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台北
文:
叶孝忠
夜生活 过了晚上10点朋友才有空见面,见面时她已经换下了正经八百的上班服,一身风骚的黑蝴蝶打扮。朋友说现在还早,一天才正要开始。台北的夜晚正如尹雪艳一样总也不老,永远焕发青春活力。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她的夜晚也一样。 台北是一座厌倦了睡觉的城市。夜晚虽没有欧洲式的古典,但绝对好玩。朋友带我游车河,车子闯出了霓虹灯的迷宫,由温暖的街灯引路,往台北人的后花园阳明山上开去。回头看,万家灯火把城市点燃,身后一座城市的轮廓慢慢浮现出来。原来台北的夜晚才是它的白天。阳明山上的仰德大道、菁山路、平菁街一带的特色茶馆、咖啡馆非常多。其中,“森林传说”(台北市阳明山菁山路134-1号,886-2/28623199)设有观景台,特别受欢迎。夏夜的茶馆经常人满为患,人们在露天位置饮酒作乐,俯视台北的人间烟火。 台北人喜欢过夜生活,这也是台北的夜市文化如此蓬勃的原因。游客都赶到士林夜市(捷运站:剑潭或士林)凑热闹,但老马们却喜欢辽宁夜市(捷运站:南京东路),那里比较民间,有庶民生活的市井气,那也是王家卫选择拍摄《春光乍泄》的夜市。如果你正要减肥,或许去了一趟台北后才下决心吧。台北小吃特别多,牛肉面、卤肉饭、蚵仔和大肠面线、盐酥鸡、臭豆腐等,集中了中国大江南北的美食,而且十分实惠,一份才15-20元人民币。 咖啡馆 台北虽然不是座漂亮的城市,但人文气息颇为浓厚,自然就集中了很多的咖啡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台北人的梦总和开咖啡馆有关,台北咖啡馆主人大多有个性,开一家咖啡馆如在闹市中辟出桃花源。大辣出版社的总编辑黄健和说:这些人都不是想要赚钱,只想开一家自己和朋友们都会喜欢的咖啡馆。大有大隐隐于咖啡馆之意。 西门町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馆(台北市武昌街一段5号2楼,886-2/23885733)停业了将近15年,重新开张,室内装潢依旧保留了老明星咖啡馆的模样。这家咖啡馆在台湾当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台湾文坛大师白先勇、黄春明、陈若曦等人1960年代经常泡在这家咖啡馆里,辩论着下一期的《现代文学》杂志应该翻译谁的作品。国际知名舞蹈家林怀民年轻时也经常到明星写小说。咖啡馆还保留着1960年代的气息,连蛋糕和咖啡的做法也有浓厚的怀旧味道。 台大和师大一带,因教授、文人和学生聚集,也集中了不少咖啡馆和不太吵的夜店。中午在这个大学区内游荡,看见喜欢的咖啡馆就进去。这些咖啡馆大多提供无线上网服务,打开笔记本电脑,就衔接上另一个世界,所以也有不少soho族把咖啡馆当成自家的客厅,在浓郁的咖啡香中加班。挪威森林(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284巷9号,886-2/23653089),以村上春树的书命名的咖啡馆,自然也吸引了相同脾性和口味的人,老板阿宽喜欢音乐,咖啡馆里墙上满是唱片,还挂着罗兰巴特的海报,在这里最容易碰见台北的写作人,在隐秘的角落中苦苦酝酿下一篇小说。 台北之家 走进台北之家这栋雪白的花园洋房,赶往一场四点半的《咖啡时光》,此时,如果你幸运的话,或许还能看见导演侯孝贤“在那里吊儿郎当的吸烟”(龙应台语)。 龙应台任台北市文化局长期间修缮了不少老房子,为它们写下新履历,并把房子的使用权交还给民众。其中这栋变身成功的老建筑就是她最为津津乐道的丰功伟绩。台北之家(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号,捷运中山站旁,886-2/25117786,www.spot.org.tw)前身是美国“领事馆”,闲置了将近20年,杂草蔓生,神秘如幽灵,现在已经焕然一新,不少建筑细节,包括柚木地板、二楼的壁炉都保留下来。 现在这里有专门播放艺术片的小戏院光点,还有一家以售卖电影、设计、城市、旅游类书为主的诚品书店。书店不大,但选书十分集中,已经成了我在台北的必到书店之一。 那天阳光正好,如人文的光辉,在树的枝叶之间泻下,雪白的墙上是星星点点的和着咖啡香气的阳光。台北之家的附属咖啡馆叫25°C,据说也深受台北文艺青年们的欢迎。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