斯人,在家庭小餐馆的熏陶下成长,为Capo能在上海呈现原汁原味的那不勒斯披萨铸下基础,而早前在Issimo的成功也令Enzo在上海大获赞誉,这里最推荐的便是玛格丽特披萨和Forcella,定要一试。
Enzo对食材的选用已近乎苛刻,只是牛肉一项便令他遍访澳大利亚,选出最为优质的Jack's Creeks有机农场,如今你可以看到Capo的生牛肉切得少见得厚实,入口却依然滑嫩新鲜,便知这份对食材的自信自然有因。而店中来自意大利的水牛芝士也是难得,咀嚼在口中甚至仿佛要渗出水来,你会觉得那是从树上刚摘下的果子,与边上的圣女果如此相合。
食材的优质令烹饪的回旋余地大增,从海鲜拼盘便能看出,我原本不爱的鱿鱼竟然能制作得柔嫩异常,在生熟之间精妙地控制着分寸,这些多是在披萨炉边上的烤炉中烤制而成,选用的是日本进口的高质量纯备长炭,更适合肉类与海鲜。
Capo的装修风格独特,长排的餐桌令人觉得仿似在周日同邻里一同做弥撒,氛围亲近又自然,乡间餐厅气氛浓郁,烧烤台好似教堂祭台,从远处便能瞧见熊熊火光,厨房也用玻璃隔间,料理的每一刻都尽入眼中。一进门便是一幅最后的晚餐的油画,“Capo”毫不犹豫置身其中,各个包房也放置妙趣油画。手工吹制的彩色灯具形状各异,巧妙地悬挂在环绕主用餐区的木柱上,粗糙的砖墙、复古的木质地板及瓦砖屋顶似乎也传达着主人对食材的理解。
如你仔细看,便能在天花板的瓷砖上瞧见猪形的暗刻,这是一种对食的膜拜,我心有戚戚焉。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