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女性旅行专辑——美丽的冒险
旅行让人终生受益
母女之间角色的转换只在一夕间。我无意让她成为三毛式的女性,但知道孩子在旅行中增长的见识和经历,会伴随她一辈子,终生受益。
本页由左至右:佳佳拥有丰富的旅行经验;她走过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本页图片由上至下:佳佳的非洲画展作品之一;佳佳的梦想国度——非洲
人与自然的对话
蒋琼耳
中国艺术品设计师,“上下”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
旅行,我更期望非计划和随机。就像我会经常画国画,那是一种心情的抒写,画面的留白,永远填不满。
“上下”求索的旅行
时隔数年,再度与琼耳对话,是在今年的“上下”文化物品展上,即将再为人母的琼耳显得愈发从容与充满魅力。此次,她带来的是一组历时18个月深入采访与拍摄的“人与自然”对话,以展览与物件的形式呈现于众,在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里邀所有人亲临,进行一场心灵的旅行。“上下”每年都要举行一场文化物品展,“人与自然”是今年的主题,琼耳试图通过展览为我们分享转湖、养鹰、养蜂、养鹿、隐士与采茶人的生活。而人们也可以把这组历时18个月走访中国8个省市的行走,视为另一种旅行,只是她所探索的是更原始、更朴素的人与自然的故事。
琼耳也曾拜访过京都的一些工艺大师,他们来自不同领域,比如编织、漆器、木艺等。在京都对传统工艺的考察之旅,便是一种谦虚学习的过程,在她看来,日本不管是国家还是民众都非常支持文化的延续,这表现在他们的文化始终根植于日常生活,反映在他们的日常器物中,传统工艺就这样不间断地传承。过去,中国把优秀的文化传播到日本,日本很好地保存及延续了这种文化精神。但与此同时我们错过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去修复和复苏这种传统文化,体会日本文化的氛围,感受日本文化的结果,才能更好地回归中国文化本身。当然,人们最应考察的是现存中国文化本身,中国那么多地区有如此多不同的工艺,如何恢复,让其复苏,并更好地为现代所承用,这都是需要所有人积极去做的。
享受与家人一起的时光
世间所有智慧的女子,总有自己的处世哲学,琼耳也一样。就家庭而言,她更愿意把孩子视为生活的visitor,她说:“我会对他好,但不会因他而改变我的人生重心。因为他现在还很小,所以同去旅行还是以家附近为主,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巴黎,我与家人更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旅行笔记
找到如下这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与儿子若一、先生伯怡及自然的世界。
若一与自然
若一12个月大时,我们一起去法国奥弗涅地区度假。在稻田里,在成片的向日葵怀抱中,在奶牛成群的草地上,小若一忽然学会了“走路”,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今年春节,我们带着18个月大的若一去法国普罗旺斯。在一望无际的薰衣草地里奔跑,在浩大的葡萄园里探索⋯⋯若一开口讲话了,叫“爸爸”、“妈妈”!而后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声音、语言被激发。
伯怡与自然
若一的爸爸伯怡,法国人,从小在巴黎长大,但他的外公、外婆是农民,生活在法国中部的农庄里。每年暑假,伯怡都和他们在农场度过。农场建于十八世纪,用石头堆垒成,很小,里面很黑。中间的房间既是饭厅,又是客厅、游戏室,到了晚上,孩子们也都睡在那里。没电、没水,火炉、油灯是必备品。白天,他与哥哥姐姐们忙着挤奶、爬树,奔跑在田野里。伯怡童年最美丽的回忆,就是那段农场生活,沉浸在大自然里的日子。今天的伯怡,每次回归大自然都是如此快乐,像孩子一般!他说,自然让他回到本质。
我与自然
从小爱画画。每年寒暑假,爸爸妈妈总是带着我和哥哥,背着画夹,去各地写生。每次搭上火车、长途车、飞机,离开城市的瞬间,总感觉血液在沸腾。每次进入自然的怀抱,总感觉灵感在奔涌,眼里总看得到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天与地、山与水。长大了,每次来到大自然,总有一种自由感。生命似乎暂时停止、留白,思想可以自在地飞翔,一种无名的快乐、满足与踏实。
家庭旅行是最美的时光
