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岗尘缘
文:
那那
| 图:陈海平
尼泊尔人一直认为,虽然藏传佛教在西藏拥有最多信徒,但唐卡绘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最早起源于尼泊尔,随着7世纪莲花生大师传入西藏,后来在西藏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反过来又影响到尼泊尔本地的唐卡绘画。这种说法同唐卡在7世纪出现于西藏也可相互印证。 我去的Lama Thangka Painting Center,是本地最著名也最悠久的唐卡学校,有30年历史。一栋三层楼里,20多个学生正专心作画,雪白的画布反射着晨光,照亮他们专注的眼睛。画师先描出线条和沟线,然后分部位填色或晕染,描上金线或金粉,然后再用玛瑙笔反复摩擦令其金光闪现。这样的唐卡即使在幽暗的室内也闪闪发光。 这里卖的唐卡有学生画的,也有Master绘画,所谓Master是从事唐卡绘画10年以上的技师。Master又分一级和二级。看唐卡跟看瓷器有几分相似,见识了真品,庸脂俗粉便不入眼了。一幅好的唐卡不管布局多繁杂细密,也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即使画一百尊一样的佛像,也能观得每副面孔的喜悲,即使画一百只一样的鸟儿,也能看出不同的眼波流转。 在加都,唐卡价格从2-1000美金都有,很难比较。在这里,一幅标准尺寸(40×30英寸)的一级唐卡,绘画时间常常在40-70天之间,价格300-500美金不等,除了画工之外,其工艺含金量也是重要因素。这个含金量是指真的金子。 传统绘画唐卡,以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是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虽经百年岁月仍艳丽明亮。黑金唐卡(Black & gold)在黑色背景上用金粉描绘出图案, 其整个画面古朴神秘,具有非常强烈的装饰效果,尤其受旅游者欢迎。刻金唐卡(Gold carving)是先用金粉在画布上涂上厚厚一层,用朱砂勾勒,然后用刻刀压刻出线条,只在佛的发髻、底座和眼等部位涂上颜色,整个画面笼罩在一层金光里,非常堂皇,令人震撼。由于绘画时需要凝神专注于刻刀上,金光对眼睛会形成伤害,技师不能长时间工作,因此绘画的时间比其它品种更长,常常超过两个月。 身材瘦小的Ram不厌其烦地展示唐卡,他是这里的艺术总监,脾气谦和但有韧性,尤其是在漫长的价格拉锯战中,我领教了他的厉害。最终我挑了刻金唐卡,在昏暗的屋子里,它那莲花宝座散发出的幽幽金光,如佛光普照,令我眩晕;当然金子多了总能让人眩晕,这幅唐卡耗金6.5克。 选择唐卡除了看画工,再就要合眼缘,我佛如来见一切众生皆大欢喜,如果当你面对一幅唐卡,心中升起欢喜之心,那应该就是它了。那些最好的唐卡依然是由庙里的喇嘛画的,用心和用手,毕竟是不同境界。从前寺庙供奉的唐卡不能签名,很多优秀的画师在历史上也寂寂无名。现在唐卡成了艺术品,优秀的艺术家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 从唐卡学校里出来,已经适应了黑暗的眼睛,被近午的阳光晃得睁不开眼。 我把勺子一次次竖起来, 这种国王酸奶(king yogurt)如此稠浓, 通常数到10它才落在碗里, 糖和蜂蜜都会破坏它原有的味道, 没有任何食物比它更接近爱情的本质:酸,甜,浓烈,欲罢不能。 在CAFÉ Nyatapola 下面仰头看,满眼是粗细不一的大腿,客人们喜欢把腿伸出栏杆外面,俯视下面的碌碌人群。大概是位置太好的缘故(在广场中心),价格也高,一杯咖啡等于Thamel一壶的价格。 参观游行也是巴德岗旅行的重要内容,游行的理由五花八门,比如现在,一支长长的鲜艳的队伍浩浩荡荡迤逦而来,最前面是各个学校的学生,穿着各色校服,后面跟着乐队、妇女各色人等。这么浩大的游行,理由是:为了地震的建筑安全。 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三城的建筑风格非常近似,房子多是红砖色,也有白色墙壁的,质朴的红砖衬着深粟色的精制木雕,令人一见倾心。民居和神庙混杂一起,在曲折的小巷中神奇地展开。一路缓坡上行,古旧的砖楼木屋挤压着狭窄的街巷,连绵的垂檐把天空遮蔽成狭长的走廊。无论是皇宫建筑、大小庙宇,还是普通民居的门窗,都布满精致的木刻图案和花纹。雕刻大都以宗教为题材,佛像、菩萨、湿婆、毗湿奴等千姿百态神态各异的神像衬托着古老的墙体,时光也在其上留下自己的刻痕,斑驳陆离。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