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忧伤依稀,浪漫重现
文:
张睿
| 图:刘春
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道里区透笼街88号,¥25元/张,8:30-17:00,0451-84686904 圣母守护教堂又名乌克兰教堂(东正教堂):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 尼埃拉依教堂(基督教堂):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 圣母教堂(天主教堂):南岗区士课街47号 20世纪20年代,定居哈尔滨的犹太人已逾两万人,并形成了会堂、学校、医院、银行、图书馆等配套完整的独立社区,位于道里的原哈尔滨犹太社区从去年开始了保护和整修工作。 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犹太会堂,哈尔滨犹太新会堂修复、重现了4个廊柱擎起的尖券高门、正殿、鼓形圆心式穹顶等犹太建筑典型符号,现已辟为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1921年犹太新会堂建成后,原来的犹太总会堂改称犹太老会堂,那儿是哈尔滨犹太移民文化复兴组织的遗址;哈尔滨朝鲜二中(原犹太中学、音乐学校)就建筑技艺的细节来说,乃当今世界上仅存的此类型风格的犹太建筑,而犹太人在哈尔滨创立的一批音乐学校还萌发了像《乌苏里船歌》作曲汪云才这样的中国音乐人的儿时梦想。 犹太新会堂(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道里区经纬街162号,0451-87630882 犹太老会堂:道里区通江街82号 犹太中学:道里区通江街86号 原名“马尔斯”的华梅西餐厅几乎是上世纪前叶遍布道里、南岗的俄式餐馆的唯一遗迹,二层店堂仍依稀可辨克林姆林宫般的繁复装潢,但如今在此就餐,它断然不会促使你联想到那昔日的华丽和安逸。 服务员三三两两围坐一旁或笑或闹,对顾客的要求爱理不理,即使按菜单点餐,也常常因菜品准备不齐而难以遂愿,上菜又不按先后顺序,冷盘、汤、面包、热菜一古脑合盘托出,既没有餐后甜点或冰淇淋,也没有煮制的红茶或咖啡。 古旧装饰镜面上的无产阶级口号依旧亢奋,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这般国营服务在别处已消失殆尽,而讲究礼仪的西餐背景就更增添了华梅之行的黑色幽默感,仿佛是一出为体验那段历史而特意上演的真人秀。 华梅西餐厅:中央大街112号,0451-84616087 (三) 奋斗路改回原名“果戈里大街”,并重新开通了400米的有轨电车;秋林公司创始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的半身雕像被放在商场门厅的显著位置;道外区包括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的靖宇街街区经恢复改造,将再现傅家甸东西交融的市井声色……今天的哈尔滨正掀起一股怀旧之风,重温由俄罗斯人、犹太人所传入的浪漫情趣。 但就像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朱自清1931年在哈尔滨短暂停留后,写给叶圣陶的信中所提及的一样:“……这里的人大都会说俄国话,即使是买扫帚的。他们又大多有些外国规矩,如应诺时的‘哼哼’,及保持市街的清洁之类。但他们并不矜持他们的俄国话和外国规矩,也没有卖弄的意识,只看作稀松平常。与别处的‘二毛子’不一样,他们的外国化是生活自然的趋势,而不是奢侈的装饰,是‘全民’的,不是少数‘高等华人’的。一个生客到此,能领略多少异域的风味而不感窒息似的;与洋大人治下的上海,新贵族消夏地的青岛、北戴河,宛然是两个世界。” 哈尔滨的西化无论当初始然还是如今缅怀,都从未矫柔造作、附庸风雅,淳朴黑土地任何时候孕育的流行风尚都呈现着它那溶于血液、植于心灵的本色。浪漫亦如哈尔滨与身俱来的呼吸,只不过今天的浪漫多了新异,也许还夹杂着点小小的叛逆。 一个正在弹奏钢琴的少女倩影被设计成哈尔滨街道井盖的LOGO,上面还镌刻着“音乐之城”的字样; 十字乐队的歌手秋子在洛克•凯宾酒吧用略带沙哑的女声翻唱500 Miles,高亢削弱了离乡背井的忧伤而泄漏出闯荡异乡的绝决; 从牛仔到雅皮频繁翻新自己,开着亲手改装的老爷车招摇过市,向一帮小孩表演刚熟谙的扑克魔术,不断试验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奉天”牌电话……Bucks Bar的Boss J也许早就是个爷爷级的人物了,却仍像花花公子般地生活; 岁末年初的冰天雪地不再被视为哈尔滨勃勃生机的严寒束缚,如同哗啦啦的旋转木马旁永远不能缺少蓬松嫩白的棉花糖一样,这个城市每年如期而至的坚冰厚雪升华着它又一布景之下的美丽与疯狂。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新一代奢华享受
在距纽约机场20分钟路程的撒拉纳克(Saranac)湖畔,有一条不设路标的小路,径直穿过一个75英亩大小的半岛...
-
-
伊斯法汗,世界之半
小说家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从密西西比州搬到芝加哥,在这里度过了他成名前的时光。初来乍到时,这...
-
-
天堂近况,岁末亚龙湾
琼州海峡的18海里曾让三亚的灿烂阳光、绵延沙滩、蔚蓝海水寂寞地美丽着,这过去的边远渔村直到1989年还没有...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