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试乘日记
文:
姜浩峰
| 图:姜浩峰
5月18日 4:00,列车临时停靠尕海站。这个车站的站房上还有原西宁铁路分局颁发的标准中间站的铭牌。7:00开始,餐车人员在部分列车员帮助下,从站房向列车上挑水。车站职工自己饮水也需要从尕海站北面一公里左右挑来,能够分一部分水给这趟试验列车真是很不容易。 7:00,站上的农民工开始上班。尕海站和青藏线西宁至格尔木站的许多小站一样,在进行施工改造。这些农民工来自火车站北尕海镇东升村,全是回族。在一个名叫冶胡亚尼的中年汉子召集下,大家聚拢一起,我为他们合影,他们兴奋得差点把我抛到空中。 尕海站站台位于一个小山坡,山坡下是格尔木工务段的一个工区休息室。休息室窗明几净。7:30,几位眉清目秀的女养路工上工了。在东部城市,女性不会从事养路工作。 13:00,列车从尕海站开出,不久到达下一个区间——德令哈。德令哈市行政区辖内有一个著名的劳改农场。一路上是黄沙漫漫的戈壁滩,有一个小站名叫“戈壁”,根据铁道部车站命名的相关规定,戈壁站应该是唯一叫做“戈壁”的地方。 也是由于施工的缘故,从尕海到格尔木一路不使用信号机,列车每经过一个区间都要停车,到车站开路票,人工引导开车。这一路,能够看到用石头、黄泥和废钢轨制成的固沙装置。 一路走走停停,夕阳西下的时候,时钟指向20:00,列车刚刚进入饮马峡过锡铁山。这里的行政区划已经属于格尔木市。从行政区划的面积来说,格尔木市是全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城市,人口却不足30万。列车行驶的这一段区间,是著名的察尔汗盐湖,从前听说钢轨是直接铺在盐湖上的,即所谓的万丈盐桥,但我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钢轨下依然有枕木和道砟,盐湖的景象也不是想象中的一片银白,而是被黄沙覆盖。青海钾肥厂的采盐设备整齐富有节奏地工作,却见不到人影。 21:30,列车停靠海拔2800米的察尔汗站。 22:10,经过93个多小时的行驶,列车到达格尔木。 大家入住火车站旁三星级的格尔木大厦。 由于是试验列车,感受到了几十年前乘火车的方式——人工引导开车。 5月19日 8:30,所有试车人员在海西州第二医院体检。进入医院大门,可以看到大院左侧一幢醒目的建筑——高原病治疗中心,那里有治疗高原病的高压氧舱。 体检项目有四项:血压、心电图、血氧浓度检测、心肺x光透视。我低压90,高压140,属于正常值与高血压的临界点;心电图显示窦状心动过速,心率达每分钟110次;血氧浓度96,属于较好水平;心肺透视合格。这张体检表是不合格的,属于不能在高原工作生活的范围。在体检站验表时,医生再次把脉,连续测了3次,心跳终于达到每分钟90跳,勉强达到合格标准。 上车后,第二医院的随车医生再次为大家做体检。我的血压仍是90/140,偏高;心率正常;血氧浓度95,较好。 晚饭后,每人领到一盒复方丹参滴丸和红景天胶囊。 17:50,列车驶出格尔木车站。这时已经有两台在内地牵引货车的东风8型大马力机车挂在车厢前,东风8前,挂着的是本次列车格尔木到拉萨的主动力——NJ2型0003号机车。与此同时,列车广播全列禁止吸烟,因为列车开始供氧。每一个卧铺床头灯下方都有氧气出口,只要手指伸进去一按,氧气就会呼呼冲出来,弥散式供氧设备也同时开启;如果乘客需要更高的供氧标准,乘务员会提供面罩,将面罩连接到床头的氧气出口就行。列车从格尔木开出后,没有人使用氧气面罩。 列车以时速80公里驶出南山口,机车呼啸着牵引车辆向可可西里而去,莽莽昆仑,满山大雪,雪原里能看到藏羚羊的影子。列车的爬坡速度惊人,不一会儿就到达了海拔4159米的玉珠峰! 听觉开始迟钝,每每需要做一次吞咽动作,才能稍微恢复正常,过不了一分钟,又需要做一次吞咽动作。这可能和列车越走越高、气压越来越低有关。密封包装的一些食品、牙膏等早已经鼓胀起来或者炸破了。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