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首页-每月推荐-默认分类 >> 茶香里的徽州

茶香里的徽州

文: 张迎  | 图:朱海
茶业曾经是明清时徽商“世守其业”的“巨业”。其中,歙人许承尧的先世早在明朝,已远赴居庸关贩茶。到清朝乾隆时,徽商在北京开设了茶行7家,茶商字号166家,小茶店数千家。华东的苏州、上海,西北的陕西、甘肃,西南的四川,华南的广东,到处都有徽州茶商活动。明末歙县的汪伯龄就是“榷茶雅州(今四川雅安)”的大富商。明清时期,洋商在广州采购最多的是福建武夷山茶和徽州松萝茶。清朝嘉道时,广州人张殿铨曾建议徽州茶商改进制茶技术。后来他在广州城西十三行街开设隆记茶行,专收皖南绿茶,果然受到洋商欢迎。从此,皖南绿茶畅销海外。 在夕阳落山的时候赶到渔梁坝,乘摆渡听船夫指点着水岸人家的门前,那些细窄小路连接的栈台,这个是盐商码头,那个是茶商码头,当年的商人们就把货物用小船集中到坝下面的大船里去。万商云集、千帆竞渡早已是过往云烟,如今河道里往来的不过是几条专供游人欣赏水色的摇橹小船,船家中间就有当年船运世家的后人,现在留给他们的天地不过是村庄边往来十几分种的水路。当年踏上蓬勃商途的人或者踌躇满志或者对前途惴惴不安,他们也许从没像今天的游客一样发现新安水道的迷人。水波摇着最后的夕阳,被封了嘴的鱼鹰乖乖地由着主人拴在岸边,不管是游人还是碧水下的那些鱼儿都要明日再见。古码头失去游客的时候,才是徽商衰落后的真实景象。 虽然都是江南,都有粉墙黛瓦的窄巷,但这一处的江南,不是别处。除了新安水道上的这些古码头,徽州大部分的村庄都不似我们熟悉的江南小镇周庄或者乌镇,由街渠水巷萦绕,即便是入夜时分还荡漾着桨声,更没有岸边连绵的商铺和安乐纵游的人群。这里的江南现在还是属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 商贾巨儒荣归故里,建了深宅巨坊,给后人留下荣耀,却没有留下繁复的饮茶仪式。茶不过是亲族聚会时的道具,不管是婚丧嫁娶族中议事,茶是区分长幼尊卑的道具,却非排场中的主角。而且这茶的故乡,并未产生以茶交游的礼节,好像这里的人更多的是以茶省心。仿佛那些宦游后回到徽州的人,多数是隐居的,饮茶更是清修,而不是呼朋唤友的社交活动。因此这里并未产生闽南地区饮乌龙茶时惯有的饮茶仪式。也许这更符合徽州人内敛的性格。他们虽同宗同族比邻而居,却少借墙造屋,那些烟雨窄巷,是慎独以及在巨大群体中保持独立的结果。 徽州人热情好客,最诚意的礼仪,莫过于用玻璃杯或青瓷盖碗为你单独泡上一杯家里最好的茶,汤色浓郁金黄,香气萦绕。讲起茶艺,他们常常显得有些不屑,——新茶在杯,那酽酽的茶香里便是情谊了。主人恭敬但决不谦卑。如果投机便坐下长聊,如果不投缘便敬而远之。 茶之饮,最早的目的在于:“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以茶佐以小食,并听曲看舞的,多是乡间的粗茶,或是茶馆里的市民茶。其实,许多名茶常是从寺中僧人中传出,也许与茶性清苦、宜于出家人修炼有关。 既如此,品茶当然不能随便选个茶寮,也不能与不懂的人对坐。大概饮绿茶,更适合有东方古典情怀的人,需正襟危坐,将知交的清谈化为清风细雨;而乌龙茶是社交茶,适合朋友欢聚高谈阔论;红茶则适合亲人密友,道几句岁月冷暖、生活甘苦。 除了好茶,徽人习俗里还喜欢种植兰花、天竹、月季,他们会把自己不大的园子当作整个世界来打造。胡适有诗:“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位曾深情地自称“我是安徽徽州人”的游子,大概最懂得兰花的意义。说来有趣,很多茶被称为兰香型,其实,据明张源在《茶录》中说:“茶有真香,有兰香,有清香,有纯香。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不生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纯香。”可见,有时茶中并无兰,甚至无兰香,只是以兰做比。有人说,千百年来国人欣赏兰花“清寂、慎独、自芳”的个性,恰恰与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主流吻合。如今兰香型的茶,指山野中茶与兰混种得兰花香气,或后经人工赋予兰花香的品种,仍是茶中珍品。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都是此中翘楚。
3 of 4

同期杂志的其他文章

2006年3月号
西安迷墙

站在西安钟楼前的时候,我拿出手表,将在上海时拨快的那十分钟调了回去,然后开始尝试着在以后的半个月中调...

印度之珍

在印度的第一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异乡。此时正是科钦的黎明时分,我和妻子阿曼达睡眼惺松地切...

科西嘉,玫瑰与枪

已经是午夜时分,玫瑰红酒的甜香还在唇齿间回荡。泡了一杯自备的铁观音,这也许是科西嘉唯一缺少的东西。(...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西安迷墙

站在西安钟楼前的时候,我拿出手表,将在上海时拨快的那十分钟调了回去,然后开始尝试着在以后的半个月中调...

科西嘉,玫瑰与枪

已经是午夜时分,玫瑰红酒的甜香还在唇齿间回荡。泡了一杯自备的铁观音,这也许是科西嘉唯一缺少的东西。(...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
关于我们 广告联系 订阅杂志 我要投搞 隐私政策
COPYRIGHT© 2005-2023 《漫旅 TRAVEL + LEISURE 》 ALL RIGHT RESERVED
电话:021-33313788
美国版 亚洲版 沪ICP备1800194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