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每月推荐-默认分类 >> 苏博七拍

苏博七拍

文: 王国慧  | 图:伍昕晔
然而和理想中的上博不同,苏博面积不大,展品也不多。要让观众感觉丰富有趣,就需要向苏州先辈的造园法学习:建筑要在空间导引上做文章,内容要在展览策划上做文章。 “我们的优势是苏州的地方文化特色,所以想让器物说话,以阐释取胜。”譬如“吴中风雅”展:书斋长物、陶冶之珍、攻玉巧技、雕镂神工、文房雅事、闲情偶寄、锦绣浮生、草堂墨戏……单是名目,便罗列出一派明清“时玩”之气和姑苏市井生活。毕业于浙江美院国画系的杨,在苏博工作已14年。从最初的文物鉴定、学习委员会、资料室到现在的陈列部,几乎做过所有流程。聊至兴起,他便起身带我们去隔壁的老馆转转。 一对老夫妻正在老馆里闲逛,我追问阿婆新馆好不好看。她说,“还行,就是怎么看着有点像日本人的。我还是喜欢忠王府。”老先生闻言拍拍她,她轻轻斜他一眼,狡黠地冲我笑笑。“我们常来。我小时候就住街对面,那时这里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有天傍晚,我听到戏台上敲锣打鼓,就偷偷跑过来。原来是学生们在演个苏联新戏。” 老人家所说的,正是忠王府里有名的古戏台。据说新馆设计期间,苏州市文广局特在这里开了出《游园惊梦》请贝老看。贝家与昆曲的渊源颇深,80多年前,正是“拙政园主”张紫东、“狮子林贝家”的贝晋眉(贝聿铭堂叔)和徐镜清等共同发起的昆曲传习所,使昆曲绝处逢生。而今一墙之隔便是曾经的张氏“补园”——昆曲大师俞振飞在此长大,苏州世家子弟也曾纷纷涌来学曲。设计过美国摇滚乐名人堂的贝聿铭坦言自己“并不了解中国音乐”,虽然他的母亲善吹笛,也教会他聆听寂静的声音,然而他喜欢的还是西方古典音乐。 从忠王府再折回新馆,观众明显增多。但当人流被空间巧妙地引导和分隔后,便不觉拥挤。其实对于博物馆空间,最核心的始终是衔接展品和建筑的人——观众的活动空间及其感受,这才是公共建筑中最重要的因素。 我在紫藤园里喝茶时,遇到了几位台湾游客。她们一致推崇请贝老设计苏博的“创举”和“叶落归根”的意义。至于建筑,“大师当然有大师的水准,不过从个人角度,我还是有些失望。”一位建筑师向我解释,“可能是园林的元素、苏州的元素表达得不够充分,总之,我还没有被感动。”而另一位则刚去过贝老在日本的名作——滋贺县美秀博物馆,“展品没有这里多,但整体感觉非常好。那种进入山中的感觉非常的东方。”最后她们一致称赞票价的便宜,相比之下,苏州名胜景点的票价大都在50元左右。 新馆里的学生游客甚多,大多是建筑系的,天南地北为了瞻仰大师作品而来,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次走进博物馆。说起建筑,他们都很亢奋;说到展品,他们告诉我,“看不大懂,不过,以后可能会有兴趣多看看”。 第四出 故国 在苏博商店里的贝念祺温文儒雅,又略带羞涩。他出生在墨西哥,自幼随家人赴美,后定居香港。1983年他第一次回老家苏州,“感觉非常美,就像威尼斯。” “2005年,伯父(贝聿铭)说在设计一个国际水准的博物馆,希望能有一个相匹配的商店。”他向我解释道,“人们到博物馆来,是为了看到美丽的文物,但是也应该让他们看到和买到美丽的‘现存品’。这才是文化传递的意义。所以我们就开了这家店——Middle Kingdom Design。” “从搜集资料、设计选材、寻找工匠,到制作的完成,其实这一切都非常难。但我们总是尽力而为,因为我很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商店的logo非常独特,像是把“中”、“王”和“国”字的形、意都串在了一起。贝自豪地说,这正是他们的“mark”。之所以要用“中央王国”而不用“China”,他认为这正代表了他们用心呵护和寻找的“传统的中国文化”——“我们想要保存和展示最好的、中国现代的活的工艺品,复活那种手工制作的精神。” 明式家具、手织地毯、潍坊风筝、宜兴紫砂、苏州微雕和绣品、镶嵌古玉的手编项链,他一样样细细指点给我看那些做工、材质和精致的细节。虽然很多人进来看看,咋舌说贵,就走掉了,但贝念祺并没有不开心,“真正美的东西,物有所值。大家只是欣赏一下也很好。”
3 of 5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2007年4月号
皮耶德蒙特风味

黄昏时分,我们寻找一家名叫I Bologna的餐馆,它位于罗盖塔·塔纳罗(Rocchetta Tanaro)居民区内或附近地区...

北京 Funky的都城

正如如果研究纽约肉库区(Meat Packing District),或者伦敦Hoxton区的成型过程,多半会有匪夷所思的感觉...

开罗艺术视界

开罗市中心区的Maarouf街是出现不少奇迹的地方。这条狭窄的林荫道藏匿在宏伟的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北京 Funky的都城

正如如果研究纽约肉库区(Meat Packing District),或者伦敦Hoxton区的成型过程,多半会有匪夷所思的感觉...

住在山野的江南

我们到达南苑温泉山庄的时候,天上还下着牛毛般的细细春雨。但大约一个小时后,当我把头部以下的身体全都舒...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