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女性旅行专辑——美丽的冒险
旅行好似一场冒险,跟随着那只调皮的兔子,进入了一个奇幻的空间⋯⋯
我们采访了7位女性,有带几个月的宝宝上西藏的妈妈,有为资助孤儿访遍整个西北的白领,有奇迹攀登上非洲第一峰的高管⋯⋯或许,你从他们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爱心的力量
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对于义工来说,亲身下乡,是我们面对真实的最直接的方式。与卡帕不同的是,他直面战火纷飞,我们直面世俗冷暖。
王晓雪
公司白领,偶然接触公益,从此走遍了中国大西北,为贫穷山区的孩子们建造了希望小学,希望厨房、图书室等。改变人生轨迹的旅行
2008年,我作为一名记者跟随红粉笔计划去甘南康县的岸口乡采访,这是一项号召受过良好教育的商务人士到乡村学校支教的志愿行动,当时这些“粉笔头”(对志愿者的称呼)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原以为我只是报道采访,但没想到的是,每天所见深深触动着我:那时候,刚过512大地震,校舍全都倒塌,学生的宿舍和教室都是活动板房临时组成的,单薄的板房隔音效果非常差,粉笔头讲课的时候,要大声再大声,才能保证教室里每个孩子都能听得清楚。后来每个人的嗓子又疼又哑,但是没人有一句怨言。所有粉笔头都想着要在这么短的时间,给予孩子多点、再多点。
这些孩子的家离学校都有几十里山路,只能一周回家一次,每次返校,都要带上一大捆柴火和下周的食物。在学校教学楼后面,有一排长长的用砖头简单砌成的炉灶,每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们都要自己生火做饭,呛人的浓烟中,高年级带着低年级,年龄大的教年龄小的,一把刀切了菜又要劈柴,而所谓的调味料只是盐和辣椒。
我心疼着,却只能用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同时也明白,我们能奉献的不仅仅是物质。
于是,我连续参加了三次红粉笔的活动,接着又参加了卡夫•希望厨房的公益活动,深入乡村为学校建设规范的厨房;爱共线公益组织的探访乡村小学;久牵的关爱农民工子弟活动,(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团就是出自该组织。)还有福海点灯活动——建立了藏区的希望小学。
让人“值得”的付出
陕西芭蕉乡鸡鸣小学的“小书虫壹个村小图书室”是小卡和我筹建的第四所村小图书室,建设费由上海小荧星艺术团捐助,书籍是朋友一起筹集的,图书室的开放对孩子们来说就像过节,他们在书架前逡巡挑选,三三两两凑着脑袋对着一本书交流,或者沉默地独自钻进文字中⋯⋯我猫一样地踮着脚尖,悄无声息地走近正在读书的他们,一次次按下快门。那些专注的脸庞让我觉得,在此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会问:你总是出去,时间从哪里来?我想说,看你愿意把时间放在哪里?你的选择跟“值得”有关系,这个“值得”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
因为孩子,我当了“人贩子”
在川藏,有这样一群孩子——在寺庙外的简易帐篷里生活学习,穿破旧的棉袄,光着脚,却有着无比灿烂干净的笑容,他们原本是无人照看的孤儿,当地一位慈悲的修行人索南达杰仁波切一直在默默帮助他们,我们决定去探访他们。
从上海出发,3小时后飞到成都,坐巴士17小时到甘孜,再坐9小时到石渠,然后再3小时到智噶寺⋯⋯一路下来,每个人已经天旋地转了。这里4000多米海拔,爬坡时气喘得厉害,寸步难行,这时候有两个脏兮兮的小孤儿靠近过来,一边注视着我们,一边将手使劲往自己的衣服上蹭,走到面前,他们伸出手,牵起我们继续爬坡。那个瞬间,我奇迹地觉得有股力量在慢慢温暖着我。
这里的条件比想象的更艰苦,没水没电没信号,气温低得晚上难以入睡,孩子们的简易帐篷被大雪摧毁了,有的被分散在好心的牧民家中,剩下的则全部挤在一个临时的木屋中。