我会对儿子好,但不会因他而改变我的人生重心。现在还很小,所以同去旅行还是以家附近为主,无论在哪里,我与家人更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图片由左至右:高原上的驯鹰人;原始森林中的驯鹿;西藏朝圣的信徒
出发,与年龄无关
人物介绍
刘平格
奥索卡公司董事长,曾登顶非洲最高点——乞力马扎罗雪山
那一年,一座海拔5895米,被称为非洲第一高峰的绝境之地,竟然臣服于一名中国女人脚下。
梦回乞力马扎罗
那次的攀登,同行的瑞士队去了27个人,结果只有16人登顶,我们这队平均年龄43岁,全部成功。而且,那年下了多年罕见的大雪,连瑞士登山向导都在说,这种情况他从未见过,登顶的难度增加了许多。尤其到下午,经常会遇到暴风雪,我们躲在帐篷里,等候雪停后再继续前行。气温极低,积雪很深,一脚踩下去就没到膝盖。
在攀登乞力马扎罗之前,我其实并无登顶计划,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适合登山,习惯了办公室工作,对高原反应也一直很严重,后受到老朋友王勇峰的邀请和激励,二是希望去看一看原始的非洲。
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有多条线路可以选择,我们选择的是“可口可乐”路线,大致需要耗时6天5晚,那几天所做的事就是一直向上攀爬,冰天雪地,一片虚无。我爬过很多山,这次却是最具挑战的一次:恶劣的天气、艰险的道路、巨大的运动消耗、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很多人半路撤退了。很多次,我筋疲力尽地在苍茫的高原白雪中艰难地一步步挪动着,想着终点就在眼前,想着也许翻过这一座山就到了,但迎接我的依然是另一座雪山。我真的很想就这样撤退或者躺在雪里睡上一大觉,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至今我都很感谢随队的向导,他一直鼓励我,在行进过程中教我如何平衡呼吸,调整节奏,调节心理、发掘潜力⋯⋯
我在整个攀登过程中一直抱着走到哪儿算哪儿的心态,没想到就到了大本营,又到了突击营地。冲顶那一天,我们很早就出发,开始时我走得很慢,就一直低头慢慢走,走着走着发现自己不是最后一个了,再继续走,发现自己离顶峰很近了。只要走好每一步,你总会离顶峰越来越近的,反之欲速则不达。
当我们终于站在乞力马扎罗之巅,看着朝阳从云层中喷薄而出,那些受过的苦瞬间烟消云散。很多人登山遇到困难时会想退缩,回来时又觉得难以割舍,人的心理就是这样。
向导是攀登时最佳旅伴
刚刚在奥地利境内又完成了一座山峰的攀登,途中我经历了阿尔卑斯山脉独有的地形特点,一路上所见的冰川、冰裂缝及宽广的雪原无不令人陶醉其中。当然,这次旅行令我最难忘的是一路陪伴我的登山向导,丰富的登山经验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他们的专业性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比如,这次攀登的山峰海拔3000米上升角度接近45度,向导除了指引行进路线,为你的穿着、饮食等日常行为提出有效且实用的建议外,还会告诉你如何在上、下坡过程中避免受伤,节省体能。这些我常拿来作为事例讲给朋友听,一是细节往往决定着全局,二是正确的方法能令你事半功倍。
最美的体验是融入
旅行一事,于我,是生活方式,重要如信仰。这份热爱,许是从年少时偷翻母亲床头的三毛著作那一刻种下;又或是在10年前第一次让自己职业归零去国外求学时觉醒;更是在杂志社工作时期眼界大开后的日益深刻。
颜宓
原赫斯特集团旗下《ELLE Decoration》杂志主编,现为设计旅游美食生活方式迷恋者,EDIDA设计大奖中国区发起评委
记得留学时和巴黎的朋友去巴塞罗那,偶遇曾在当地生活过的一位友人,于是那晚在他带领下,我们犹如电影《西班牙旅馆》里的外国交换生参与了一次西班牙式的广场露天之夜:数百人席地而坐,认识的人围坐一圈,既有学生、也有上班族、甚至还有流落街头的嬉皮客、宠物狗穿梭其中,广场边还有小贩兜售啤酒小吃。隔壁有人在弹着吉他唱歌,我们聊着聊着,就和相邻的一群人融合成一个大圈,聊的话题五花八门,已经记不起来了,但那个夏夜至今依然很立体地存在于回忆之中。不是只有名胜建筑、博物馆艺术才代表异地文化的精髓,那些真实的社会人文同样是最珍贵的艺术,而后者更需要带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感受。
去年的普吉岛之行正是这样一次难得的体验, Aman集团旗下的度假村Amanpouri细腻不张扬的设计细节、贴心让人备受荣宠的服务固然无可挑剔,但真正让我心悦诚服的还是酒店提供的热带雨林徒步探险旅程。犹如身临Discovery探险频道栏目,跟着导游走入数百米高的热带雨林,羊肠小道往往还要靠砍刀劈出,毒蜘蛛和蜥蜴就隐藏在身侧几米的树丛内,甚至还被水蛭叮上,导游泰然自若地摘下一片叶子来为我疗伤。那刻才觉得这是一种无法在精致设计与奢华服务中寻得的情感。
