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瓦胡岛
夏威夷瓦胡岛闻名遐迩的北岸(North Shore)是国际流行文化圣地,当地和远道而来的职业与业余冲浪好手、电影电视名流和游客汇聚在一起。这是一群生活在梦想中的人物,汤姆•奥斯汀(Tom Austin)跟随他们的脚步,揭开北岸的面纱。 图/科利埃娜•伦特米斯特(Coliena Rentmeester) 编译/Relemont、张竝 夏威夷瓦胡岛的北岸好似活动的电影宽银幕,《快乐海滩》(Beach Blanket Bingo)和《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在这里交替上演。这一场景怪诞离奇,人人都过着电影般的生活。对从美国本土来的人(在俚语中他们被称作haole)来说,北岸就是一座巨型海滨乐园。在豪华的海龟湾度假村(Turtle Bay Resort),客人们在汉斯•赫德曼冲浪学校(Hans Hedemann Surf School)学习;毫不奇怪,他们心中深深印下热门电影和电视剧集《冲浪小女生》(Gidget)、《夏日无尽》(The Endless Summer)、《破浪巨人》(Riding Giants)、《浪潮汹涌》(Step into Liquid)以及《海滩游侠》(Baywatch)中的梦幻场景,当然也包括最新的剧集《迷失》(Lost)等。北岸没什么是真的,不知何时猫王就会冒出来,用柔和的颤声向某位多愁善感的女秘书一曲情歌诉衷肠。 在宁静安详的1950年代,一群活跃不羁的加州冲浪者从怀基基(Waikiki)驱车向北来到此处。从此,真实的北岸不复存在,一幕幕天堂般的幻景在这里展开。北岸由绵延26英里的海滩以及周围的山峰组成,被称作瓦胡岛的乡村,到了旺季(12月到来年的3月),正面高达25英尺的滔天巨浪将此处变成冲浪圣地,这同时也意味着它成了国际流行文化的乐土。北岸的一头起自拉耶(Laie)的摩门教神庙,拉耶是摩门教徒的地盘,这一点可以从音像店售卖《杯酒人生》(Sideways)的“洁净版”看出来(一名职员说:“只删去一点点脏话和裸露镜头,几乎看不出差别”)。北岸的另一头是地广人稀的凯纳海岬(Kaena Point)。哈莱伊瓦(Haleiwa)在19世纪是基督教传教士的据点,现在是北岸的娱乐中心,有各式各样的冲浪商店、天国天然食品店(Celestial Natural Foods)、比利美发屋(Billy’s Barber Shop)和永远挤满了人的松本刨冰店(Matsumoto Shave Ice)。松本刨冰店内都是日本游客,墙上挂着影星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的相片。哈莱伊瓦乔氏餐馆(Haleiwa Joe’s)因电影《夏威夷生死门》(The Big Bounce)而名留青史。在这家店内,中年食客一边看着电视上的冲浪比赛,一边忿忿不平地议论着炫耀技术的年轻人。 Manu O Ke Kai独木舟俱乐部是哈莱伊瓦最具夏威夷旧日风情的去处,里面满是浮架独木舟,让人毫无置身美国的感觉。时尚工业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尽显天然本色的珍宝。一天下午,25岁的“时尚冲浪运动员”杰米•斯特林(Jamie Sterling)在这里录影,将他从冲浪小子成长为明星的过程娓娓道来。他在美国一等一的海滨小镇长大,谈起自身经历来自然流露出一份轻松随意。在北岸的学校里,学生的背景形形色色,有根在美国大陆的白人小孩,有夏威夷土著、菲律宾裔、葡萄牙裔、华裔、摩门教徒、佛教徒和萨摩亚人,他们用晦涩的俚语交谈,比如把朋友(friend)说成是brah,把食物(food)说成是da grinds。冲浪板一早被带到学校来,下课铃一响,他们就直奔海滩而去。 斯特林只偶尔参加冲浪比赛,所以他有充裕的时间,在杂志、纪实频道和公司的赞助下畅游世界各地,不停寻找波澜壮阔的海滩。和其他模特一样,他在杂志版面出现得次数越多,就越是一件更有价值的商品。对斯特林来说,生活拐了一个奇怪的弯:“我在大三时开始靠冲浪挣钱。但在高中,所有的女孩都被橄榄球运动员追去了,冲浪运动员在这里没什么大不了的。”的确,冲浪对当地人来说只是一道再平常不过的风景。热爱运动的郊区家庭,从老祖母以下全家出动,开着小货车、带上冲浪板,出现在怀梅阿湾(Waimea Bay);教堂用冲浪板做标识牌;房产中介商Don Darnell一边与浪涛搏斗一边同预期客户会面,冲浪、工作两不误。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