索南达杰仁波切——这位修行者一心想给孩子们建学校,他知道只是活下去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精神上的补给。无奈当地政府无力资助,事情一再耽搁,甘孜州道孚县听说筹建希望小学的计划,邀请仁波切将希望小学改建到道孚县一个暂时没有学校的乡里,他们会用最短的时间,给与所需的批文,补助部分建设资金,在学校建成后还将派老师驻校教学。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每个人变成了疯狂“人贩子”,微博,MSN,QQ,利用一切途径告诉朋友们:只要每月100元,就可以让生命禁区的孩子们有书念。
希望小学建成的那天,看到五星红旗飘在苍茫藏地上,看到孩子们欣喜的笑脸的时候,福海点灯的“家长们”都落泪了。
再见,亦是再次相见
每一次离别总是让我最难舍,孩子们在我们怀里哭成了泪人,有一次他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一张纸上,拍了合照,哭着喊道:“老师,不要忘记我们。”即使车子走出好远,还看到孩子们在后面追着挥手,车厢里也哭成一片,但我们都相信,再见,亦是再次相见。
世界尽头的体悟
潘及(Eva)
IADC涞澳设计设计总监之一,喜欢旅行,最爱的目的地是南极和非洲。
我总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希望去不同的地方发现新东西,每年会安排至少2〜3次长途旅行。踏遍了五湖四海,每个目的地都不同,因此感受都会不一样。
2010年我初访南极,之所以称之为初访,是觉得在未来某个时间,我还会去。
没有专业探险人员的带领,在指南针都失灵的这里,根本找不到方向。哪怕只是到达,也需要花很长时间,飞往欧洲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再到世界最南的城市乌斯怀亚,然后才坐船进发极地。
让人敬畏的土地
当踏入那片纯白洁净的世界,你会觉得一切那么值得。在那样一个空灵的国度,满目所见毫无颜色,唯有黑与白。心灵仿佛达到某个临界,感觉无比自由。
每个人都在感叹这个奇迹之地,哪怕是一块只有一两毫米的苔藓,都可能已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生成。需要小心翼翼、充满敬畏地对待南极一切。按国际公约规定,任何人不能带走南极的任何东西,当然也不能留下什么,以免破坏自然环境。这是一片净土,留下回忆足矣。
在南极行程的20多天里,面对十多米的大浪,幸运的我是船上为数不多没有晕船的人。有一件事让我感触颇深。那是一次晨间徒步,中间有一段需要通过一个不超过30厘米宽的圆弧形山脊,两侧都是悬崖,而且早上起雾,肉眼很难看清路两侧的情况。在带队的探险队员说明情况后,一部分人退缩了,但我决定坚持。南极常有八九级大风,雪也很深,踩着前面队员的脚印亦步亦趋,感觉随时都要被风吹倒。我坚持走完再原路折返,事后,其他人都后悔万分。其实留下的人中,并非全都没有实力通过,只是胆怯让人退缩,而信念则激发潜能。
走的路多了便会发现,旅行的收获并不是你走了多少地方,而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人便这样一步步成熟起来。
大手牵小手的旅行
红杏(张永红)
人文地理摄影师,旅行作家,亲子户外旅行、户外养育倡导实践者,出版多本图书,最近出版《户外养育新理念》
我有个最佳的“驴友”,刚七岁,却陪我走了六年多,她叫佳佳,经常喊我姐姐,她是我女儿。从佳佳4个月起,我们就结伴同行,旅行也见证着女儿的成长。这,算是生命的延续么?
不要说小朋友对风景没有感觉
带孩子旅行的念头,缘于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一次外出拍摄。那么美好的风景,我无心欣赏,每天拍摄也疲于应付,每有闲暇,满眼都是女儿,那一份愧疚,不亚于一次精神出轨,从此我再也无法独自出行。
我开始怀疑这样做是否正确,但是当看到4个月的佳佳看到雪山山影和树林而手舞足蹈,透过车窗看到外面树叶时明亮的眼神,再到后来去青海,她因为兴奋而哼哼哈哈地唱歌⋯⋯每一次佳佳的回应都更坚定了我带着女儿走天下的信心。只是从那之后,佳佳似乎就没有白嫩过。
佳佳7个月时,自驾前往青海同德,高海拔、没有电没有屋子更没有床。有过N多次草原生活经历的我,对这些境况都轻车熟路,但这次毕竟带着小家伙,临行前还是忐忑地询问了高原病专家和儿科专家,至今都要感谢她们给我的信心,这信心成就了一个“小驴佳佳”!