如果把旅行比为一个人的话,那么豪华酒店购物旅行就像是一个光鲜亮丽但缺少人生历练的妙龄少女;而背包旅行则可说是追求精神历练躲过肉体享受的苦行僧。但还有这样一类旅行者,既追求“形而上”的精神体验,也不放弃高品质的物质享受。我们无法说哪种旅行好,它们都称得上一种旅行艺术。
越旅行越安静
从事旅行行业十多年了,走过了世界的很多国家,也许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对旅行还存有新奇感,但我总坚信着: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地方,是让你一去再去也不会厌烦,而且,也唯有在这里,你才能得到心灵上真正的宁静。
文颖
杂志编辑
一次西藏之旅让她潜心研习禅修。
在朝霞还未从地平线崭露头角时,大昭寺前便已是一片喧闹。藏人们在八廓街上转佛、煨桑,一圈接一圈,而我,一手持酥油壶、一手捧哈达,融化其间,等待入寺见一眼那尊金灿灿的十二岁等身像。
每年的二三月份,我会来拉萨。当北京的喧嚣开始打扰我内心的安宁时,西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开始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我。记得我第一次去西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我看到藏民虔诚地跪拜在冰冷的土地上,一步一叩首,那种虔诚让我热泪盈眶,看到他们眼神中的坚定和干净,我学着他们转山转水转佛塔,也有幸在高僧的教诲下认真忏悔,我开始试着放下从前的纠缠与痴贪,我的心神竟然如游荡了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到了故乡——稳若莲花。清澈,慈悲。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为了学禅,我去了赵州祖庭柏林禅寺里,经过一个夏季。柏林寺终日清凉,暮鼓晨钟,我逐渐在禅定里得到了一颗趋于安稳的心。禅的意义,在于欣赏,欣赏当下的一切美好,放下执著,放下过去与未来。那夜,在微风里散步,站在微斜的赵州塔下,我倾听到了风的声音,领略到了月的不同。当年冬季上五台山,大雪覆盖群山,远近的寺庙隐约无形。寺里安静,雪落无声,脚步走在雪里,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禅师们笃定,依然单衣单衫飘渺行走,偶然停下来,对躲避在屋檐下的小鸟温和而笑。
再入老挝和泰国,十多年前我所见的场景,此时完全转换,我看到四面佛周边虔诚的祈祷者、老挝破旧庙宇里唱经的僧人,清晨街道上人们跪拜在街头为僧侣供养餐食⋯⋯多年前,我只执著我的所见和所想,多年后,我感受旅途中身心的不同。东南亚和印度是我钟爱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内心慈悲自在。因为信仰给人安定。
曾几何时,旅行对于我来说,是寻求心灵上的安稳,但今日,禅所带给我的安慰将我指引到任何一个随意的场所。尘世庸扰,不知有多少心怀神秘理想的人在拉萨和西藏失落而去,他们在谴责这个高原世界,变得今非昔比。但在这些声音里,又有多少人是理解藏人生活与精神世界呢?在我的眼里,世界从未改变,而世人的心却在每日变化,以个人的喜好揣度他人。倘若心安稳,世间便安稳,而对于任何目的地来说,只要你选择了,就无须苛求。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西西里别墅生活剧
出租的别墅是否能有助于你领略那些隐秘的所在?在西西里西部安家的Peter Jon Lindberg同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
-
【泰国特辑】曼谷与天使相吻
“天使之城、伟大的都市、玉佛的宿处、坚不可摧的城市、被赠予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
-
-
泰国旅行须知
泰国旅行须知
-
-
【泰国特辑】恋恋三城:随爱出行
又遇到泰国的雨季,飞机降落时要颠簸着穿过极厚的云层。夜色已深,曼谷的灯火犹如一片潮湿华丽的毯子,在脚...
-
-
【泰国特辑】华欣爱与希望
拉玛皇朝,六世皇,决定建造这座宫殿。1080根柚木被运送而来,支撑起了16间高脚的宫殿。鹅黄廊柱,淡蓝墙面...
-
-
全球街头美食指南
这是一份在偏远所在吃得好,吃得安全的生存手册。另附世界各地最佳街头美食城市攻略。 胡志明市,要是不到...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