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身土不二的韩国
见到Lee的时候,他正站在整修中的东大门工地旁,那里有几只被打扮得奇形怪状的獬豸,类似貔貅,是韩国古老的吉祥物。 “我想品尝到最正宗的韩国料理,”这是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Lee是在中国居住近10年的韩国人,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他很快领会到了我的关键词,带我到离景福宫不远的土俗村参鸡汤店——因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曾频频到访而盛名在外。与周围林立的高楼相比,这座由韩屋改造的有三十年历史的餐厅充满着时光之味。“那应该是人参和鸡肉的味道吧,”Lee调侃道,他的身后就是几大罐泡着人参的玻璃酒缸,一株古老粗大的藤蔓竖立在院中央,张开的枝叶覆盖整座小院,红唇大妈手脚利落地把腌渍的泡菜舀到小石缸内,端到客人的餐桌上。 尽管印在眼中的美景会让人难以忘怀,但我更相信味觉带给人的惊艳直接且长久,滑润醇厚的鸡汤入口的那刻好似惊醒了味蕾,鲜嫩的鸡肉在嘴中转了个圈就不见了,而软嫩的糯米早已吸取了人参和鸡肉的精华,不紧不慢地等着食客发出一阵阵惊叹,还有一丝酒香,这源于先前倒入的那杯纯酿人参酒⋯⋯门口的宣传册上醒目地写着“原料皆国产”。Lee说:“在韩国,如果标上国产,人们就趋之若鹜,因为我们都相信——身土不二。”韩语读音有点像“辛土不易”。对我的好奇,Lee又继续说,它取自韩国医学家许浚的《东医宝典》,意思是:人身和生长的土地是不能分离的,人食用这片土地上的食材才能健康,在我听来有点像中国说的“天地人和”。这是韩国人民的信奉,不过也直接导致韩国本国生产的食材价格远高于进口,我在好几家烤肉店里看到韩国的牛肉比进口的贵上几倍⋯⋯ 我突然渴望去发掘这些食材的源头,也许是一种精神吧,先从当地引以为荣的人参开始。但这个一拍脑袋的决定让Lee为难,因为他说韩国最大的人参市场离首尔很远,需要两个多小时。我不以为然地说“我每天上班堵车的时间都比这个长”。 高丽参的七十二变 结果还是出发了。车辆沿着1号高速一路向南,过大田后,进入忠清北道的锦山郡——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锦山水参市场,全国80%以上人参皆出自此。何谓水参?顾名思义,即刚出土未经干燥的人参,可用来做参鸡汤、参粥,我甚至在周边的店里看到了凉拌水参或裹上面粉油炸,类似于天妇罗,经过烹饪后,没了之前的苦味,反而多了几分清香。 锦山人参市场的每个摊位都摆放着大小各异、胖瘦不等的水参,价格差距也很大。售卖者多为年长的妇女,她们会热情解答我的疑问:人参除了根据大小卖相定价之外,年份也非常重要,常见的多为3-5年参,6年参价格最高,而更长年份参的功效其实并不会高多少。所有人参均以750g为单位出售。相比这些人参,我更想去隔壁售卖人参成品的市场瞅瞅,顺便给朋友们带些手信。但没想到单是在人参糖的摊位就足足犹豫了十多分钟,十几个种类从糖的软硬到参的种类让人难以取舍,再加上颇花心思制成的人参口服液、人参威化饼、人参巧克力、人参果脯⋯⋯真叫人左右为难。 离市场不远就是人参田,当地人几乎每家都会有这样一块“聚宝盆”,用黑色编织网架起半人高的棚屋,保护娇嫩的参苗。秋季是采摘人参的季节,参农会在凌晨四五点挖出人参,整理干净(每条根须都要保证完整,这可是评判人参优劣的重要参考),然后拉到这里售卖,带着骄傲分散到全国甚至全球,用于各种用途——我甚至异想天开起来,我手中的这棵人参在未来的不久,可能会在中国某家参鸡汤店的瓦罐中再次相遇。但Lee告诉我,这样的几率特别小,因为只有10%用于出口,其他全是内销。 喝当地的传统米酒 沿着山间的道路继续向南,此时正是水稻插秧阶段,农民把木匣里的秧苗种在水田里,旁边则是悠闲散步的成群白鹭,见人也不惊,映衬着青山绿水蓝天,煞是好看。中午在一个叫做水谷的小镇吃饭,我特地点了马格力(막걸리)——一种韩国米酒,装在塑料瓶里,颜色像牛奶,得“喝前摇一摇”。我把它倒进玻璃杯,却被饭店老板娘强行换成了瓷碗——可不能破坏了规矩。在首尔常见的是“长寿”这个牌子,绿色瓶装,我以为会像青岛啤酒,即使在偏僻的小山沟里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却在这个小镇上看到了另外一种:用简单的白色塑料瓶装,商标上有个大大的“生”字,口感不那么“international”,却多了几分淳朴,妨若不施粉黛的美人却更勾起一种爱怜,叫水谷米酒。老板娘又是画地图,又是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半小时后,我们终于了解到了酿造厂的地址——小镇警署的对面。不过听说这家警署不久之后就会被取缔,因为小镇已经几十年没发生过案件,让人听了不知道是该伤心还是该高兴。
订阅全年漫旅Travel+Leisure
-
- 《漫旅Travel+Leisure》杂志,旅行行业的风向标,最具魅力旅行生活的倡导者、报道者和分享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报道独一无二的旅行线路和享受之旅,真实的现场报道。