旅途中许多不可预料的事情也让佳佳得到了“锻炼”。我们自驾到西宁已是晚上,没有饭店开门,只有街边排档。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让人家把面条煮得软一点给佳佳吃。后来到了草原住帐篷,给佳佳冲牛奶时,还没来得及烧自己带去的矿泉水,当地人就已帮我把河里打来的水烧开了。我想:只能试试了,结果还真的没事。在那些偏远地区也没有丰富的辅食,只能找到几个鸡蛋给她蒸鸡蛋羹。因此佳佳很小就开始接受各地食品,一次次积累后,她的肠胃反而比一般孩子更好。后来从专家那里知道:原来肠胃也是有记忆力的,尝试得越多,适应能力越强。
资深小驴友长成记
就这样,带着佳佳一边旅行一边完全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她的朋友现在可是天南地北,而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什么样的人,她都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不是距离感。
意识决定一切,见多了自然就淡定。长期积累,佳佳的大脑就像一个大硬盘,里面已经装了很多文件夹,随便遇到什么信息,她都可以从记忆的文件夹里搜索到相关信息,无论她看到好玩的,不满意的,刺激的,平淡的,都不会有过强的反应。
不只是对人,旅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佳佳来说都变得习以为常。汽车生活对于许多人来说意味着“不舒服”,站着不行,坐着难受,躺着空间太小,而对佳佳来说,大部分时候“将就”着在车上睡一觉,吃任何东西也已不成问题。
正因为这样,对佳佳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我们已比较放心:她乐于尝试,可以适应。而所谓的适应性强,不就是指生命的弹性和韧性、生存能力更强吗?
佳佳的非洲梦
对孩子的教育,是随时随地的。而不是集中时间去教育。在旅途中,孩子能学会很多。
喜欢动物的佳佳读到了一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从那开始就迷上了非洲的纳米比亚。经过一年多筹备,2010年9月,我们终于来到这个被世界遗忘的国度,这次非洲之旅我们已计划了1年多,这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对只有5岁大的女儿佳佳的承诺。
经过30多个小时飞行,从北京出发,在香港、约翰内斯堡两次转机,最后,在刺眼的非洲阳光中,顺利抵达纳米比亚首都温德和克。
非洲的旷野,夜晚清冷沉寂,没有汽车轰鸣,没有空调噪音,有的是天籁之音和远处不知名动物的叫声,有近处夜虫在歌唱,我们在帐篷里给女儿讲非洲的故事,这是一种时空倒错的感觉。只有摆脱“文明的喧嚣”,用心灵去感悟,才能产生这种共鸣。
第二天,伴着旷野清风的是毫无悬念的万里晴空。9月是非洲旱季,云都是很少见的稀罕物,只在我们在另外一个国家公园“越野探险”时出现过,当时,带我们的黑人导游兴奋地对我们说,你们是贵人,把中国的云带到了纳米比亚。
那天,佳佳“逼”我上到沙山顶端,见我爬沙坡吃力,就走在前面牵着我,一路鼓励着我。想想她3岁时我们去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是我牵着她的小手鼓励着她往上爬,那刻突然觉得很幸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
西西里别墅生活剧
出租的别墅是否能有助于你领略那些隐秘的所在?在西西里西部安家的Peter Jon Lindberg同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
-
【泰国特辑】曼谷与天使相吻
“天使之城、伟大的都市、玉佛的宿处、坚不可摧的城市、被赠予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
-
-
泰国旅行须知
泰国旅行须知
-
-
【泰国特辑】恋恋三城:随爱出行
又遇到泰国的雨季,飞机降落时要颠簸着穿过极厚的云层。夜色已深,曼谷的灯火犹如一片潮湿华丽的毯子,在脚...
-
-
【泰国特辑】华欣爱与希望
拉玛皇朝,六世皇,决定建造这座宫殿。1080根柚木被运送而来,支撑起了16间高脚的宫殿。鹅黄廊柱,淡蓝墙面...
-
-
全球街头美食指南
这是一份在偏远所在吃得好,吃得安全的生存手册。另附世界各地最佳街头美食城市攻略。 胡志明市,要是不到...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