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里的亚洲——黎巴嫩
黎巴嫩
内战历史成为电影题材最新富矿
贝卡谷地,这个国际新闻中时不时伴随着导弹、火箭炮出现的地名,出现在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作品《黎巴嫩》的开头。那里漫无边际的向日葵田正对着太阳愤怒生长,高高挺拔的秸秆如同不怀好意却敌我难辨的伏兵,以色列一辆落单了的坦克就这么颤颤巍巍开了进去,迷失于地理、历史、教派、党群、正邪和人性共同搭起的迷宫,第一个出现在向日葵田边的陌生身影,究竟会是巴解组织的恐怖分子,还是苟且过活的村庄平民。这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也依然杰出的电影,全片大部分画面都是以坦克潜望镜的视野展
开。瞄准镜的主观镜头和坦克内的客观镜头连续切换,完整地表现着从恐惧到狠心再到悔恨的军人心理。对了,本片导演塞缪尔·毛茨就是坦克兵出身,1982年参与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
黎巴嫩曾是中东地区最富盛名的旅游国家,首都贝鲁特享有“小巴黎”美誉。因为这个国家复杂的宗教门派和数量庞大的海外移民,黎巴嫩人也成为掌握最多外语的国民群体,阿拉伯语、英语、法语都普遍通用。这样的国际化样貌,让它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1975年之前,每年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20%以上。然而持续了16年的内战终结了这一切。即便内战在1990年已正式结束,躲藏着以色列敌人的大小城市,也还时不时遭致以军的导弹定点伺候。或许是经历过太多的战火屠城和分崩离析,黎巴嫩人似乎成了善于没心没肺及时行乐的新人类,而这也同时感染了前来“奢华探险”的海外游客。一天之内,可以同时享受高山滑雪和地中海冲浪,运气“好”的话,还能在敏感时期,端卧五星级酒店听枪林弹雨。2007年的荷赛奖年度最佳新闻照片,授予了斯宾塞·普拉特那张《黎巴嫩青年开车经过贝鲁特南部的废墟》,画面中是2006年8月15日,以军和真主党停战第一天,时髦男女坐在敞篷车内,若无其事地途经被炸毁的大楼废墟。
对电影业来说,黎巴嫩内战这块富矿才刚刚开采,其中关于背叛、杀戮甚至乱伦的题材还等着摄影机开动,来振聋发聩的提醒世人。《和巴什尔跳华尔兹》的导演阿里·福尔曼,同样也是参加过1982年入侵叙利亚战争的以色列老兵,因在梦里被26条恶狗一路追赶,回想起在当年营地外奉命枪杀野狗,就顺便把老战友约出来叙旧,没想大家都有伴随噩梦的战争后遗症。后来,这个老兵用了特别的动画纪录片形式,呈现他与老友的战争记忆,惟一非动画的真实纪录片画面,出现在最后无声的五分钟,在占领军以色列人的眼皮
下,基督教“长枪党”民兵冲入难民营,制造了贝鲁特大屠杀。关于内战,关于残酷人性,表现得最为痛苦难忍的,是2010年的加拿大电影《焦土之城》,这是一个有着古希腊经典悲剧结构的故事,黎巴嫩南部山区复杂的宗教社群是推动悲剧的根本力量。相较前面形式感强烈的两部电影,观众们能在承受了几乎窒息的哽咽后明白,对于一段真实历史,还是由高明的叙事技巧来讲述更为有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这里会是天堂吗
不知名的沙滩,晃晃悠悠的平房——那都是曾经。Peter JonLindberg近20年后故地重游苏梅岛,看到的是高雅的...
-
-
马六甲 谁的迦南地
如果我说,耶和华当时让摩西率众多犹太人逃离埃及去一块“流奶和蜜的土地”是个愚蠢的想法,信奉基督教的老...
-
-
伊尔库茨克风尘
三段伊尔库茨克的小插曲,以飨读者。
-
-
幽居在荒野(二)
Musandam半岛是阿曼位于阿联酋的飞地,正好扼住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隔海相望。距离迪拜90分钟的度假地,那里...
-
-
幽居在荒野(一)
Musandam半岛是阿曼位于阿联酋的飞地,正好扼住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隔海相望。距离迪拜90分钟的度假地,那里...
-
-
亚洲地区电影节一览
西伯利亚、黎巴嫩、阿什哈巴德、卡尔斯,在这些并非旅游热点的陌生之域——冰雪针叶林、滚滚恒河、沧海废墟...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