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里的亚洲——阿拉哈巴德
阿拉哈巴德
大壶节里的虔诚教徒
什么时候才有世界上最密集的人群聚集?中国春运?不对;麦加朝圣?也不对。迄今的正确答案,应当是,十二年一个轮回的印度大壶节(Kumbh Mela)。美国纪录片《通往天堂的捷径》深度展现了2001年那次盛会,那一年春天阿拉哈巴德的桑格姆沙洲,据统计,共迎来7000万人。
相传印度教神明和群魔,为争夺装有长生不老药的壶大打出手,结果不慎把壶打翻,四滴长生不老药分别落到阿拉哈巴德、哈里瓦、乌疆和纳锡四地。于是,从公元前500年,这4座城市就每3年轮一次庆祝大壶节,也让这一节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宗教庆典。其中,位于恒河、亚穆那河和撒拉斯瓦提河交汇处的阿拉哈巴德被公认为最蒙神明庇佑的洗浴处,于是,以12年为轮回,当仁不让地成为大壶节最热闹的地方。
长达43天的节日里,人们在城郊密布的帐篷里生火做饭,在城中俗气而夸张的华灯下散步。所有的帐篷相连成一座城池,篷外的露天食堂里,人们端坐地上,前面垫块竹叶,幸福地用手抓吃,大锅饭在不远处最大的帐篷里;城里的华灯结成马戏团表演大篷车似的舞台,每隔一两百米,就有一位圣人高坐台上宣讲;捣鼓着各类乐器的艺人陪着骆驼、牛群和大象一起招摇过市。
沐浴前的主角是一位叫大乘止观的日本女人,信仰印度教的她,决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神灵的忠诚,而方法极端到要将自己埋入土里三天三夜。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围观着整个仪式:撒圣水,宗教老师宣布“静坐是一种沉寂,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也是希望”,然后大乘止观顺着布满鲜花的梯子爬下坑洞,地面上的助手盖上石棉瓦,铺满尘土。像是葬礼又像涅磐。
教授婆罗门六派哲学之一吠檀多的小伙斯瓦里,早就结束了俗世的家庭生活,找了一位曾担任空军飞行员的巴巴拉教士做老师,一道寻求和平,“爱与和平从不来自枪支弹药。”就连这样的智者也不知道全印度究竟有多少神灵,但却深信所有神灵共同集中着人类的智慧。
斯瓦里作为翻译,带剧组见识了不同的宗教领袖和圣人。一位60岁骨瘦如柴的老者,一直举着右手,“我14岁离家,然后不记得从哪天开始,右手再没放下过,我们一起苦修的有四人,只剩我还没到境界,我们除了意志力什么都没有。”宁静的拉玛吉妈妈认为若想取得觉悟,又不舍得割舍放弃,那什么都不能实现,并对坐着奔驰的精神领袖嗤之以鼻。多拉哈·巴巴拉自称是超度千万生命的女神儿子,一名纽约大学的教授上前问他从哪儿来,他只发出歌唱般的疯言疯语,表达自己属于全宇宙,随后还真哼起忐忑般的神曲,高台下一个姑娘像嗑了药似的,彻底入魔地甩着长发狂跳不歇,直至巴巴拉停下双唇,自己也昏倒过去。更有一位苦修的异人用生殖器缠绕住木棍,愿意托举任何世人,斯瓦里连忙打趣道:“我可不愿成为你的弟子。”
最神圣的沐浴时刻到了,日本女人也毫发无损地出土了,骚动的人群和她的日本家人一道痛哭流涕,淡定的大乘止观却早已不喜不悲。连同她在内的所有圣人,被不同的弟子簇拥着,奔向圣河边,捧起水呼唤上苍,然后感觉自己被水永远载起。散于河流的鲜花飘到了一个河湾处集体盛放,就像河流终入大海,人们也不再分你我。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这里会是天堂吗
不知名的沙滩,晃晃悠悠的平房——那都是曾经。Peter JonLindberg近20年后故地重游苏梅岛,看到的是高雅的...
-
-
马六甲 谁的迦南地
如果我说,耶和华当时让摩西率众多犹太人逃离埃及去一块“流奶和蜜的土地”是个愚蠢的想法,信奉基督教的老...
-
-
伊尔库茨克风尘
三段伊尔库茨克的小插曲,以飨读者。
-
-
幽居在荒野(二)
Musandam半岛是阿曼位于阿联酋的飞地,正好扼住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隔海相望。距离迪拜90分钟的度假地,那里...
-
-
幽居在荒野(一)
Musandam半岛是阿曼位于阿联酋的飞地,正好扼住霍尔木兹海峡与伊朗隔海相望。距离迪拜90分钟的度假地,那里...
-
-
亚洲地区电影节一览
西伯利亚、黎巴嫩、阿什哈巴德、卡尔斯,在这些并非旅游热点的陌生之域——冰雪针叶林、滚滚恒河、沧海废墟...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